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百八十节 第三轮调整

大国崛起1900 第六百八十节 第三轮调整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最后让东北各省政府回去后立刻制定东北工业促进计划,在电力、钢铁和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全面推行设备换税收计划。

同时杨潮还答应,在东北投资兴建一座大型兵工厂,将山东兵工的产业模式,全面引入东北。山东兵工可不是单纯的兵工厂,而是大量生产民品的综合性机器制造工业。

东北的问题也提醒了杨潮,提高整体工业水平,是比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意义更大的事情。

所以杨潮回去之后,就开始在全国推广这项方案,中央将为愿意更新设备的企业减免三分之一的税收。

而恰恰杨潮也觉得该到了第三轮调整的时候了。

第一轮调整是压制日用品消费,通过补贴鼓励老百姓购买收音机、自行车等小件消费品来压制葱姜蒜等农副产品的价格过快增长,一年多后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已经开始出现价格下跌的时候,杨潮果断的放弃对小件消费品的补贴。

第二轮则是补贴汽车业,在高补贴的刺激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一年之内就将生产规模从过去的30多万辆,增加到了100万辆。

老百姓对汽车这种中高级消费品的消费能力,极大的拉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业、南洋的橡胶产业、电子工业等等。

第三轮调整,杨潮不直接补贴消费了,百姓的消费能力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他决定将第三轮调整的财政补贴放在补贴企业上。

其实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期间,一开始就打算采取补贴企业,这是共和党的一贯策略,即便到了21世纪。他们刺激经济的方法,往往也是给企业减税,而民主党则强调的是普通人的福利。

其实胡佛的政策,在经济上是对的,可是在政治上是错误的,老百姓之后看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美国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通过补贴企业,确实也能间接的促进就业,但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得经历通过的转型,所以胡佛输给了罗斯福。

强两轮补贴消费之后,杨潮这次通过补贴企业更换设备,其实就是在做好经济全面复苏的最后一步棋。

这项政策推出之后,估计几年内中国工业企业的设备就能更新一遍。全部采用30年代新出现的机器设备,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而且杨潮并不狭隘,这个补贴肯定会让山东那些机器制造企业大获其利,山东的机器制造业可以生产大多数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从大型机床、精密机床到纺织机械、大吨位水压机、鼓风机等等,却不可能生产所有最先进的设备,所以杨潮打算向全世界开放市场,鼓励企业可以向德国、美国等过采购比中国同类产品更先进的设备。

总之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谁的更好,就用谁的。价格高点都无所谓,杨潮要的是一个效率最高的工业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为重工业提供市场,山东重工业的市场,苏俄的那些大订单就足够丰厚了。

这个政策首先获利的,就是那批刚刚得到了大西南水电项目订单的企业。尤其是上海一大群民营企业家们,他们的工厂本就需要采购大型设备,否则根本就没有能力承接水电设备订单,原本是要贷款的,现在发现竟然还可以拿来抵税。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山东的重工业企业,当然也不会吃亏,至少会有一半设备订单会落到他们腰包不说,他妈自己也可以借机更新设备,毕竟设备对于重工业,尤其是机器制造业来说,意义更重大,因为只有随时保证自己的机器设备是最先进的,他们的产品才有可能是最先进的。

重工业企业,可以引入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利用全世界最优秀企业的最新成果,当然也包括山东本地企业的最新成果,将他们的制造水平在提升一个层次。

总之这是一个全国工业体系都收益的政策。

但收益的结果却不可能平衡,因为对于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的西北地区来说,他们能得到的利益,远远低于山东、上海这样的工业发达地区。

可是如何支持这些地区发展呢?

21世纪,大西北发展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距离大海距离太远,造成的运输成本高企,工业竞争力不能跟东部地区相比,新疆是靠油气资源,陕西是靠着国家投资的航空业等高科技产业,即便这样,西部大开发的效果也很不明显,更不用说这个时代了。

对于杨潮而言,他可以借用后世很多经验来发展经济,但他搜遍脑海里每一个角落,也找不到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

因为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来说,能借鉴的样本本就不多,很多是借鉴美国,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是不能比的,东西沿海之外,中部就是大平原,他们西部也是靠海的,不靠海的大平原是世界上农业条件最好的地区。

除了美国,也就剩一个苏俄了,但是苏俄制度的效率问题始终是一个门槛,通过国家统筹性来发展西部,影响的整个国家的大局。

杨潮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效率还是公平的死循环之中。

如果是以前的他,比较欣赏的是自由经济,那么在他看来,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真的很很难发展工业。

但现在的他,看问题,更多的开始从政治角度出发了。

中国边患,历来多出自西北,哪里民族成分复杂,也容易产生矛盾,如果不好好发展经济,让哪里的人心理产生失衡,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即便到了21世纪,哪里依然是中国值不稳定的地区。

效率还是稳定,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杨潮想到了德国,德国往往鼓励均衡发展,并不热衷于发展大城市,除了汉堡、法兰克福和柏林、慕尼黑等少数城市,德国很少有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反而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为此牺牲了很多效率。

比如东德合并之后,西德征收了几十年的团结税,用来支持东德的发展。

“西部开发得提上日程了!”

杨潮心中暗道,最终政治考量压过了经济考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