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零八节 货币杠杆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零八节 货币杠杆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陈光甫一身西装革履,跟其他老派的钱庄老板的长衫布靴形成鲜明的对比。

李思第朝他点点头,并不是很重视这个陈光甫,因为这只是一家小银行,资本金才十万两银子,而且目前在钱庄和外资银行的夹缝中求生,根本就争不过财大气粗的外资银行,也竞争不过人脉深厚的钱庄,目前这是一家把目标客户对准普通老百姓的银行。

李思第可不认为,靠着那些存一两、二两银子的小老百姓的银行,能有什么前途。

但是这个陈光甫竟然第一个表态了,他自然得表示表示。

拱手道:“那么就请陈经理来签一个协议吧。”

陈光甫虽然第一个表态,但还是认认真真的将杨子银行起草的一份《上海钱业联合储蓄协议》内容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发现其中没有任何陷阱之后,才拿出钢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字号。

陈光甫看到,协议中规定,参与联合储蓄的银行、钱庄,必须将九成的金银存进杨子银行之中,同时得到双倍的票据,日后各家宣布放弃印刷自己的庄票和银行券,同意使用杨子银行的银行券进行存储放贷业务。

而杨子银行将负责为这些银行、钱庄提供担保,在他们遭遇挤兑的时候,将打开杨子银行的金库进行支付。

当所有人走出杨子银行黄金投机之后,用了三年多新建的十层楼、八十米的新总部时,所有的钱庄老板都面色沉重,只有陈光甫一个人面色轻松,甚至隐隐有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脚步极为轻快。轻快的都快要不会走路了,他也没想走路,而是直接叫了路边的黄包车,拉着他立刻奔赴租界外上海县城里的银行所在地。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此时才成立了不到三个月,是受到上海自由市的成立所刺激,陈光甫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成立这家银行。但是经营方法到没什么差别,那就是盯住小民、小户,口号是一元钱起存。

初始资本筹集到了7万元,号称10万,这么小的资本,让他们在租界中都找不到好点的地方,所以干脆选择开在了上海县。

但是开张以来,买卖惨淡,目前存款还不到8千两。而贷出去的款子,还不到2000两。

作为一家银行,存入贷出就是他们的经营方式,存款贷款双双不足的时候,银行也就没什么盈利了。

但是陈光甫并不着急,他相信会慢慢打开局面的,但是他没想到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到了他的头上。

兴奋的陈光甫跑回银行之后,当即抑制不住疯狂的大笑起来。把所有的活计都吸引了过来,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此时银行里只有七名职员。其实陈光甫自己都干的是伙计的活,准确来说,他干所有的活。他是总经理,兼营业、拉存款、跑工厂、搞放款,晚上还亲自为青年行员开班教书。

没办法,他招募的这些年轻人。除了都是老实可靠的,在本地有家有室的子弟外,也就是稍微读过点书,识字、能算账而已,都没有任何银行从业的背景。所以他得手把手从头教起。三个月时间,也就勉强让这些人能按部就班,各司其职验票、收款、付款等工作罢了。

“我们发达了。我们得到了1千吨黄金,100亿白银的免费存款!”

伙计们看傻子一样看他们的东家,这太离谱,太吹牛了,作为上海市人,他们多少还是分得清1000吨黄金是什么意思的,都知道那次黄金投机杨潮就动用了1000吨黄金,这在上海金融业已经传为了一个传奇事件。100亿两银子,同样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就是汇丰银行也没有这么多存款。

但是他们的东家发什么疯?难不成因为赚不到钱逼疯的。

“你们不知道。我们银行现在是杨子银行的联合储备银行了,杨子银行的金库向我们打开了大门。”

接着陈光甫将自己签署了杨子银行发出的联合储蓄协议。

伙计们皱起眉头:“经理,这么说我们的银子都要送到杨子银行去?”

伙计们可看不出这算哪门子好事。

陈光甫点头道:“没错,现在马上清点,明天一早大家关门,一起押送过去。”

他们银行有7万元的银元作为资本金,但是注册资本是10万元,杨子银行要求将9成的储备存金样子银行新大楼的地下金库中,这意味着陈光甫还亏空2万元。

陈光甫接着开始寻找一家家关系户,向这些关系户解释自己签署联合储蓄协议的意义,向这些朋友筹借两万元现银。

“没错。我们给杨子银行1两银子,他们就给我2两的银行券。杨子银行的银行券跟真金白银是一样的。”

陈光甫很清楚,杨子银行以15亿两白银储备,发行100亿两银行券是超发,杠杆只有7倍,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水平了,意味着只要不发生金融崩溃,是不可能遇到挤兑问题的,意味着这就是真金白银!

“我们银行可以完全放贷出去,这等于拥有了两倍的资本金。而且只要我们建立一个密集的交易网,如果客户的资金都存在我们的银行,他们直接从账上划账交易不动存款的话。他们一笔存款我就可以贷出去10次,20次,甚至100次!这就是杠杆,撬动地球的杠杆。”

陈光甫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懂得商业银行杠杆原理的人,因为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就是商业,对金融也算是半个行家,银行业中的各种关窍,他都懂。

当然陈光甫此时所说的100倍杠杆,那是21世纪欧美银行才能达到的杠杆倍率,此时金本位时代,虽然很多银行也利用相似的杠杆原理,利用储蓄金超发纸币,比如日本人的银行,就用了20倍杠杆率,一两银子他们敢印20两纸币,美国人那帮银行家更是敢做到30倍,但100倍还没人敢尝试。

但有杨子银行做保证,陈光甫就敢大胆去做,而且绝对没有什么风险,风险最后还是会落到杨子银行头上。

尽管自己的朋友也没有听太懂,但是相信陈光甫的人品,也相信他确实拿到了一个大馅饼,于是陈光甫成功以高息借出了2万银元,第二天这些银元就跟他的储备一起存到了杨子银行。

之后几天陈光甫都没有怎么营业,而是驱使他的小伙计们忙着对银行进行重新装修,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招牌,画上了杨子工业化银行的金元券图案,并在旁边写上,杨子银行联合储蓄合作银行。

然后印制了一大批名片,同样写上“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杨子工业化银行联合储备合作银行”字样,让伙计去跑街,向一个个工厂散发,同时让伙计向上门的一个个客户解释,告诉客户,以后他们银行业务,将使用杨子银行的银行券,告诉大家可以放心取用,不需要用现银,如果用现银他也可以随时支兑,因为他们背后站着杨子银行。

一时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打响了一炮,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的信用得到了杨子银行的背书,借用了杨子银行的信用,上海不少工商业选择信任他们,毕竟杨子银行一直进行的都是大额贷款,虽然很多工厂都在杨子银行开户贷款,但是杨子银行业务太繁忙了,小额支取,临时存取十分不方便,杨子银行更是因为忙不过来,直接放弃了一万两银子一下的业务,要求客户小额业务去钱庄去办理,杨子银行的银行券三十家钱庄可都是会收的。

现在这个商业储蓄银行打着杨子银行合作银行的旗号,让很多没弄明白的人还以为他们是杨子银行的分行呢,于是他们吸引到了工业资本家客户,在他们银行开了户,打算日常转账就放在这家银行了。

打开业务之后,加上他们良好的服务,甚至上门服务,让各个资本家十分认可,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们银行流水就超过了10万两,而且持续增长中,达到一定基础之后,就开始滚动起来了。

陈光甫甚至买下了一处场地,开始建造自家的银行大楼,他很清楚,一座气派的银行大楼对银行信用的重要性,而且地产本就是合理地投资,最保值最稳妥的资产,投资地产,是不会亏本的。

陈光甫大胆的将银行中最近吸纳到了10万两现银又存入杨子银行,换来了20万两银行券,用这些银行券支付上海的洋人制造所帮他设计建造一座三层洋楼。

等半年后,陈光甫银行大楼建好的时候,他们银行的存款已经超过了百万两,已经成为上海一家不容忽视的银行了。

上海可不止陈光甫一个聪明人,那三十家钱庄浸淫钱业多年,他们很快也看懂了其中的明堂,两个月内就都加入了这个联合储备协议。

很容易他们就将资金额扩充了一倍,用双倍的银行券贷款出去,甚至在操作中他们也发现了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奥秘,可以将一笔存款贷出去好几次,只要客户在他们钱庄的户头上转来转去,不提走存款,他们这个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将资本额扩充几十倍。

通过这样的杠杆率,银行钱庄赚足了银子,而杨潮则通过他们的网络,突然间制造了数倍的货币,第三波投资的资金就解决了一部分,内资那一部分,需要进口设备的外汇,还需要贷款。(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