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零二节 都死了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零二节 都死了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被查封资产的刺激,俄国人竟然开启了第二轮谈判。

不过他们这次要求改地点了,地点现在了战争中一国的中国,选在了北京。

谈判还没有开启,战争中的国家就出现了一些政局变化,日本的天皇是了。

明治老天皇在病床上撑了许久,还是没有看到日本开疆拓土的结果,死不瞑目啊。

这老家伙的名望在日本太高了,打败中国就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日本统治者了,更何况又跟俄国打了一仗,让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已经取消了所有不平等条约,成为世界前十的工业强国,仅仅排在意大利之后,排在第八。

明治一死,前线的日军一时间都没有了士气,停止了所有的军事行动,幸好俄国人也无力反攻,否则倒是可以给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明治死后,伊藤博文跟山县有朋集团的争夺再次白热化,早就开始隐退到幕后主持一切的山县有朋也亲自跳了出来,一面在日本大作军事宣传,一面表达对明治天皇的悲痛之情,号召国民把战争进行下去,打赢这场仗,开疆拓土大展皇基才是对天皇最好的安慰。

伊藤博文则继续推动日本的宪政,打算接着新上台的大正天皇是傻子,同时有没有太高的名望的机会,推动日本的虚君制度,大肆呼吁要限制王权,约束军队的权力,跟山县有朋的理念非常冲突。

就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谈判代表团来到了北京。

依然是斯托雷平,他的病经过一个月的修养,已经好了一些。虽然看似严重,但是没有伤到骨头的情况下,取出了子弹,那么就等于是皮外伤,皮肉伤好起来自然块。

但是也不可能好的这么快,只能说斯托雷平还是够拼的。此举又给他的爱国形象,为国牺牲奉献的形象上,加了不少分。

斯托雷平刚到北京,没有展开谈判,反倒是邀请杨潮见面。

杨潮表示自己在前线不方便脱身,斯托雷平不顾谈判,先到了哈尔滨见杨潮。

杨潮这才不得不跟他见了一面。

斯托雷平打着当面感谢杨潮救命之恩的口号,但是根本就没有人相信。

杨潮也不相信,虽然斯托雷平见面之后。首先就是对杨潮给他做手术表达了感谢,但是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进入到了现实问题上。

“不可能,我们跟日本人有约定,战争中我们不可能背叛盟友。我们将支持日本诉求,绝对不会单独和俄国达成协议,这一点还请俄国政府理解。”

斯托雷平竟然想跟中国私下和解,也就是说他愿意放弃黑龙江两岸的土地,接着会继续跟日本人死磕?

这个想法还是很诱人的。但是杨潮想了想还是不打算接受,现在让俄国人跟日本人死磕下去。确实对中国有利,但是俄国人也就毁了。

1899经济危机开始,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1908年才稳定袭来,可是1910年就开始跟中日再次开战,可以说从1899年开始。十年间俄国的经济别说发展了,甚至大大倒退,连十年前的水平都比不上,把这样一个俄国送到一战的战场上,这不是给德国人送菜的吗。

杨潮发觉此时他无比需要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那么当然不能让俄罗斯继续被日本人削弱了。

杨潮现在是真的不看好俄国人跟日本继续战争下去了。当然俄国不可能被日本给灭了,但是在爆发一次起义那却很有可能,而且肯定会被更加削弱下去,这是杨潮不想看到的。

所以杨潮要坚定的跟日本站在一起,逼迫俄国人一起签订条约,立刻脱离这次战争,在一战爆发之前,好好恢复一些体力,然后在挽袖子继续打。

斯托雷平很阴郁的走了,看得出来,他实在不甘心把勒拿河以东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割让给日本,哪怕那块地是有名的荒凉。

但是斯托雷平已经没有选择了,他这次选择在北京谈判,显然就抱着跟中国先媾和的目的,但是中国不答应的话,他们就只能答应中日两国的要求。

即便这样,俄国人还是很难对付,因为他们的的贪婪是有名的,跟中日两国一分一毫的计较。

时间已经到了10月,最晚到10月末,一般北方就会进入冰期,那时候战争自然就会再次中断。

日本人已经开始着急,催促杨潮跟日军一起联合发动一次大型攻势,以督促俄国人尽快屈服。

可是杨潮拒绝了,杨潮早就不想削俄国了,恨不能保护一下战斗民族呢。

而且杨潮有一个很好的理由,那就是自己的士兵已经打不动了,还邀请日本人参观了一下,证实自己所言非虚。

这是事实,一个并不正规的军队,能够跟俄国人打三年仗,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这也就是俄国,换成任何一个国家,这些东北子弟兵也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短短几十年,俄国趁清帝国衰微之际,疯狂抢夺中国的领土。先后夺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国人在对东北的入侵中使尽了各种方法,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等等手段外,还施展阴谋诡计、外交讹诈、重金收买、派遣间谍、策动叛乱等手段,可谓是“有多大本领就能干出多大伤天害理的事情”。

十年前,德国人占了青岛,英国人占了威海,就让山东百姓产生要被瓜分的心理压力,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俄国人对东北的渗透更久,范围更大,时间更长,东北老百姓的心理压力更大。

而且沙俄在东北的侵略,比德国和英国在山东的扩张更野蛮。俄国那些哥萨克蛮人,曾经干过的疯狂事情可谓令人发指,屠杀甚至分食当地人,这些都在东北流传的很广,海兰泡那数千骸骨,更是尸骨未寒。因此面对跟沙俄打仗,东北百姓从内心深处是很支持的。

但是杨潮组建的东北军,毕竟是一只临时组建的军队,骨干是五万训练有素,洗脑了三年的军官不假,但是普通士兵却没有这样的精心训练,虽然三年战争中,杨潮军中的宣传人员也在疯狂洗脑,但是战争中效果毕竟要笑了太多。打的时间太长的话,这些士兵难免有一种反战情绪。

又因为清政府突然倒台,产生了一种暂时性的身份认知混乱,也加剧了这种反战心理,在战争僵持后,杨朝开始让军队轮番休假,立刻就出现大批士兵回家后就不在回来的情况,也就是当了逃兵。

把这一系列事实摆在日本人面前。日本人也知道中国的军队不行了,但是他们不但没有为这个战时盟友力量削弱而不快。反而松了一大口气,因为这次中国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太让人惊讶了,一时间竟然能把俄国人打的节节败退没有丝毫招架之力,这让日本人心里其实是很紧张的。

现在中国人也不行了,俄国人又被揍成了龟孙子,以后在东亚这一片。还不是日本称王称霸,有这种想法的日军大度的对中国的情况表示了谅解,但提出中国的军队支持他们发动一次攻击,这一点杨潮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日本人急切的希望逼迫俄国人让步,当然也希望能得到更大的土地。所以他们这段僵持时间,动员了一百万大军,现在都已经在赤塔部署好了,只等条件合适,就立刻向西发动一次总攻。

日本的目的是,用一个月的时间,沿着铁路推进到贝加尔湖以西,并横扫俄国贝加尔湖一西直到一直被中国部队控制的车里雅宾斯克,这样日本就能威胁到俄国的欧洲腹心之地,第一能极大的威慑俄国,第二也能向全世界证明一下日本军队的力量。

跟日本人谈完后,杨潮立刻叫来了吴佩孚。

“是不是伊藤博文出事了?”

杨潮不由这么怀疑,日本人打到车里雅宾斯克,确实能够吓到俄国人,也确实能够让全世界都重新审视日本,但这不是伊藤博文的性格,这个老狐狸应该明白韬光养晦的道理,绝对不可能让日军兵锋直指欧洲,这样会让英法等国产生危机感,从而对日本忌惮的。

吴佩孚狐疑的看向杨潮:“大人早就知道了?”

看到吴佩孚的表情,杨潮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倒台了?”

吴佩孚摇摇头:“不是倒台了,而是伊藤博文被刺杀了!”

杨潮恍然大悟,果然如此,如果有伊藤博文主持,他绝对不会这么冒失。

“死了没有?”

杨潮只关心这一点。

吴佩孚道:“日本人之前封锁了消息,直到伊藤博文死了,这才公开了消息。讣告发到了北京,我这里也刚刚收到。”

杨潮点点头,历史上伊藤博文就是被刺杀身亡的,不过原本的历史上,伊藤博文是朝鲜监督,是从朝鲜到哈尔滨跟俄国人商谈东北事务的时候,在火车站被朝鲜人安重根刺杀的,就是不知道这次是被谁刺杀的。

“是谁杀的?”

杨潮立刻就问。

吴佩孚道:“一个朝鲜人,在仁川码头。伊藤博文在检查港口建设的时候开枪的。”

还是朝鲜人,弄不好还是那个安重根,不过杨潮并不关心,而是心中怀疑起来。

“现在日本首相是谁?”

“山县有朋!”

杨潮恍然大悟,果然有古怪啊。

他一直很怀疑,原本的历史上,伊藤博文死的太轻松了,一个刺客,一把手枪,就把他杀了?身为明治维新元老人物,他出行肯定是重重保护,朝鲜人如果没有内应,是不可能接近伊藤博文的。

而伊藤博文一死,最得利的就是他最大,也是唯一的政治对手山县有朋了。

跟伊藤博文不一样的是,山县有朋是军队出身,他是日本军阀的老祖宗,就是从他开始,日本开始军人干涉政治的。

而且不止如此,不止伊藤博文死了,连明治天皇都在今年七月染病死了。

这意味着山县有朋一手遮天了。

这个狂热的帝国主义老军阀当政,难怪要不考虑后果的跳出来,他不仅要反攻俄国人,还要把军队的影响力进一步推高啊!

“这下有意思了。东方永无宁日了啊!”

杨潮不由叹道。

原本的历史上,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双双死后,继位的大正天皇是一个傻子,山县有朋因此连天皇都不放在眼里,大权独揽只手遮天,这个历史中,日本人两次打败俄国,势力膨胀的更大,杨潮都不知道日本人会扩张到什么程度了。

“管不了日本,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哪些逃兵你真打算都枪毙了?”

大量士兵没有纪律,休假回家之后,就再也不回军队了,安心在家里当农民。

这让吴佩孚十分愤怒,在军中的时候,他的军规可是十分严格的,但是这些人出了军队,就立刻变的散漫起来,好像离开军营后,就不再是士兵了一样,但战争还没有结束,他们还没有退役,他们只是休假!

所以吴佩孚打算用强硬手段,专门组织了宪兵拿着名单和地址,到一个个村子里去抓人,把这些人抓回来直接枪毙。

“卑职也拿不定主意。”

一开始吴佩孚确实枪毙了一批人,可是抓到的人越来越多,逃兵太多了,甚至超过了一半人。

“给他们一个机会,记大过一次,再犯依法惩处。”

杨潮叹息道。

这些人数量极多,而且已经被吓破胆了,一个个躲在监牢中瑟瑟发抖,都以为自己会被枪毙,相信在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绝对不会选择当逃兵。

而且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在军队中的时候,他们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军人,规规矩矩的,可是回到家中,家人、朋友都向他们表达了一种世故的心态,什么“有钱傻子才去当兵”,“法不责众,大家都不回去,你怕什么”。

这些士兵赚够了饷银,家里都希望他们留下盖房娶媳妇,而且一旦这种情况开始,就不是一个两人,而是大家有样看样都不想回去了。

“而且不是还有更多人没有抓回来吗,也别去抓了,现在到处都在逃兵役。都躲到七大姑八大姨家里,咱又不可能用株连之法,所以真一个个抓,那是抓不完的。让宣传队下乡宣传一番,三个月内还没有回归军营的,统统划做逃兵发通缉令!”

通过这一次事件,杨潮相信吴佩孚学到了新的经验,士兵们也上了新的一课,一个生活闲散的农业社会,向着严密细致的现代社会转化,不是那么容易的。

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需要付出代价,认真学习!(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