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七十四节 反攻计划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七十四节 反攻计划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俄国人持续攻打了哈尔滨工事群一个月,扔下了三万具尸体后,放弃了进攻,转入休整。

而中国士兵的伤亡微乎其微,一个月中只伤亡了三百人,其中死亡一百人,如此巨大的伤亡比,让中国士兵士气高昂,这些士兵中的军官,是那些在山东被杨潮洗脑了三年,抱着为家乡而死无怨无悔的东北子弟兵,现在新兵也在宣传员的拼命鼓动下和战争的洗礼成为了一个老兵,现在让他们去打反击都没问题。

中国国内则一片欢腾,大家对战争的关注度空前的高。

而且经济还没有受到影响,不像俄国已经进行了经济动员,刚刚恢复生产的工业又大受影响,中国的企业则开始享受战争的红利。

这个原因很简单,杨潮重工业和组织能力以及准备程度远比俄国要充分的多,山东重工业可谓畸形发展,畸形到找不到市场,需要杨潮靠战争来让他们有订单;但是杨潮将这些工业组织起来全部为军事生产服务后,爆发出来的能量超乎想象,完全能够满足中国三十万大军的日常消耗,甚至杨潮还想卖给日本人一批军火呢;而能达到如此组织程度,除了杨潮一直培养的山东工业圈中的富强党组织,还有就是准备的异常充分,从去年开始,杨潮就组建了工业团队,让工业转产,可以说用了一年时间,杨潮将山东工业转换成了战时模式,这才能有这么大的潜力。

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也对工业进行了转产,军火供应基本能够满足三十万人的需求,而日本人暂时还没有动员更多的兵员,因此让杨潮想赚日本英镑的打算落空了。

但是俄国人的情况就糟糕多了。他们的军事工业此时都还没有完全运转开来呢,武器装备几乎全靠法国人供应,倒是养肥了法国的军工企业。同时俄国国内普通的企业,却因为缺乏订单,被抽调走了大量的人力,开始受到开工不足的影响。

中国民用经济中。战争一开始,东北不用想了,这个市场现在全部被中国企业独占,张謇他们已经顺利了一年的生产,又得到了东北的订单,大量的产品通过铁路运到东北,挤占了日本货和俄国货、法国货去年三分天下的市场。

东北人口此时还算不上多,但是绝对数量也算不上少,人口最多的奉天省人口一千万。吉林也有五百多万,最少的黑龙江只有两百来万,相比东北庞大的面积和富饶的土地,真的可以称为地广人稀。

地广人稀的好处就是,东北人普遍拥有土地资产,东北大豆、棉花和粮食,畅销世界,东北老百姓的荷包里普遍有银子。因此东北市场是一个好市场,这一千多万有产阶级的购买力。立刻就让去年扩张了一年的山东纺织工业感到有些压力了,又一轮扩张开始了。

日本人这才发现,他们好似吃了大亏,过去东北市场只有法国人能跟他们竞争,俄国人就是打酱油的,而法国人集中在丝绸这样的高档产品。低端的纺织业,可以说日本人是吃独食的。

可是战争爆发后,又像上次日俄战争一样,日本短期内就失去了这个市场。

上次是因为日本全民动员,将大量的商船征调用来运送军事物资。还要防备俄国海军,因此根本没有能力把产品运到东北去,但是这一次日本占有绝对的制海权,运输能力也比日俄战争时期扩张了一倍,还是有能力向东北出口的。

可是东北战争一起,中国的士兵立刻以战争为名,对东北各大城市港口道路进行戒严,拒绝任何非中国货物运输,看着一列列满载中国商品的火车驶入东北,日本人干着急没有办法,多次提出希望中国放弃戒严,都被杨潮拒绝了。

杨潮反倒对日本人在旅顺围而不打的情况表示了不满,把责任都推给了日本人,表示正是因为日本人始终无法解除俄国从旅顺对东北腹地的威胁,才不得已进行这种对经济十分有害的戒严。

表示希望日本人尽快剿灭旅顺俄军,中国自然就不会封锁东北防范俄军了,同时还能跟日军合兵一处,向俄国人发动反攻。

日本人对杨潮这种无理闹三分的无赖手段愤怒异常,向张之洞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张之洞则告诉杨潮,以大局为重,眼下还用得着日本人,不要把事情做绝了,又让日本人帮着打仗,又抢日本人的市场。

杨潮这才放开了东北的戒严,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五个月,这时候东北市场上已经充斥了中国货,而且杨潮还私底下鼓动东北商人采购国货,给进口国货大户颁发奖状,上面写着朝廷感谢他们对战争做出的贡献,通过一番转来绕去的联系,跟东北商人说,他们进了国货,就意味着山东哪里纳了税款,前线的东北子弟兵就多一颗打向俄军的子弹,多一身抵御寒冬的棉衣。

还很可耻的对此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量化,将富强报覆盖到东北各个地区,通过军事组织在各个城市甚至小镇上免费散发,在报纸上写明,凡是买了1两银子国货的,意味着向前线输送了一颗子弹。因为每颗子弹0.04两银子,而1两国货出厂税是值百抽五,那就是0.05两银子,刨去运输等费用,1两银子就是1颗子弹。

数据详细简明,而在哈尔滨前线打仗的,全是奉天、吉林和黑龙江的东北之地,打仗的目的也是在保卫东北,这简直就是大杀器,一时间别说老百姓都认准了国货,东北的商人都不在采购任何非国货产品,就算个别经济头脑好使的家伙,偷偷采购日本货,被发现后铺子都得给烧了,民族情绪之下,既没有人敢卖。也没有人会买,当杨潮放开了东北戒严后,日本人也发现自己根本就挤不进东北市场了。

于是日本人一边要承受着国内纺织业开工不足,承担着巨额战争费用,同时还要派兵在中国作战,好在他们民族忍耐力够强。这才支持了下来。

俄国人也是一个十分有忍耐力的民族,就像拿破仑侵略俄国,德国人侵略苏联一样,俄国人能够忍受一切反击敌人,谁都无法战胜他们。但是俄国人是出了名没有耐心的民族,如果是被侵略还好点,一旦发生一场境外的战争,他们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了。

日俄战争打了一年多,俄国国内就各种动乱。各种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第二年,俄国同样开始爆发起义,整个战争俄国才打了三年,但是国内各种起义加起来有5千次。

同样在东北的战争打到了1910年年底的时候,俄国国内开始出问题了,这也跟他们的组织太过粗放有关,沙皇习惯了粗暴的统治国家,没有德国人那么严谨。也没有日本人那么精细,俄罗斯民族也忍受不了细致。所以他们没有完善的后勤供应,当工人长期失业,却很难得到面包的时候,造反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时候,杨潮开始跟日本人联系,准备发动对俄国的反击。同时开始沟通战后问题,日本人也很乐意这时候谈一谈,因为他们也觉得这场仗就要轻轻松松打赢了,以后东方就是日本的天下,当然看起来越来越强的中国人似乎也能分一份。但那是后话,现在先联手从俄国人身上割一块肉下来再说。

杨潮表示了中国的诉求,那就是恢复ya片战争以来,中国的领土范围,将两次ya片战争中,俄国人从中国割走的土地全都讨回来,希望得到日本的支持。

日本人提出了他们的诉求,那就是割让海森崴一带的俄国领土割让给日本,萨哈林岛、以及俄国勒拿河以东的所有领土,并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

双方的诉求是有冲突的,冲突区域在两块区域,一块是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俄国人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割占的包括东江六十四屯在内的60万平方公里领土,另一块则是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甚至包括萨哈林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是1860年《北京条约》割走的领土,总计100万平方公里。

而这两块领土,都在日本人的主张之内,经过反复洽谈,日本人表示他们放弃对黑龙江以北土地的诉求,但是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海参崴在内的领土,他们是必须要得到的,杨潮考虑了一番之后,答应了日本人。

杨潮巴不得日本人胃口更大一些呢。

而日本人的胃口确实很让人佩服,割让勒拿河以东地区,这可是4百多万平方公里啊,一下子就让日本领土扩张了十倍,而同时将日本推向了俄国人的死敌。

这次战争,杨潮最大的两个目的,一个是工业化调整,一个是国际地位。国际地位吗,当然是想借一场胜利,然后运作了一下,收回一些国权,比如最实际的关税权,中国工业太需要关税保护了。至于感情因素更重的治外法权倒是无所谓,留着还能刺激一下民众的国家观念觉醒。

杨潮认为是很有希望的,日本人打了一场日俄战争后,很快就取消了不平等条约,而杨潮没道理做不到这点,起码跟俄国人的条约都废除,日本作为盟友如果不废除的话,杨潮正好甩开日本,甚至直接推动跟日本对抗,这样的话,捧起一个让国际社会忌惮的日本就很有必要,因为那时候中国跟日本对抗,会获得很大的国际支持。

日俄这就两个国家了,然后忽悠一下德国、美国,不怕英法不让步。就算他们不让步,没几年就世界大战了,战后还不是看谁实力强,不用等到战后,如果你有价值,战争中他们都会拉拢你,拼命给你好处了。就像历史上他们拉拢日本,把德国殖民地让给日本一样,需要的不过是日本舰队帮他们护航对抗德国人的潜艇而已。

接着跟日本人商谈了一下战争赔款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这些领土,日本人对赔款问题其实并不急迫,能在大陆上占据一块立足点,对他们这个地震不断的海岛民族来说,显然更加重要。

杨潮也没有提出让日本支持中国恢复西北领土的要求,战场上无法得到的,谈判桌上永远无法得到,这一点杨潮还是很清楚的。而西北新疆一带,北方蒙古一带,沙俄没有抽出力量,否则他们倒是很容易就能攻占这里。

跟日本人达成协议后,就相互约定,第二年开始发动总攻击,双方务必拼尽全力,互相协作云云。

至于今年杨潮实在没有余力发动攻势,不是军队战斗力不行,而是战场之外又出事了,上海橡胶大投机开始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