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一十一节 封锁马六甲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一十一节 封锁马六甲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杨潮摇摇头:“中日朝琉四国经济互助,日本对金属零配件、纺织和丝织工业进行了高关税的保护,朝鲜更是十项产业进行了保护,唯独我国与琉球只保护了一项,琉球保护航运业,我国保护了纺织业。这一项的贸易保护也结束的话,我国政府是不会通过的。”

互助同盟允许各国最多保护十项产业,朝鲜全用上了,日本用了三项,中国和琉球用的最少。中国是要用自己的市场,将东亚国家绑在自己的经济体上,琉球是没有产业可保护,就一个航运业,让他们保护其他的产业没有意义。

之所以只保护这一个产业,也是因为这个产业太重要,杨潮需要纺织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帮他完成城市化。

纺织业不单单是劳动力密集型,而且是唯一一个女性占优势的产业,只有女人也进城了,男人才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城市中,这样才能组建家庭,形成新一代城市人,城市文化。

裕仁躬身:“那恳请贵国可以向我国出口化纤!”

杨潮心中暗笑,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啊,日本人不可能不知道中国不可能放弃唯一的一项保护政策,他们是打算讨价还价要化纤啊。

王求的化纤工厂得到了秋明廉价的石油供应,年产量达到50万吨,但依然供不应求,化纤对纺织品性能的改善还是十分显著的,以实用为主的老百姓中十分受欢迎,而且打着飞艇布的旗号,即便是中产阶级也很喜欢,因此化纤的价格卖的比面纱还高。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是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大家都在攀新。图个新鲜。等过些年化纤普及了,常见了,那时候就会有人觉得还是棉花舒服了,就好像的确良刚刚出来,价格就比纯棉布高一样。

其中尤其以尼龙丝最受欢迎,原因吗很简单。一个丝袜就足够说服力了。因此现在化纤不但是新技术的象征,还是时尚的象征呢。

中国纺织品工业,因为有化纤可以混纺,现在已经打开了全世界的市场,即便美国的保护关税高达百分之一千以上,但是美国人还是大量进口,黑市上的走私品听说更多。以齐柏林飞艇专用布的名头,让西方人还是很认可,而且认为是一种高档布料。

只可惜50万吨的产量。完全无法供应全世界,后世光是中国的产量就高达两千多万吨,没有个几百万,在这个时代也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可预见的将来,十年内化纤价格都不会降低到大路货的程度。

不过向日本出口吗,倒是可以考虑考虑,因为几年年底王求的二号化纤基地就要投产。王求起名求富厂,跟求强老厂产量相当。意味着明年的产量会翻一倍,而且未来近十年都是世界大繁荣,很显然化纤的产量会一直提高,可以尝试着出口了。

“这个,我可以做主,东营化纤厂有我的股份。我可以做主。”

出于扶持先进产业也好,投资照样项目也好,王求的化纤厂中杨潮的股份高大三成,当然哪怕没有半毛钱股份,杨潮一句话。王求也会给面子。不过这个出口问题,杨潮其实也没有限制王求,只是王求自作主张,宁可低价卖给中国企业,也不高价卖给国外企业。

但是违背他的本心的是,他卖给上海纺织企业的一些化纤,通过各种渠道又被有些纺织企业悄悄高价专卖了,因此化纤其实日本人一直在私下进口,不过价格及其高昂。

日本通过走私,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化纤纺织和混纺技术,他们的纺织业有强烈的愿望,介入这个市场,因为这是日本可以大量向西方出口的契机。尤其是美国市场,美国跟中国在相互封闭,但是对日本可是打开了大门的,原因吗,有一点自然是出于政治目的。

如果日本可以生产化纤产品,美国市场几乎就是给日本准备的,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完全不输于,甚至高端消费能力比中国更高的大市场。

“实在是太感谢您了。”

所以得到杨潮肯定的答复后,裕仁是发自真心的感谢。

“生意而已。不过有一点需要请贵国尽快准备一下,我国可能马上就要封锁马六甲海峡了。如果对贵国的贸易造成了影响,十分抱歉。”

杨潮对裕仁解释道,让裕仁的脸色都有些变了,因为这实在是太意外了,封锁马六甲这是会引发跟英国的战争的,难道中国人真的想跟英国人打一仗,甚至跟英美联合打一仗。

但他只能表示:“鄙国能够理解,不过鄙国还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南洋事件。”

杨潮笑道:“感谢贵国的理解。所以,我在日本不能待太久,很快就要去暹罗。”

去朝鲜,来日本,国际上都在盯着,去泰国英美肯定也会盯着,甚至法国人也会紧张,因为暹罗跟法国的印度支那殖民地可是有领土争端的,暹罗为了换取治外法权,可是割让了边境不少领土给法国的殖民地的。

如果中国跟暹罗结成某种同盟,对法国的越南、柬埔寨、老挝等殖民地肯定会有威胁。

杨潮没有夜宿皇宫,这一点上,日本人可比朝鲜人讲究多了,这也说明日本皇室在国内的地位上,比朝鲜国王要高的多了。

杨潮刚到日本人安排的外宾馆,就得到了消息,中国海军宣布封锁马六甲海峡。

因为英**舰日夜兼程提前到了马六甲海峡。

英国人派出两艘战舰,是为了针对中国的,结果却被挡在南洋之外,这对英国来说,等于是在挑衅了,新兴国家对老帝国的挑战,世界局势都跟着紧张起来,欧洲的股市受此影响顿时就降了近十个点。

可是上海的股市却涨了,对于战争,中国跟西方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对刚刚经历的战火吸力的欧洲来说,战争就是灾难,而中国市场上一次次战争的收益,让投资者产生了一种战争可以制造市场的错觉。

同样的还有美国市场,美国市场也稍微上浮,这跟一战之前截然不同,欧战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的时候,当时华尔街的故事都被迫停市了一天,这是他们几百年中第二次因为意外而闭市。可是这一次,他们的股市反而上涨了,显然美国人也产生了战争带来红利的错误意识。

潘训要封锁马六甲海峡的事情,是跟杨潮打过招呼的,虽然他是全权处理此事的特使,可是这件事太敏感了,有可能跟英国爆发战争的动作,潘训不敢自作主张,不但通报了杨潮,也上报给了米青知道。

至于为什么,潘训有他的解释,他要让英国人明白,南洋这一片是谁的地盘。

所以英国人的军舰此时到来,中国不欢迎,那就要把他们拒之门外。

用的理由是南洋局势紧张,所以要封锁马六甲海峡,以免产生意外。

中国封锁马六甲的行动,自然让英国人极为愤怒,这种无理的挑衅,放在过去,英国人是绝对要宣战的,可是刚刚经历过德国人的挑战,付出沉重代价将德国人击败之后,英国人的勇气也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了。

英国一方面向中国发出强烈的抗议,要中国放弃这种无理的举动,军舰调动是大英帝国内部的事情,中国以这种方式干涉大英帝**事力量的调动,大英帝国保留制衡的权力。

英国人军舰的目的地是新加坡,是他们的殖民地,中国不让他们进入,确实蛮横了些。当然中国只是封锁了马六甲海峡,英国人还是可以从其他地方绕路的吗,只是那样一来,大英帝国的面子可就彻底被人扫在地上了。

因此南洋危机爆发后两个月,不但局势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了。

“蛮横,就是要蛮横一点,就是要告诉洋人,东方这一亩三分地,得我们说了算。”

杨潮看着从各国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后冷笑道。

尤其以英美两国的报纸批评的最为激烈。

同时英美之间的磋商更密集了,只可惜两国都不想打仗,哪怕他们联合起来的海军力量是中国的两倍,可他们依然不打算派军舰万里迢迢来到东方,在中国的家门口跟中国海军打上一仗。

不光是英美耗尽了勇气,还有经济的问题,欧战刚刚结束,英国人还没有恢复元气,背了一屁股债,俄国还赖掉了他们几十亿美元的债务,德国的赔款也拿不到手,英国经济一片死气沉沉,反倒是对殖民地的投资增加了。

其实英国的经济在欧战之前就已经如此了,在本土投资已经停滞不前,因为投资本土的收益实在是太小了,英国资本在战前不是投在了美国,就是投在了殖民地,获取的丰厚利润和利息回报,就足以平衡本土的进口额了。

可以说,欧战之前,英国经济就已经发展到了金融经济时代,英国社会成了一个是食利阶层,就好像两百年前的荷兰和两百年后的美国一样。

美国人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借给欧美的几百亿收不回来,美国政府欠的债务超过了300亿美元,他们的经济能力也不乐观。

从经济上讲,这两国都没有能力再次开启战争模式,毕竟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中国了,不是随便派一两个师就能打到北京去的时代了。

所以两国一边秘密磋商,一边还不断的向中国发外交照会,逼迫中国让步。

但中国根本就不搭理这两国,一口咬定南洋事件,是中国和荷兰两国之间的事情,拒绝任何第三国介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