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三十六节 繁荣余晖(1)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三十六节 繁荣余晖(1)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孩子的一颦一笑,嘟嘟嘴,摇摇头,往往都能引起父母的会心一笑,尤其是在婴儿时,父母是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脸,反倒是互相之间开始变得清淡,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孩子身上。

这就是杨潮为什么当初在山东停了三年之久都没有挪窝,一方面是女儿的出生,另一方面则是儿子也到了山东。

正大光明的抚养女儿,埋头隐秘的照顾儿子,也不觉得日子苦。

但是现在到了西伯利亚,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金家姐妹一开始哭哭啼啼不想杨潮走,后来又想按照在山东的方式,他们也在伊尔库茨克建立分公司,朝鲜已经开始从西伯利亚进口木材了,他们去建立一个木材公司,合情合理。

可是杨潮深思熟虑之后拒绝了,因为他儿子已经在山东上了学,在青岛最好的学校中学习现代文化,这个倒不是问题,伊尔库茨克也有不错的中小学,可问题是西伯利亚找不到一个传统文化的大师,杨潮还让儿子拜了张謇为老师,跟张謇学习传统学问,杨潮始终认为,张謇这种人身上的士大夫精神,值得传承下去。

儿子可以去西伯利亚上学,但张謇不可能去哪里教他,为了孩子的教育,杨潮只能忍痛将儿子留在山东。

但也同意了金家姐妹跟自己一起去西伯利亚,东方女人身上的柔顺杨潮还是很享受的,后世可真的享受不到,所以愿意带着她们,只是金雪慧常常思念儿子,一年中有大半年要去山东看孩子,还有几个月耽误在了路上。跟杨潮在一起的日子反倒少了很多。

跟奥丽嘉之间的关系始终温馨,但是跟她妹妹安娜的小秘密也始终保持,奥丽嘉没有注意到,但尼古拉大公这个老狐狸却早就注意到了,但是随着杨潮送给他一个石化基地后,他竟然不再提此事。甚至不再替安娜的婚姻了,仿佛默认了自己的侄孙女跟杨潮的勾勾搭搭,这果然是一个黑心的政客。

而且随着这些年政治生涯顺利,政治权力似乎支撑起了他的身体,已经八十多岁的他,始终行动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原本已经快死的家伙,好像一个小伙子一样,杨潮偷偷给他做过检查。发现他的身体机能还能支持他十年。

这货活十年,对俄罗斯帝国是好事,但对杨潮就未必是好事了,就得被这货烦恼十年。

杨潮享受安逸生活唯一的麻烦就是这个俄罗斯帝国总理。

每隔几天就会来催杨潮一次。

他很怕杨潮是在忽悠他,因为中国技术团队的勘察已经结束,无求化学公司甚至已经在苏尔古特等城市圈占了建厂土地,西门子公司正在制定施工方案,铁路公司也已经开始调动技术力量。

但双方的具体协议却还没有签署。杨潮的承诺的资金也没有到位,杨潮表示还没有准备就绪。但是尼古拉担心杨潮根本就无意投资,他可是知道杨子银行在全世界都在收紧资金,此时如果向西伯利亚大规模投资,确实有些不符合常态。

至于杨子银行为什么收紧资金,作为一个国家总理的尼古拉不明白,但是有明白人会告诉他。俄罗斯帝国银行的经理告诉他,全世界的经济形势明显已经过热,经济危机随时都会到来,这个时候,有远见的银行家都在收紧资金。不但杨子银行在收紧资金,摩根、罗斯柴尔德家族无一例外都在收紧资金,以应对这次可能是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杨潮却跟尼古拉商定了那样的计划,显得很不合理。

杨潮放下一份英国报纸,上面刊登了英国裴熹爵士在全国贸易会议上的发言:“我们正遭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威胁。由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政策,以致债务国无法还债,我们正面临着这种危机。我们现已无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溃。那些贷款国家的钱收不回来。”

杨潮不由皱眉,国际经济学界,很多学者已经预言了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但是根本没人信,原因很简单,在大繁荣之中,人的信心实在是太乐观了,加上有太多人都在说,经济学家、政客官员,说的多了,反而产生一种‘狼来了’的效应,大家只会莞尔一笑,认为是悲观者的危言耸听而已。

此时一些自认客观的学者也接受一场危机可能会来,但是经济危机的规模,经济危机的时间,经济危机的深度,这些都无法估计,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家普遍认为,现代社会已经拥有了抵抗一切危机的能力。

可惜这些客观学者也不免过于乐观,他们依然无法超越时代,依然受到乐观的全民情绪的影响,而老百姓才不管这些呢,日子好过还不好?普通工薪阶层都发现自己挣钱相对容易,中产阶级发现自己买的起一切消费用品,从汽车到家电,都不再是奢望。

但真正的专业人士,却已经在开始着手应对危机了,这就是为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摩根这样的金融家能够逃过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而每次经济危机中总会倒下大量的同行,就是因为他们的经营比较谨慎,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他们早就修建好了防火墙,让危机不但烧不到他们,反而有机会捞一笔。

至于说是他们控制了一切,是他们制造了经济危机,这种阴谋论不足为信,因为如果有的选,没人愿意看到危机,因为在繁荣他们挣钱也更容易。连杨潮都发现自己洞悉历史又掌握了庞大的资源,尚且无法控制某一个国家的经济,更何况摩根那些人呢。

但是看到报纸上刊登的英国官员的发言,杨潮还是感到有些紧迫,他感觉到经济危机不远了。

可能英国人看到这个发言,会说当官的又在危言耸听了,外国人看到这个发言,会说英国人又在鼓吹自由贸易了,杨潮却看到了英国精英阶层的危机感,首先裴熹爵士没有任何动机忽悠人,他是在英国国内贸易会议上发言的,是给英国人民听的,不是忽悠外国人,而是在警告英国人。

这证明在准备应对经济危机的,已经不是少数经济学家和谨慎的银行家,已经扩展到了政治精英。

“张念,给罗斯柴尔德家族联系一下,问他们对中东石油感不感兴趣,如果他们感兴趣的话,我想出售中东石油中的股份。”

中东石油其实并没有一个经济实体,而是分散在各个独立的油田中,英波石油公司经营着波斯的石油资源,阿拉伯石油则委托给了荷兰壳牌在开采,但是杨子石油在这些石油产量之中占据30%的收益。

杨潮现在要卖的,就是这部分权力。

只能联系罗斯柴尔德家族,因为其他实力没人吃的下。

想了想杨潮又道:“通过德国人跟洛克菲勒建立联系,他们不是对中东的石油很感兴趣吗,跟洛克菲勒谈谈,这样英国人就不好压价了。”

杨潮当然不想把油田股份卖给洛克菲勒,卖给洛克菲勒能不能买回来就不好说了,但是卖给英国人还有可能拿回来,只要杨潮愿意,等阿道夫的飞机飞到伦敦天空的时候,英国人什么都愿意卖。

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正在收紧资金,那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他们只是在避险,而不是不想赚钱了,他们有的是手段让其他人承担风险,他们只承担纯粹的收益。

杨潮还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将他们在皮尔巴拉铁矿的资产卖给了奥迪来源必和和必拓公司,这两个公司此时还没有合并,必和公司已经是澳大利亚矿业巨头,最重要的资产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银矿和铜矿,还有已经开采了半个世纪的锡矿,必拓则主要在经营铜矿和煤矿。

但是这两个矿产公司对铁矿也很感兴趣,必和公司十多年前就已经从美国引进了炼钢设备,购买了新南威尔士州一些小铁矿,所以两个公司不可能部不对西澳皮尔巴拉地区储量惊人的铁矿产生觊觎。

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向他们出售铁矿股份为条件,换取这两个公司接受罗斯柴尔德家族家族的金融服务业务,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了澳大利亚两大矿产巨头的经济顾问,赚取固定的顾问费。

这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经营之道,轻资产,重资金,大量持有保值的债券票据,而不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固定资产,这是他们比其他人高明的地方,也是犹太人的一个习惯,因为经历的历史,他们的房子可能保不住,但是钱总能更容易的带走。

罗斯柴尔德家族很快就回应了,石油资产还是很保值的,事实证明,历次经济危机中,洛克菲勒持有的石油资产都没有贬值,反而越来越值钱,支撑洛克菲勒从一个石油巨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金融巨头。

而且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会自己持有,而是通过他的金融渠道,将股份分开卖给其他人,他只赚取固定的佣金罢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