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一十三节 做个标杆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一十三节 做个标杆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会谈地点就选在巴达维亚,荷兰总督府中进行,总督府外分别由中国和荷兰军队守卫,广场上的旗杆上悬挂两国国旗。

总督府附近的街区,充满了欧洲风情,这里是欧洲人的聚居区,可是同样充斥着华人,这段时间华人扬眉吐气了,以前见了他们横竖看不顺眼的白人现在收敛多了,反而白人不是很敢上街,因为许多街口都有中国士兵在站岗。

华人都聚到这里来,是因为他们真的很关心,很多华人几代人生活在南洋,已经完全把这里当成了家,尽管处于文化关系,他们很多人都还跟国内保持着联系,甚至依然在寄钱回家帮助穷亲戚,发达了的华人也愿意将贫穷的亲人接到南洋谋生,但此时顶多将南洋当做第二个家。

但如果能够改善他们在南洋的地位,这对许多人来说,都很重要,不一定是事业上的,但在心灵上,真的很重要。

而总督府中的谈判,将决定他们的地位。

外界的传言也让他们很难安心置身事外,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有的说中国要占领南洋了,以后南洋就是中国的地界儿了,华人在这里说了算,就跟以前的荷兰人一样,出门那就是老爷;也有的说,国家跟洋人谈判,只是要洋人赔款,可是把洋人惹了,以后军队一走,洋人肯定会报复的。

这些传言让很多人心中不安,因此有些人甚至是关了铺子来这里等消息的,他们要第一时间知道谈判的结果。

荷兰人其实也很紧张,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预案,中国人如果一定要强势的夺取南洋,靠荷兰的力量是挡不住的。荷兰人的预案是,如果中国人能允许荷兰人继续统治这里,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但如果中国人坚决要占有南洋,威廉明娜女王的荣誉还是要的,他们决定将这里让给英国。他们相信英国人肯定会保护他们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投资的。

可是让华人和荷兰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外交团跟荷兰人的谈判中,真的一个字都没有提领土变动。

所以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很快,仅仅半个小时,就做出了几项重要决定。

中国外交团队要求,荷兰必须保证华人的利益,取消加在华人头上的屈辱性待遇,比如人头税,总之一句话。以后华人在南洋,跟荷兰人平等。

荷兰人这些年对南洋的搜刮几乎是刮地皮一样,各种税收,印尼人太穷,刮起来不方便,所以他们一般都是刮华人,而华人呢,则大都是搞商业、搞种植业。通过这种方式刮土著。

人头税、遗产税,这些不合理的税收都加在华人身上。人头税完全是屈辱性的,遗产税则完全是一种搜刮,虽然遗产税也可以解释为调剂富豪阶层跟平民差距的手段,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是荷兰人不交,光让华人来交的话。有个屁的公平。

说起来还是荷兰人太穷了,一两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走下坡路,在欧洲,过去他们是欧洲的经济中心。荷兰控制着莱茵河等下游地区,就等于是上海在中国的位置,柏林、法兰克福甚至是法国巴黎,都再通过荷兰来转口货物,可是当德国、法国发达以后,人家自己搞物流了,德国有汉堡,法国也有马赛等自己的港口,荷兰就不可避免的没落了。

于是只能搜刮殖民地。

同为殖民地,英国人的马来亚殖民地,就比荷兰的东印度殖民地经营的就更成功,华侨领袖黄仲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黄仲涵他爹黄志信是小刀会成员,小刀会反清起义失败之后,逃到了南洋,在三宝垄经营,经过半辈子的打拼,财产传给黄仲涵的时候已经有数百万银子了,黄仲涵接手家族企业之后,开始进行现代化经营,改变过去只做商业的模式,涉足制糖业,先后建了五家糖厂,十万亩上下的甘蔗园,一战期间,更是经营航运业,发了一笔大财。

战后,荷印殖民政府以征收战时所得税为名,规定经营者战争爆发那年起年获利3000万荷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税款。

就在这次事件前,荷印殖民政府又要求黄仲涵缴纳3500万荷盾战争税和收入税。殖民政府官员对黄仲涵表示,如果他感到力不能及,政府愿以700万荷盾的价格收购黄家企业。导致黄仲涵已经在暗中准备移民新加坡,将黄家的产业搬到新加坡英国殖民地去。

连黄家这种身价上亿美元的顶级华人荷兰人都敢肆无忌惮的搜刮,普通华人就更不用说了,那简直是想刮就刮,故事中那种富裕华侨要靠着日本ji女身份躲避荷兰警察勒索的事情绝对不是虚构。

相比英国人对殖民地的经营就宽松多了,华侨起码没有人头税,所以华人在哪里大力经营橡胶种植业,甚至开银行办报纸的实力比印尼这里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贵国什么时候撤军?”

“等条约签订之后!”

“你们必须立刻撤兵,然后才能签订条约。”

荷兰人对提高华人地位没有意见,废除一系列对华人的苛刻待遇也没有意见,但是他们担心中国人不肯老实撤兵。

中国代表团没想到,在主要条款上荷兰人没有意见,没想到在撤军这种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荷兰人竟然坚持了。

代表团成员立刻坚决拒绝荷兰人的要求,并且借机宣布谈判破裂。

荷兰人立刻就懵了,刚刚他们明明答应了所有的要求,仅仅一个撤兵问题,中国人犯得着这么激进吗,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想认真谈。

荷兰人想对了,中国代表团真的就没有想过要好好谈判,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他们授命就是来谈这些事的,条款都给他们订好了,就是华人地位问题,只是华人地位问题,只是让荷兰人答应在印尼这里,华人将跟荷兰人和其他西方人地位相同。

可是在占有完全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这些外交人员真的认为这种要求,简直太离谱了,他们的最低想法,也是占领一两个印尼主要岛屿,至少邦加岛和勿里洞岛这两个华工众多,锡矿丰富的岛屿,得割让给中国。

但是那条件对荷兰人太宽容了,荷兰人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只是最后提出了一个撤军的要求,而中国人不撤军,荷兰人就难以感到安心,甚至现在都已经出现荷兰侨民抢购船票要回国的情况了。

这给了中国外交官一个借口,谈判破裂的借口,出门他们就宣布荷兰人没有诚意,中国提出的条件相当宽容,完全是建设性的,可是荷兰人态度太不真诚,谈判破裂的责任荷兰人必须完全负责。

外界报纸喧哗了,中国人的要求放到报纸上怎么看都不过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他们只是要求跟其他大国一样的地位而已,这一点都不过分,他们想不到荷兰人为什么要拒绝,荷兰人则解释说是中国人在撤军问题上不真诚,所以才导致谈判破裂的。

“总理阁下,对今天的谈判我很抱歉,双方外交人员都太不理智了。”

“总督阁下,我对你的见解十分认同,但这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不是吗?”

潘训笑道,跟印尼总督德克福柯碰了一杯。

这是专门的欧式酒会,但是气氛十分尴尬,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在南洋有利益的大人物都来了,但是由于这次危机,气氛不是太热烈,充满了政治味道,互相之间都在试探、挑拨和密谋。

荷兰总督找机会跟潘训聊了聊。

“如果你们有诚意,就尽快撤军,否则这和平的气氛,恐怕不会再有了。”

福柯苦笑道。

潘训则道:“谢谢总督阁下的建议,但是你们难道没有看出来,我们充满了诚意。而在撤军问题上纠结,最后只会对荷兰造成不利而已。”

福柯试探道:“这么说一旦条约签订,贵国的军队会立刻撤走?”

荷兰人生怕中国人赖在南洋,就像当年俄国人签订了条约后,就是赖在东北不走,那时候还有个日本人站出来跟俄国开战,荷兰人实在是看不到任何希望有人会站出来跟中国开战,即便是英国人,也绝对不会出头。

潘训道:“您难道没有看出来,我国政府只是想在南洋树个标杆吗?”

“树标杆?”

福柯愣了愣。

但是潘训只是向他点点头,就立刻端着酒杯,走向客厅中一个个装模作样的聊天,眼神却不断向他偷瞧的英美等国领事走去。

潘训穿着中国长衫,走向一个个西装革履的西方名流,脸上笑容可掬,大气从容,却隐隐有种威严,不怒自威,就好像他身后那个国家一样。

福柯在他的背影上停留了好久。

接着福柯做出了这个决定,或者说他早就做好了的决定,没有选择的决定。

哪怕中国人坚持不撤军又如何,荷兰人也只能答应下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