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一十二节 违心的画作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一十二节 违心的画作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金家姐妹都来了,他们在山东成立了分公司,总部设在烟台。

因为现在的烟台才是山东的经济中心,也是山东最国际化的城市,类似上海,由于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成为北方三港的第一大港,这里过去长期被英法美德等列强国经营,当然由于历史原因,先是日本,再是俄国,最后美国人也被排挤出了这个城市,但她依然是最国际化的城市。

欧战之后,美国人走了,日本人回来了,德国人回来了,尽管不可能跟战前相比,也永远不可能恢复到战前的盛况,但这里始终最为开放,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太好了。

从烟台出发,到大连不过一百多公里,到朝鲜两百公里,到日本也不过一千公里,让烟台成为山东,甚至整个北中国通往东北和日韩的不二选地,现在山东的两大出海口烟台和青岛在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烟台直通日韩、东北,青岛沟通上海和江南,通往欧洲的国际航线上分庭抗礼的基本格局。

朝鲜将分公司开办在烟台就顺理成章了。

杨仲义长的虎头虎脑,已经三岁的他正是活泼的时候,见面后好奇的盯着杨潮。

“叫爹!”

他娘金雪慧在一旁催促,口气中显出浓浓的幸福,小女人就是这样,有丈夫,有儿子,就幸福。

但是杨仲义撇撇嘴瞪了杨潮一眼,跑到他母亲背后去了。

“这小子,就这点胆子?”

杨潮呵呵一笑,毕竟是伴着母亲成长,性格中难免柔弱。

杨潮越发感觉应该把这个儿子放在身边了。

至于这个孩子的未来,杨潮倒是没有什么计划。随他喜欢吧。

杨潮高调的赶往烟台,被金家姐们,主要是金月慧给利用了,她大造声势,向外宣传,在报纸上正版的做广告。公开表明他们出售的版画,是杨潮亲自授权的,还刊登了杨潮参观朝鲜印刷公司烟台分公司的照片,和授权书为证。

结果朝鲜印刷公司的版画大卖,最好的市场是山东,不但因为这里的消费能力强,更因为杨潮在山东的人气高,如果上海还有其他名人,甚至拿破仑的戎装照都在跟杨潮争墙面。山东中产阶级则更愿意将杨潮的画像挂在墙上。

将名人画像挂墙上这种做法,其中未必没有偶像崇拜在里面,甚至还有一些原始崇拜,杨潮在乡下有一个长辈,因为历史原因是一个反动派,可是家里却悬挂着领袖的肖像,这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老人坚定的认为领袖是神。

几千年王权的中国。是偶像崇拜最好的土壤,杨潮可从来没有进行过类似宣传。但他已经成了这个国家一段绕不开的历史,要提到最近二十年的崛起,就离不开杨潮,教科书中,报纸舆论上,经常都会引出杨潮来。恐怕杨潮不死,就不会退出公众的视野。

哪怕是这几年随着米青和潘训两届总统的平安过渡,让舆论中热炒杨潮当皇帝的声音渐渐冷下去,可是杨潮的名望却没有因此受损,反而维持在了一个无法否定的程度。无论是米青当总统,还是潘训当总统,只要公开表态,他们都只能肯定和褒奖杨潮的功绩,潘训甚至将把杨潮高高挂起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就是怕杨潮跳出来搅乱政治格局,给杨潮戴上道德的高帽子,杨潮也就不好来跟他们争了。

各种阴差阳错,让杨潮的位置越来越向炮哥在后世的地位靠拢,被当做一面旗帜,高高的竖起来,谁都在打这面旗帜来给自己的天平上天价筹码;这就是权威主义传统,后人不能否认前人,学生不能否认老师,潘训很清楚这一点,他如果大肆抨击杨潮,想搞去杨潮化,只会让更多人反对他;后世的中国不能像苏俄那样,史达林一死就被清算,就在于这种权威的历史传统。

已经被当做旗帜了,那么把他的像挂在墙上,自然就是一种潮流。

仅仅只7千万人的山东,金家姐妹就卖出去了100万幅印刷画,这只是短短两个月的成绩,销售热潮始终没有消退,之所以只卖出了这么点,还是因为朝鲜的印刷量实在跟不上,他们只有一套画版,印钞技术搞出来的画版也不可能太多,所以每天的印刷量都有极限,可是各地代销点的催货电报不断,甚至有外地客商坐火车来烟台排队等待的。

朝鲜人很努力,这几年他们都很努力,自从接受了杨潮的建议,金九除了不惜重金,将大量日本赔款用来支持森林产业,在很多山区修建了高山铁路,就是为了运输山里的木材,聘请了大量的人才,其中不至于林业专业的欧美专家,还有大量中国专家。

尤其是印刷公司,他们之所以印出了杨潮肖像画这款畅销品,不完全是运气使然,跟他们这几年的努力脱不开关系,这几年他们从中国引进了大量印刷专家,其中就有传统版画的手艺人,中国版画有两大流派,南桃北柳,南方苏州的桃花坞和北方天津的杨柳青。

朝鲜人不但就近从杨柳青请去了十几个老手艺人,还有上百个学徒,打定主意将整套的杨柳青版画手艺学过去,为此他们的官员三顾茅庐,甚至封官许愿,给好几个老手艺人头上安了朝鲜版画发展局副局长的虚名,位列三品大员。而且不辞路远,也在桃花坞请来了近百个手艺人。

中国版画源远流长,套色工艺让人叹为观止,一副色彩鲜艳的版画,工艺之复杂,普通人很难想象,比如杨柳青大型版画的可以达到几百道工序;桃花坞则有江南人的细腻性格,他们一种颜色,甚至会套印好几次,一个红色就有七种套版。

如此复杂的工艺,所对应的是复杂的文化,单说版画最重要的产品,每年都要消费的年画来说,每年每家至少都要换门神、灶王爷,信佛的还会请神像画;而且极其讲究,不同的门张贴不同的画,正门张贴秦琼敬德守门,后门张贴钟馗画打鬼,江南的养蚕人还会在蚕房门上张贴猫神防鼠、防蛇,北方养马的大户人家马棚门上得张贴孙猴子来当弼马温,另外还有偏门,厨房门等等。

如此复杂的文化,各地都不尽相同,不是招募过去一批手艺人就能打开市场的,所以朝鲜人很长时间都无法打入中国市场,反而因为那些手艺人脱离了本土,跟不上本土的潮流,产品并不受欢迎。

只能通过创新,开拓新市场,摸索了几年之后,朝鲜的专业管理人员才摸到了门道,决定专攻新兴的肖像画市场,这才有了杨潮肖像画这个重点产品,以中国传统版画方式加上更加精细的雕版印刷技术,自然十分畅销。

可问题来了,中国企业家有一种让人无奈的能力,山寨,任何畅销品会最快在这个国家出现仿冒品,朝鲜人印出来的畅销品,自然也受到了仿冒,朝鲜人打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他们自己也不干净,他们没有找杨潮要授权,所以第一批产品销售一空之后,他们立刻找杨潮要了授权,付出10%的肖像费,然后就要打官司了,重点就是山寨品的中心地带,遍布冒险小企业家的上海。

上海的山寨品还是很容易分辨的,他们只盯着最畅销的产品,并不重视质量,朝鲜人开发的杨潮贝加尔雪钓图,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聘请了几十位给银行雕纸币雕版的技术人员,用印刷纸币的雕版来印肖像画,而上海的版画作坊没有这个耐心,更没有这个资本,他们用的是木版,印刷质量很次,但依然有人买,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花10两银子买一副挂在墙上的画的,可是他们也想赶潮流,所以就只能买这些劣质品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因为有需求才有市场,才有山寨品啊。

杨潮是很支持朝鲜人维权的,不过仅仅靠维权,他们是占领不了这个市场的,技术创新很重要,但是新产品更重要,没有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就算是超级畅销品福特汽车,也有停产的一天。

不一定懂这个道理,但朝鲜人还是在开发新产品,哪怕仅仅因为利益,他们也乐意在开发一款以杨潮肖像为基础的版画,还是犹太女画家的油画,《杨潮在东北战争》,一副大型油画,比贝加尔雪钓更有气势,更符合普通人的审美,杨潮全身戎装,身穿军服,腰挎战刀,威风凛凛,北京则是战马、坦克和飞艇。

样品已经拿了出来给杨潮过目,杨潮看过后不由一叹,这完全是臆测啊,自己什么时候穿过戎装,什么时候亲临过战阵,而且这幅画虽然场面大,很符合普通人的喜好,可艺术性上就差的太远了,不像是出自现在一心追求艺术的萨拉的手笔啊。

杨潮不由叹道:“哎,你们给了萨拉多少钱啊,她肯违心画这么一幅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