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七十二节 公屋问题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七十二节 公屋问题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王亚樵刚刚失踪,上海还在翻来覆去的寻找,突然俄罗斯女沙皇奥丽嘉找来了。

“亲爱的!”

她带着哭眼。

丈夫遇刺,是个女人都无法安心,女沙皇也不例外,顿时就没了过贵族生活的兴致,坐着飞艇就赶到了中国,连南京都没去,直接就来了上海。

“哈哈,我不是没事吗。”

杨潮安慰她道。

奥丽嘉点点头,但仍旧担忧不已,俄罗斯沙皇遇刺的事情多了去了,他的太爷爷就是遇刺身亡,爷爷又是如此,连他父亲年轻时候也遭遇过刺杀,被日本警察在脑袋上砍了一刀,现在杨潮遇刺,他怎能不担忧。

“吓死我了。”

奥丽嘉呜咽着。

“跟我回俄罗斯吧,哪里没人想杀你。”

奥丽嘉随口说了一句。

顿时就让周围一群陪同的中国官员羞愧不已,杨潮到了俄罗斯没人想杀他,反倒是在中国遇到刺杀,这太讽刺了。

杨潮笑了笑没说话,俄罗斯没人想杀自己,那才见了鬼了。

俄国可不是没有明白人,很多人心中都清楚,俄国沦落到现在这副模样,杨潮难辞其咎,只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帝国根本不可能偏安西伯利亚,早就被苏俄给灭了,所以明白人是不会做出对杨潮不利的举动的,而现在在俄罗斯政府中掌权的,恰好是一群明白人。

但是奥丽嘉这句天真的话却传了出去,很快就见了报纸,引起舆论一片同情和感叹,还有对刺客的谴责。

“报纸上天天都在传,说中国的反对派力量太大。您还是不要待在中国了。”

奥丽嘉继续劝道。

杨潮遇刺一事,全世界都在报道,他可是一个世界名人,比任何一个国王都要出名,各国的态度不一,官方都纷纷表示了对刺客的谴责。但是民间的舆论则充满各色声音,比如美国的报纸上,就开辟了专栏分析杨潮在中国的身份问题,他们也认为杨潮是有意模仿华盛顿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在中国引起了长久的身份认知困难,毕竟中国不是美国,传统的君主文化在全世界怕是最为顽固的。

美国人认为,中国直接过度到总统制国民的身份认知会有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毕竟中国的国民适应了作为一个帝国的子民。让他们变成一个共和国的公民,难免不习惯。也有报纸判断,如果杨潮当初选择当国王或者皇帝,在中国同样会出现一群反对者,甚至引起一场内战。因为此时的中国同样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反对君主制的力量空前强大。

这就是一个19世纪以来的落后国家,被西方文化侵略造成的影响。就好像俄国一样,俄国历次的混乱。在文化层面表现的就是西方化和俄罗斯化的相互冲突,新派力量要求进行全面的西化,保守力量则要坚持俄罗斯文化。

“没有那么严重,哪国都有反对派,能容忍反对派,才是一个大度的国家。”

杨潮哈哈笑道。丝毫不以为意。

“既然你来了,就跟我一起在上海参观参观,这可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奥丽嘉只能点点头答应了,她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只要杨潮在她视线之中她就安心。

上海的发展确实很不错。杨潮重点参观了梁启超这两年主持建设的公屋,上海市政府十分配合,不惜动用官方的力量,搞了大量的拆迁工作,将城墙之外的大片土地,整片整片的转让给公屋公司。

梁启超就在这些土地上,成片成片的建设公屋,公屋设计没有任何特色,几乎都是方方正正的建筑,十分密集的林立在靠近城墙的郊区,纯粹就是后世的筒子楼,30或50平米一个房间,住一户人家,十户人家一间公用厕所,一栋楼上百户人家修建一座大型公共浴室,但是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只要缴纳一笔固定的费用,就能想用电力照明。

梁启超可丝毫不在乎房子好不好看,他只关心住的暖和不暖和,至于有没有艺术性,那顶个屁用,中国士大夫可都是实用主义者,从他主持修建的这些公屋连一个公园都没有,就能看出来了。

住户们对此也都没有意见,反而对于能享受到干净的居住环境,方便的电力供应,提前享受到大户人家的待遇感到相当满意。

只是对于这个供电问题,梁启超还给杨潮讲了一个好笑的故事。

“每个月固定3两银子,这电不用白不用,于是啊这有的住户,就成天开着灯,白天也不关,找他们,他们还振振有词是交了钱的。后来啊,咱就让各家自己买灯泡,一个钱一只的灯泡一直亮着能用两三个月,要是懂得及时开关,能用一年。这样啊,他们就知道关电灯了。”

说起这个做法,梁启超颇为得意,认为是用小钱办了大事。

杨潮也觉得有意思,老百姓就是这样,爱贪小便宜,一个灯泡能值多少钱。

“要是家家都装上电表就好了。”

杨潮笑道。

这样用多少交多少钱,这才公平合理,可问题是,以现在的技术,根本就不可能给家家户户装电表,不提电表的价格太贵,光是点一两盏电灯泡的话,烧的电还真不太容易被电表计量,计量不准确的话,如何按照用量付费。

真正电表入户,那必须是家用电器大大普及的时代,用电量激增的时候,而不是现在这种一家平均15瓦左右的灯泡用电量的时代。

同样的道理还有电话,都是缴纳一笔固定的费用,然后享用电话服务。而不是根据流量来计费。水费也大致类似如此。不过现在的改革已经提上了日程,因为电话按月付费,很多人就抱着电话不放,用水也是大手大脚根本不知道节制。

“启超公现在可是中国最大的包租公啊!上海一地怕是有十万租客了吧。”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好的总比坏的多。

梁启超笑道:“这个包租公做得,做得啊。老夫做的畅快。”

上海未必有十万租客,但是全国有百万却是肯定的,能为全国百万人提供便宜的体面住处,让居者有其屋这种理想还是很让文人有成就感的。

只是:“好像还是有许多人搭着窝棚啊?”

对此杨潮很不理解,理论上来讲,公屋租金并不昂贵,上海的城区工资水平已经完全达到了日薪一两的水平,只要能找到工作,一个月30两银子是有保证的,公屋的租金就是按照这个标准,一个月现在是10两银子,不超过普通工薪阶层三分之一的工资水平,却能享受到廉价的电力和比较方便的用水,但是很多人还是宁愿在空地上搭个窝棚,在河边,在桥底下到处私拉乱建。

一个自由的大都市,总是不可避免这种贫民窟的出现,可现在上海的贫民窟中居住的却不仅仅是无业游民,有相当多都是赚不少钱的打工仔,可他们省吃俭用宁可将三分之一的工资省下来寄回老家,也不愿意花在改善居住条件上。

梁启超对此也很郁闷:“哎,现在住公屋的,都是中产阶层。大批一个月挣上百两银子的体面人喜欢住公屋,反倒是那些穷人舍不得住。”

杨潮点点头:“一个月三成的工资交了房租,确实很有些舍不得。老百姓还是穷啊。”

梁启超点点头,要是每个人都能挣100两一个月,也就不会舍不得这点钱了。

杨潮又道:“还有就是管理不到位。私拉乱建到底还是需要地方的,可是那河边、桥边可都是政府的公地,等于是平白被百姓给占了。官府想来不敢得罪流民,所以就只能容忍了这种现状。可是他们私拉乱建造成的污水横流,不提影响感官,这对他们的个人健康影响可不好,怕是疫病流行啊;还有生命安全也不利,太容易发生火灾了。”

梁启超点点头。

杨潮道:“所以还是要建议上海政府,该整顿就要整顿,对于那些确实贫困的百姓,该资助还是要资助的吗。尤其是有家室的,可以多给与一些补贴让他们住进公屋。”

梁启超抚掌道:“好好,天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杨先生此言暗合人道至理。只是如此一来,反倒像是将人赶紧我这公屋之中,怕是这个包租公要得恶名啊。”

杨潮跟着哈哈笑着。

奥丽嘉始终跟着,上海市政府派出了翻译在跟他解释,奥丽嘉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对上海的公屋不是很感兴趣,在他看来这些公屋没有任何美感,跟她在北京住过的颐和园差太远了。

“还有啊,启超公可不能光靠上海政府补贴,公屋也要自己想办法。现在之所以收取比较高昂的租金,不就是为了还债吗。我们还可以开源节流,从其他地方入手取得利益。比如建一些平价的百货商店,既方便了住户,也有一份收益,正好拿来补贴租金了。要是能将租金从10两降到3两,怕是那些最穷的人也愿意来住的。”

梁启超点点头十分认可,他还真的不喜欢靠着政府办事,要是公屋自己能够解决问题,靠自己的力量让老百姓都住得起房子,他更愿意接受。

“好好好,都说你杨潮赚钱是把好手,你可得给老夫说道说道。”

梁启超是真的来兴趣了,拉着杨潮必须让他给开一个方子,否则是不肯放过杨潮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