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零七节 联储体系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零七节 联储体系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谢冠辉自从当了上海自由市的市长,好像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另一个世界的窗户,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大自由,那就是你可以随心所欲。

有的人随心所欲,是为了享受,比如幻想着自己有一天拥有无限的权力,可以出门吃饭不带钱,见漂亮女人就带回家之类的。

谢冠辉当然不会有这种低级的趣味,他对女人不感兴趣,对财富也不感兴趣,权力本身带来的那种满足感才是最让他上瘾的,当年他没帮杨潮做事之前,在钱业公会主持的时候,就用手里的权力跟英国人争斗,不是他爱争斗,而是这种运用权力的感觉,实在太美。

说起来这也就是一种追求,人的追求总是分阶段的,最低级的就是满足食色之性,这个阶层的人,可谓尚没有完全摆脱野兽的习性;等满足了口腹男女之事,并且事业小成,衣食无忧的时候,此时人就有了第二个追求,他就想做一点‘事’了。

这其实就是儒家所说的,立言立德立功。

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处于这种立功阶段,比如杨潮,比如谢冠辉,他们都已经到了衣食无忧,对金钱财富没有多少**,但却渴求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就是实现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需求,其实也就跟普通人的食色之求一样,也算是一种需求,只不过更多的不是生理,而是心理需求。所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人生到了一种程度后自然的需求而已。

谢冠辉掌握了权力之后,一种立功的渴望就难以抑制,大刀阔斧的按照自己曾经有多的某些设想,开始改革上海社会。

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谢冠辉也是在中西交汇冲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既有中国式的一面,也有西方式的一面,他比普通的老派官员,甚至比洋务派官员,都更能接受西方制度。

因为杨潮告诉他。他在上海可以放心大胆的干,甚至雇佣洋人都没有问题。

于是谢冠辉就放开了手脚,大力挖人,第一个目标是工部局,工部局中既有华人董事,也有一些华人干员,华董都是租界中的成功人士,但是华董地位比较高,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给别人做事的。这些人都是洋人豢养的。

因此谢冠辉只挖到了一些基层人员,比如收税人员,比如城建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等。

接下来谢冠辉把挖墙脚的方向放到了海关,这是公认的中国唯一一个现代机构,而且是一个很成功的清廉机构,前世界都认为英国人赫德在中国这样的国度能打造这样一个机构,是一个管理学上的奇迹。要知道现在连美国的政府部门中。都充满了贪污**。

而且谢冠辉挖角,魄力很大。只要在海关中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哪怕是洋人,只要会说中国话,他都愿意高薪聘请。

一开始赫德对此十分懊恼,但是经过自己的考虑,和英国领事的游说。赫德认为海关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能进入中国的地方政府机构,帮助中国地方政府进行现代化管理革新,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英国,都是有好处的。于是他也就默认了。

但海关也不可能都被挖走,而且海关中的人才,也并不全面,让谢冠辉很不满意。

谢冠辉又开始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跟上海各国领事沟通,这些领事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都表示愿意帮助上海实行现代化改造,于是在各国的帮助下,一大批拥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的人员被招募到了上海。

谢冠辉的举动,把杨潮都吓了一条,因为杨潮相信,那些各国政府中走出来的家伙,其中如果没有间谍就见鬼了,这些人进入上海政府,能不能将上海政府管理好还不知道,但是上海的秘密却瞒不住他们了。

杨潮好几次都想干涉,但是想了想选择信任谢冠辉,不是信任他的人品,而是信任他的能力,信任他能管理好这些洋员,能够让这些洋员努力工作,从而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府,只是这么多洋员到来,上海这个地方还真的就是太国际化了,连管理者都有洋人,试问,还有那个国家的经济中心,有这么开放的。

不过谢冠辉此举,也惹来了广泛的非议,很多人大骂他卖国,这时杨潮选择了支持他,幕后跟袁世凯讲,这是一个试验,如果成功了自然就好,失败了,不过是一个上海,随时还能改回来。

在杨潮如此力度的支持下,谢冠辉也是玩命的工作,还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移植了一个现代管理机构,只是还有很多跟当地文化不匹配的地方,但比过去清政府的管理,要完善和高效多了。

至少在治安方面,比过去好了太多,上万士兵换了一身衣服,就成了上海巡捕,街头上的青帮份子,早就被打的躲到了租界中不敢出来。

良好的治安,没有敲诈勒索的政治环境,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上海的资本家十分满意,工业企业恢复了生产,并且在半年之后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

而金融业最依赖的贸易,也随着国内环境的稳定,长江两岸的内地物产不断的通过上海出口,上海又免除了厘金性质的内关税,这部分让利其实就是让给了商业,同时刺激了贸易的发展,沿海左近省份,也都从上海转口,山海的贸易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而促进贸易的作用也在凸显。

市面稳定,经济增长,这让杨潮觉得,又有了从上海融资的可能。

而且大有可能,其实这几年虽然在打仗,但是随着超过15亿两白银的战争融资都放在上海,让上海的金融业发展比过去更繁荣了,几次经济危机后存活下来的三十家钱庄,加上少量华人银行,团结在杨子银行周围,吞下了上亿两白银的债券利润。

现在这些钱庄也品尝到了过去只有汇丰那些巨头才能品尝到的美味,一个个野心也变得大了起来,杨潮鼓励他们到各个口岸开设分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哪怕是同一个人开的钱庄,也要分为不同的商号,现在各家都吞并了两三个过去的同行,以分号的形式经营起来。

其实这些钱庄已经跟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他们过去的经营方式,也是吸收储蓄,发放贷款赚取利润,甚至还发行庄票,跟银行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没有严密的风险控制,盲目的发放贷款,超发庄票,连风险控制严密的现代银行都经常陷入困境,更不用说这些钱庄了,所以这几年倒闭的极多。

但是剩下这些,却都是其中控制能力最好的,对风险十分敏感,经营稳妥的钱庄。

经济危机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起码剔除了虞洽卿、陈逸卿这种赌徒一样的银行家,让整个金融环境更加安全了。

同样通过黄金投机和橡胶危机两次金融危机,杨子银行获得上海金融霸主地位,现在汇丰那些银行,在杨子银行的阴影下根本喘不过气来。

拥有统治地位,金融环境稳定,这两个条件,让杨潮认为,通过金融杠杆制造货币的时机成熟了。

杨子银行现在几乎一呼百应,因为每一次赚钱,杨子银行都带着一大帮子上海钱庄,有钱大家一起赚,现在已经牢牢将这三十家大型钱庄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各位东家、掌柜的。我们杨子银行今天请大家来呢,是打算跟大家商议筹建共同金库的事宜。我们倡议成立一个联合储备金库,各家钱庄、银行都把自己的黄金、白银存进杨子银行的金库。以后统一使用杨子银行的银行券和金元券,以后各家的庄票就不允许发了。我们杨子银行会发行一批100亿两的银行券,足够大家使用了。”

李思第的话先让众钱庄老板倒吸一口冷气,100亿两银行券别说足够上海用了,全国都够用了,但是后面的内容却让一个个钱庄业老板犯起了嘀咕,他们感觉到杨子银行似乎想要吞了他们,拿走他们的金银储备,还不允许他们发行庄票,这是要毁了大家吗?

李思第现在还没有赢得这些人的信任,谢冠辉现在是上海市长,早就没有精力管理杨子银行了,所以杨潮就派了他来。

李思第继续道:“不过呢,这个存金也不强制大家。我们大人让大家把金银存在杨子银行其实也是一番好意,不让大家发庄票呢,也是怕扰乱了市面。以前一百多家钱庄为什么倒得,还不都是因为烂发庄票。我家大人说了,只要各位将自家的金银存进样子银行,那么以后要是在遇到挤兑这样的事情,杨子银行的金库就是各位的金库!”

这话倒是让众人眼睛一亮,谁不知道杨潮有钱是,1000多吨黄金,白银储备最近刚刚加入了10亿两,加上以前的储备,达到了15亿两,杠杆不到7倍,如果杨子银行的金库替他们作保,以后谁还怕挤兑啊,但问题是他们也不能发庄票,只能用杨子银行的银行券,似乎又不会出现挤兑的问题了。

李思第继续道:“而且,我家大人说了,各位往样子银行存进1两银子,杨子银行借给他们2两银行券,这2两你们都可以放出去,直到这100亿银行券都发出去。以后你们遇到挤兑的时候,杨子银行负责通兑。这等于各位的本钱翻了番。”

“我同意!”

一个年轻人,第一个喊道,此时那些年长的银行业老人都还没敢答应呢。

李思第看去,这是最新成立的一家小银行,名字叫做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叫做陈光甫。(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