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百八十一节 西北大开发

大国崛起1900 第六百八十一节 西北大开发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渤海隧道引起的轰动还得持续一阵子,中国媒体在连篇累牍的报道,采访各个施工人员,报道茅以升的故事,深挖施工的故事,连茅以升一直不肯承认的神龙的故事,都从工人嘴里挖了出来,非常受老百姓喜欢。

但是外国报纸普遍不会接受这种事情,哪里有什么神龙啊,即便营口哪里有龙骨为证,西方人更相信那不过是某种稀少的海洋生物,对中国底层百姓传说的神龙报恩的故事,都推到中国人的愚昧和迷信上。

至于为什么施工速度这么快,西方人也有自己的解释,有的说五年施工其实也不算快,只是大家之前对难度的估计太大了,也许在海底修建隧道,根本就没有那么困难也说不定,也有的从海潮上找原因,认为也许是中国渤海地区特殊的海潮帮了大忙。

这股热潮一时半会是不会减弱的,杨潮没心思关心这些,他跟金九又会晤了一次。

跟金九商讨了一下朝鲜经济问题,鼓励金九继续抓紧森林工业和纺织工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朝鲜经济,争取用十年时间,将朝鲜经济水平提高到日本一个程度。

然后杨潮就悄然离开了东北回到了南京。

接着立刻跟一些西北的议员沟通,交换了一下对西北经济的看法,表达了支持西北经济发展的态度,让他们感到欢欣鼓舞。

同时邀请西北各省政要来南京商讨。

对西北只能给政策,不可能直接投资,因为国家投资最多只能集中在大项目,集中在基础设施上,不可能由国家出面,在西北建立一座座工厂。

跟西北的陕西、新疆、甘肃(此时包括青海在内)三省省长频繁沟通之后。杨潮确定,将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到西北投资,中央可以给与他们财政支持,也就是免税,不是免一点半点,而是全部免除。但中央占的税收份额也就是一半,也就是最多只能减免他们一半的税收,至于地方给不给他们减免,那就看地方政府的态度了,反正中央的大政策是西北地区的企业,未来三年内不在征收税收。

对中央来讲,这三省的工业企业税收一年也收不上来多少,除了很少的食品加工业、轻纺织工业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型企业。

作为羊毛重要产地的青海和新疆。吸引一些毛纺织工业过去,还是很有机会的。

新疆也有发展棉花种植和加工业的潜力,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农垦公司去了新疆,承包几十万、上百万成片的盐碱地改良后种植棉花,缺水问题他们是通过打井解决的,会不会造成地质沉降,对于荒无人烟的地方来说,起码一百年内不用考虑。

可是新疆的棉纺业却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大危机之前是被山东和上海的轻纺织工业压制,棉花价格的优势也被东营的化纤产品抵消掉。于是长达几千公里的路程,就成了新疆纺织工业的死穴。

经济危机之后,全国法定提高了工资,连山东的纺织工业都在外迁,新疆纺织业就更没有机会了。

交通是最大的困难,长达几千公里的路程。是他们跟东部发达地区最大的障碍。而且崇山峻岭,到陕西要过重重山隘,到新疆要走河西走廊,甘肃直接有一个青海高原,这些不但限制了他们跟东部的沟通。西北地区内部的沟通都很成问题。从格尔木到西宁就将近一千公里,而在东部地区,一千公里都夸了两个省,而在青海还没有跑出高原呢。

要发展这里的交通,海运、河运是不用考虑的,黄河不是一条好的通航河流,水量还不如珠江丰沛,九曲十八弯的,也就只有在陕西和山西一段有通航条件,却还受到壶口瀑布的影响,明清时期过瀑布是要把船拖到陆地上拖过去的,现在已经基本上放弃了这里的河运。

因此西北交通问题,就只能选择公路和铁路,这一代地广人稀,即便人口最多的陕西,也不过1000万出头,整个西北加起来还不到2000万人,可是土地面积达到了300多平方公里。

但别以为人少地多,这里人应该生活的好,恰恰相反,这里虽然面积广大,可是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是无法让人类居住的,刨去戈壁沙漠、寸草不生的旱地,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其实也就是关中平原等小块地方。

之所以那么广大的地方无法生存,唯一的原因就是缺水,水有何等重要不言而喻,西北地方在先秦时代生态还很不错,坐船从咸阳可以直通岭南,是秦始皇争霸天下的本钱,几千年的开发,成片成片的森林砍光了,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原本是中原文明发源地的黄土高原上,只剩下沟沟壑壑,如同一道道可怖的伤疤,没有半点绿意,一到下雨时候,泥石流就滚滚而下,泥沙被卷进黄河,加剧了黄河的色彩。

而南方那些石头山上,却都有植物顽强的从石头缝里生长出来,南方的石山不可能比西北的黄土更肥沃,但他们有水。

杨潮没办法解决水的问题,因此很多干旱地区的问题,他没办法解决。

而那里的人还要生活,只能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继续向自然界要活路,天不下雨就得打井,地下水的流失又进一步加剧了自然条件的恶化,土地沙化,最终形成沙漠。很多地方的人已经处在了沙漠的边缘,艰苦又顽强的生存着,虽说战天斗地很有气魄,但何苦呢,如果不是没有办法,鬼才愿意战天斗地啊,谁不想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

树挪死,人挪活,杨潮无法给干旱地区的人带去水,但却可以移民,水不就人,人就去就水吗,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

至于重土安迁的文化,老百姓不愿意搬家,这就没办法了,先采取自愿原则,帮条件最坏的,那些住在山沟里,穷山恶水地方的百姓搬迁,迁到条件更好的东北、南方地区,帮他们搬家,帮他们断穷根。

总会有人愿意变通的,等他们切实感受到日子好过了,就会有更多人有样看样,到最后将所有人都搬出来,即便留下少数实在不愿意搬的,那也大大减少了对自然的压力。到时候政府雇他们种种树,改善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也就解决了最后的问题。

因此最后跟西北政府商量的计划是,减税、移民,双管齐下的方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