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四十七节 天不遂人愿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四十七节 天不遂人愿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推荐票120更。

————————————

金融界的精英们同样有所警觉,尤其是央行行长张家傲认为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情况,采用了多轮加息措施,这个时代还没有强制性加息的制度,银行都是通过你金融工具来完成加息,比如通过买卖债券,央行大笔买债券,就是向经济中注入资金,卖债券就是收紧资金,从而达到对借款利息的影响,另外还会采取提高贴现率等方式来影响银行业中的资金情况。

张家傲也将中国的利率提高到了5%,可投资额依然持续上升,尤其是投向矿产、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大,去年一整年的全国新增投资额达到了200亿两,折合260亿美元,而美国的新增投资才只有160亿美元,比美国足足多了100亿之巨。

作为圈内人,张家傲不敢乐观,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他已经跟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央行行长先后通过电报,互相约定努力维持世界经济稳定,尤其是坚持金本位制度能够良好运营,这需要各国都保证黄金能够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英国承认绝不会限制黄金流入和流出黄金让张家傲松了一口气,他也答应英国人,不会将存在伦敦的黄金汇回,也不会抛售英镑外汇。

毕竟跟欧洲的经济联系并不算太紧密,因此张家傲并没有深入欧洲金融市场,比如就没有承诺向黄金正在流失的德国发放贷款。

张家傲的黄金还得留着维护东亚金融市场的稳定呢,目前这个东亚金融市场,最大的自然是中国,日本次之、暹罗第三、南洋地区第四、朝鲜第五,新加入进来的菲律宾只能排在第六。而屈居末席的,则是人口刚刚达到10万人的琉球王国。

这五国一地区组成的经济系统的中心,自然是上海,因此上海就承担着稳定该地区经济稳定的责任,具体的责任人则是上海活跃的一大批银行,其中张家傲掌握的央行和杨子银行团又是其中的重量级责任人。

如果他们出问题。中国经济自然出问题,接着日本、朝鲜等国绝对会被牵连进来,中国有多重的经济危机,他们只会更重,绝不能免俗。

杨子银行团已经有所行动了,连续两年收紧资金,这就是对张家傲最大的支持,尽管张家傲始终将维持货币稳定和市场平稳看做他自己的责任,没有跟杨潮提过要求。但杨潮的行动,还是让张家傲心生好感,明白杨潮跟上海那些见钱眼开在股市上疯狂投机的银行家不一样。

杨子银行团持续的收紧资金,等于是对市场过热行为的一种遏制,但却无法彻底扭转经济结构,市场依然向着危机的轨道向下滑行。

张家傲是有自尊的,作为央行行长,他不会像杨子银行求助。所以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维持东亚的经济稳定,甚至他隐隐很期待这次经济危机。如果能让中国在欧美危机中保持例外,对他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这是实现他抱负的机会。

所以跟欧美银行业达成共识之后,他迅速跟日本的银行业紧密会谈,他要求日本努力维持目前的货币政策,同时承诺在必要的时候。他会对日本银行进行资金上的支持。

日本需要张家傲的支持,因为大地震之后,虽然通过夏威夷危机,激发了他们的民族精神,可是大地震的影响是深远的。日本此时依然是一个债务国,欠了中国至少5亿两债务,美国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又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因为日本跟美国的经济联系是东亚地区最紧密的。

中国敢断绝跟美国的经济联系,日本不敢,甚至在夏威夷危机之后,日本主动加强了跟美国的经济联系,美国人看到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是中国,哪怕夏威夷危机起始就是因为日本侨民问题,他们也忍下了这口气,迅速调整了跟日本的关系。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迅速启动了他们在日本的投资,在三大汽车公司的带动下,日本的机械制造业最快走出大地震的影响,开始恢复盈利。

最近几年,日本基本上恢复到了大地震前的经济形势,只是欠下的债务还无法还清,甚至连削减都做不到。

与美国的合作,让美国汽车可以通过日本进入中国,日本则得到了就业和带动下游产业的机会,同时三菱、三井等财阀也继续仿制欧美汽车,日本汽车业初具规模。

但是美国突然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担心三大汽车工厂受到影响,这三大汽车工厂对日本工业太重要的,这三大汽车工厂都是年产10万辆的规模,每年向中国出口25万辆汽车,除了为日本增加巨大的贸易额之外,有他们在等于激活了日本的机械制造工业,提高了日本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因此日本政府第一时间跟三大汽车公司日本经理会晤,要求他们保证在日本的生产,必要的情况下,他们还打算对三大汽车公司进行资助,比如提供一笔让他们度过难关的贷款。

日本的小算盘中国人并不关心,中国人最关心的是米青政府。

过了年,米青完成了就任仪式,在国会中向宪法宣示,然后正式就任共和国第五任正式大总统。

全国人民都对米青政府寄予了厚望,正是这种厚望,才促使米青高票当选。而且投票率创造了一个纪律,参与投票的人口首次超过了1亿,而且高大1.8亿人。显然3千万渴望提高工资的工人,和他们多达1亿以上的家属和亲人的美好愿望,是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

米青上台第二天,退出的第一项政策,果然就是他竞选时候的承诺,她向议会提交了立法规定最低工资的法案。

但米青显然太过于理想主义了,他没有顾虑各省的不同情况。而是一刀切,要求所有的省份都必须做到最低日薪一两的底线,他也没法做出区别,竞选的时候,如果说要给山东制定日薪一两的标准,给河南日薪半两的话。恐怕河南百姓不但不会领情,还会谩骂她呢。

法案通过了。

国会议员不敢否决这项议案,因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意愿,他们敢否决了这个议案,明天就会被骂的狗血喷头,这些国会议员可都是享有崇高威望的各地名流,哪怕是其中的资本家阶层,也不敢为了维持利润而挨全国人民的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执政者的一种约束。

提高工资。众望所归,善良的想法,未必能取得善良的结果。

中华共和国政府的效率可能比不上后世的那个人民共和国,但是中华共和国对待法律的态度,却极为认真,王宠惠等充满理想主义的法律人士,制定出了完善的司法体系,一旦法案通过。那必然是有执行机构的,绝不会让法律条文成为一纸空文。只观律条在,无人去执行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法案通过之后,立刻就有之法部门开始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监察部门开始介入,当然还有强大的工会势力在紧紧盯着资本家。一旦他们违反法律,立刻就会被告到法院去。

在违法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也就没有人去违法了,司法成本反而会降低。

但违法成本高了,资本家不敢违法。却敢缩减员工数量。

先是很多从农村进城务工的临时工,突然发现年后他们没以前那么容易找到灵活干了,以前他们只要等在城市中约定俗成的某座桥下、或者某个庙前,就会有人来招短工,几乎每天多少都能找点活干,可是这次他们发现,招活干的难度大多了,一开始一天半才能找到一个活干,接着是两天,然后三天。

最先承受危机的总是最弱势的人群,就好像疾病吞噬的总是最虚弱的人一样。

米青执政的第一个月,还只是一些临时工受到影响,第二个月开始,一些利润本就不高的工厂发现他们开始赔钱,于是开始开除工人,工会积极介入,谈判、ba工,不但无法阻止这种潮流,反而导致一些工厂既无法盈利,又无法减少工人数量,还得提高工人工资,于是这些工厂关门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矛头对准了现行政策,翻出了强行提高工资是对自由经济的损害等理论。那些原本就不支持米青的资本家也开始频繁的危言耸听,警告政府说,如果你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中国经济肯定会崩溃。

但真正清楚内情的,就会知道,这几个月,中国出口日本的机器设备突然下降了很多,出口欧洲的化纤也在大幅度下滑,机械制造业订单降低,然后下游的零部件工厂的订单也自然减少,零部件和机械制品的价格大幅度下滑,利润率大大降低。

日本进口的机器设备为什么减少呢?因为他们出口美国的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等产品大幅度萎缩,于是他们降低了对丝织工业和棉纺工业的投入,减少了来自中国的发电机组、大型机床等机器设备的进口。

欧洲经济不景气,那么老百姓就没钱买那么多衣服,欧洲的纺织企业自然不会进口化纤这种原材料了。

尽管中国经济对贸易的依存度要小于10%,可是贸易的萎缩却足以让中国工业产能普遍过剩,那么就意味着工人数量过剩,为了维持经营,工厂主第一降低售价,第二降低工资,但他们发现价格降低了,利润下降了,工人工资却上升了,于是经营不下去了。

于是中国人也终于感受到了危机的浪潮,尽管还比较温和,但却坚定的到来了。

可表面上看,确实米青政府强行提高工资的行为,引起了这次失业潮,而米青政府确实是出于善意,却得到了最恶意的结局。

只能说天不遂人愿,天道不仁!(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