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十四节 新君

大国崛起1900 第四十四节 新君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到了济南将黑牛媳妇安顿到袁世凯给的那个院子里,跟其他那些宫女在一起,也方便一起照顾,相信在济南是没有人能欺负到黑牛了。

杨潮打算让所有人都留在济南,尤其是黑牛,希望他照顾他媳妇到生完孩子,但是黑牛却坚持要跟杨潮一起去北京。

留这些人在济南,袁克定是有一点担忧的,但是仔细想了想也没有拒绝,虽然是士兵,但是几十个连枪都没有的士兵,有什么可担心的,更何况他的头杨潮还跟自己在一起。

又请了一个老先生,教这些人读书写字,杨潮带着几个人就出发了。

带的这些人,自然都是值得培养的,黑牛是一个,张国柱是一个,王长平算一个,还有一个马腾飞。

马腾飞能离开德国人跟着杨潮,这是杨潮最没有想到的,他一直认为马腾飞是一个防御心理很强的人,这样的人很不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有时间杨潮也一定能够收服他,但是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杨潮不会花费时间去专门拉拢他,这是成本问题。

其实杨潮还是低估了这些士兵对他的信赖,就好像他一直没有想到还有一大半的人愿意跟他走一样。因为这些士兵的心理立场,跟杨潮是有程度的差异的。士兵们可是都认为跟杨潮患难与共过,而且还一起杀了人,关键的而是杀了慈禧和光绪,这是他们目前都不敢说,甚至有时候还不太敢想的事情。但是杨潮不一样,他也认为跟这些士兵患难与共了,可是仅此而已,杀慈禧和光绪,对杨潮来说,最大程度上只是杀了人而已,有一开始的负罪感,但是甚至比普通人的负罪感还轻。

所以一个认为是一起杀过人,一方认为是一起杀过慈禧和光绪,双方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杨潮是无法理解几千年皇权制度下,人对皇帝的那种心态的,所以他没有准确抓住士兵的心理,对于大部分人都来投奔他,他暂时只是感觉到一种庆幸,所以心里对这些士兵有种承诺,这种承诺恰好是双方不同心理之间差额的体现。

这次去北京,所有人都可以骑马了,虽然黑牛和王长平骑得战战兢兢,但是速度还是比步行要快很多,路上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到了北京城。

八国联军此时还没有撤兵,不过已经开始撤离北京城,英国人选择了丰台大营,德军九千五百人选择了通州,法国九千多人选择了廊坊,日本人选择了天津,俄军去了山海关,美军选择跟英国人一起在丰台大营,奥匈、意大利都选择跟德国人在一起。

但是战斗已经结束了,目前大家都在等待,等待中国新的统治者出现。

杨潮也在等待,但是他已经清楚,不会是李鸿章了。

这让他感到茫然,同时又感到惋惜,李鸿章不掌权的话,最佳人选就是张之洞,可是张之洞却没有来北京,一直就在武汉遥控,显然不肯轻易北上。

到了北京,袁世凯早就安排好了住处,过去的克勤郡王府,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西逃的时候,大量王公贵戚绝望之下自杀,克勤郡王一家服毒自尽,怡亲王一家放火自烧。

因此北京有大量空余下来的王公宅邸,现在袁世凯带着一万新军驻扎在北京城,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人,弄来几个宅子不算什么。这次八国联军之乱,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袁世凯是收获最大的人。首先在镇压义和团的过程中,他将原本只有七千多人的新军扩编到了一万七千人,接着又紧跟李鸿章的脚步保存了实力,八国联军之后,他手里的武卫右军成了唯一的新军,董祥福原本的武卫左军等新军全都消失。

这才是奠定了袁世凯日后十余年地位的原因,而不是什么出卖光绪了,李鸿章照顾了,真正的原因是,他手里有了实力。

杨潮住进克勤君王府第二天,就去了西什库,在教堂里看望那些孤儿。

此时北京的教堂收养了上万名孤儿,他们的父母有被义和团闹事时候杀死的,有被八国联军攻城时杀死的,还有被当做义和团处决的,也有混乱中被遗弃的,情况十分复杂。

教堂已经有些养不起他们了。

“三儿,囡囡,叔给你们带好吃的了。”

杨潮没想到马腾飞如此受孩子们欢迎,他一来就被孩子们围了起来。

杨潮自然不会知道,当他忙着跟各路人马周旋的时候,马腾飞跟华勇连的士兵在北京跟这些孩子待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回到青岛,更不知道的是马腾飞几乎把他所有的军饷都给这些孩子买了糖果。

不过这不妨碍杨潮看到马腾飞看孩子时那诚恳和单纯的眼神时,突然心里就少了一些防备。人就是这么奇怪,当看到一个人是个孝子,或者是一个忠臣的时候,往往就不会对他有什么防备。但是孝子和忠臣却未必不会做坏事,但人就是对他们心生好感,因为他看到了他们心里的善,不自然就觉得他们是一个好人。实际上,这世界上好人做的坏事,往往比坏人还要多。

教堂里那些修女、嬷嬷对马腾飞也很热情,跟朋友一样跟他聊天。

马腾飞发完糖果,走到杨潮身边:“他们太可怜了,这么小就没了父母,无依无靠。”

“看来你是一个好人!”

杨潮笑着对马腾飞说道。

马腾飞突然脸一红:“大人你也是一个好人。”

杨潮有些意外,没想到马腾飞会说这个。

他不知道的是,马腾飞自幼是一个孤儿,他是逃难的难民,路上父母都饿死了。

那时候的记忆如此深刻,他至今记得那种心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陌生的人,就好像看到了希望,无比渴望别人能伸出援助之手,给一个馒头,或者给一碗水喝。他遇到过很多这种人,所以他才能从老家出来,一直跑到了山东。但是这样的人还不够多,因此他父母姐妹都饿死了,把生的希望都留给了他。

马腾飞最后被一个地主家收留,地主对他并不算好,让他放羊。给地主家当了八年羊倌,地主家还有两匹马,时不时让他牵出去溜溜,但是不让他骑,偷偷骑马是要挨鞭子的。

当时还是少年,总忍不住爬上光溜溜的马背,摔了无数次,也挨了无数的鞭子。然后马腾飞学会了骑马。后来当地大旱,地主家也败了。马腾飞去当了两年车夫,然后去给德国人当骑兵了。

他刚刚展开的人生中,吃过了很多苦,也见识过了很多苦难,但是他也遇到过很多好人。

国家末代,像他这样的人很多,但是有的人只记住了遇到的恶,这些人如果活下来,就变成了恶人;有的人还记得人间的善,这些人也许就变成了好人。

马腾飞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跌倒在地主家门口再也起不来的时候,地主家老太太那句‘可怜的,留下吧,活个人总是积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文绉绉的话马腾飞不懂,但是他相信好人会有好报,虽然地主家里也破败了,后来据说搬到了辽东去,似乎没有证明好人有好报的说法,可是马腾飞依然相信好人会有好报。

同样的遭遇,有的人变成了坏人,有的人变成了好人,这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时候能全怪社会吗,更多的,也许是个人的选择。

“我是一个好人吗?呵呵。”

杨潮也忍不住笑了,他是一个好人吗,他自己都不这么觉得,但是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他只是一个心里在中间位置的人,一个十分世俗的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他是不太在乎手段的,哪怕有的手段稍微不太光明。

但是杨潮的目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好的,若论心的话,他也算得上一个好人了。

不过以好人坏人,这种简单的方法区分复杂的人,杨潮是不会认同的。

李鸿章算是一个好人吗?

站在他病床前有许多人,恐怕认识都不同。

张之洞和刘坤一的代表黄绍箕恐怕对李鸿章不会有好印象。

“载沣会尽快登基,你们不要惹麻烦,要顾全大局。”

李鸿章气若游丝的说着,他苍老的脸上,并没有此时老人普遍那么瘦弱,就是此时都有股油光,但是布满了象征死亡的老人斑,证明他跟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

“得恢复宰相制度。”

李鸿章又说道,这个宰相自然不是他当。

黄绍箕勉强接受李鸿章也算是一个好人,因为大清设立宰相之位,除了张之洞还有什么人能够胜任。

“唯亭留守北京,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是少不了的。”

袁世凯也觉得李鸿章是一个好人了。

“一定要立宪!”

李鸿章说完最后一句话。

他的儿子们也觉得父亲是一个好人,只有立宪约束皇权,他们李家才不会被秋后算账。

就这样李鸿章这一声走完了,临死前让所有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好人,难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死的时候真的会变成一个好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