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三十三节 世界民族(1)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三十三节 世界民族(1)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尼古拉大公第二天一脸疲惫就找到了杨潮,要跟杨潮继续谈昨天的问题,他竟然没有忘记,还真是难得。

没什么谈的,杨潮只是复述了一边昨天的建议和要求,而尼古拉也只是想确认一下,十分钟之内两人达成协议,并且交由手下起草文件,签署意向,正式的合同,得在实地勘测之后再行签订。

对尼古拉来说,这件事对俄罗斯帝国可是太难得的良机了,杨潮提出的无非是免费土地和拆迁问题,他甚至一度认为杨潮是不是在中国待久都忘记西伯利亚是什么地方了,这鬼地方起码跑半天有时候都看不到一个人影,主要人口都集中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地区,托木斯克往北就是一片荒凉,倒是有些俄罗斯贵族赶走了游牧小部落圈占了一些大型牧场,但只要是贵族,尼古拉大公一句话,他们还是会听的,从他们牧场上划走200米的土地,不算什么大事。

即便是一些游牧民的领地,尼古拉想要他们的土地,他们就不敢不给,俄罗斯帝国的大军现在打苏俄不行,打中国的军队也不行,但是大大骑马弯弓的游牧民还是绰绰有余,连犹太人都说排就排的人,抢游牧民的土地,那真的是没有丝毫心理压力。

另一个条件就是免税了,用免税来换取股份,这笔买卖很划算,用永久免税的空头支票换取49%的股份,就相当于永久性的49%固定税率,只是不是政府派人去收取,而是企业以分红的形式主动交给政府这个股东,在尼古拉大公看来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差别是俄罗斯税务局那些贪婪的家伙无法分一笔了。

杨潮动作也很快。一个专业团队立刻就从山东出发,有铁路公司参与过冻土铁路修建的工程师团队,有西门子电气公司的技术人员,还有无求化学公司的总经理。

铁路公司杨潮一句话詹天佑就可以派人过来,西门子公司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生意,而无求化学公司也是一句话的事儿。杨潮只给王求发了一封电报,告诉他邀请他来西伯利亚投资建设石化基地,都没跟他解释具体原因,王求立刻就派自己最得力的手下前来。

告诉铁路公司的团队,修建苏尔古特到托木斯克的铁路,其中有数百公里是经过冻土地带的,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为青藏铁路做技术储备,最后一次练手和练兵;告诉西门子公司,自己打算修建一条集输油、输电、电报、电话等设施的综合性桥架通道。其中的电力部分,将全部交给西门子,要求西门子一定要积极配合;告诉无求化学公司,杨潮将跟他们合资,在苏尔古特、下瓦尔托夫斯克区两个鄂毕河沿河城市,建设大型炼油和石化工业基地,杨潮可以将21%的股份出让给无求化学公司,在出资方面。无求化学公司可以以技术入股,反正他们的技术美国人早就给标价了。1亿美元。

詹天佑的技术团队,完全听从杨潮的,西门子也满口答应一定会派来最强的技术力量,王求的手下则一个劲的表示,杨潮的态度,就是他们老板王求的态度。显然王求是叮嘱过他的。

三方很快就进入了实地勘测阶段,他们要赶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到来前,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尽快制定出施工方案,力争明年解冻之后就能开工。

杨潮倒是很轻松。杨子银行的事务有条不紊,手下精干的团队坚决执行着杨潮的命令,逐步抽回资本,已经收回了40%的应收贷款,其他的贷款也将在明年七月之前,全部收回。

杨子石油在西伯利亚和中东的项目都利润丰厚,而且没有介入经营,只持有一些股份,分享丰厚的利润而已;西伯利亚的石油是诺贝尔家族在具体负责,利润目前还算不上什么,但是有望一两年内翻几番。

杨子矿业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经营都比较平稳,在澳大利亚的项目,是摩根出面,中国东北和山东等钢铁公司经营管理,罗斯柴尔德家族占有股份,英国人在外支持,澳大利亚政府始终比较配合,这里出产的铁矿,绝大部分都直接运到广东,然后在中英合资的钢铁厂中变成钢材,接着供应给中英合资的造船工厂。可以说澳大利亚的铁矿,是中英在广东合作的基础,因此英国政府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又在夏威夷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让澳大利亚接收了夏威夷,因此他们又一次放开了移民的配额,现在已经在皮尔巴拉地区移民了20万人,主要都是矿工和他们的家属。

充足的劳动力之下,矿业公司在皮尔巴拉地区已经开发了三座矿区,修建了港口和链接矿区和港口的重型载重铁路。100列能拖拉3000吨的超重柴油载重机车奔驰在旷野中的铁路上,每年能够将铁矿区出产的1500万吨铁矿石运出矿山。

勤劳的中国矿工家庭,男人下井劳作,妇女则在矿区周围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利用矿区的深水井浇灌出了鲜美的蔬菜。孩子们则在矿区各级学校里上学,一天管三顿饭。还有一些商人看到了商机,涌入了这里,大量杂货铺、饭馆和旅馆开办了起来。

一个纯粹的中国城镇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建成了。

杨潮在巴西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移民,因此将7成的收益都还给了巴西人民,大量利润都继续在巴西投资,而且主要投资于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这些年利用铁矿利润已经修建了山千公里的铁路。

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小镇伊塔比拉发展成了30万人的大型城市,其中华人就有20万人,杨子矿业控股的渣打矿业公司,用铁矿的利润修建了从伊塔比拉深入内陆农业区的铁路线,还有通向其他矿山的铁矿专线,让伊塔比拉成为了一个农产品和矿产品的集散地。

沿着铁路向内陆延伸。中国农业资本跟巴西农业寡头已经合作经营了400多个大型农场,全都是10万亩左右的大型农场,以现在的耕作水平,一个壮劳力使用大型农机耕种,人均耕作量在200亩左右,10万亩就需要500个壮劳力。500个壮劳力,就意味着500个家庭。

中国资本家将中国式的租佃制度引入巴西,从开垦荒地开始,就见土地租佃了出去,农民出劳力,农产主提供农机和种子,以及负担农民的生活供给,等收获之后双方平分收益,看似将一般的收入让给了佃户。但是却省却了高昂的管理成本,这些佃户自己管理自己,心中有自己跟自己干的意识,不用人监督,劳动积极性就很高,让总是为工人偷懒而烦心的巴西农场主们惊讶不已。

一开始由于荒地太多,农民招募不足,他们就将大量的土地分包给中国家庭。一个中国家庭最夸张的时候,甚至承包下了一万亩荒地。可是等他们有了收获,立刻开始呼朋引伴,不几年就把他们的亲戚朋友接了过来,一块万亩左右的土地,需要50个壮劳力耕种,就能吸引来50个家庭。50个家庭,正好可以组成一个中国小村庄。

所以跟伊塔比拉哪里矿工家庭集中在城镇中的情况不同,在广袤的巴西内陆地区,竟然组成了一个个中国式的小村庄。

这些村庄沿着铁路星罗棋布的遍布米纳斯吉拉斯到马托格罗索州的玻利维亚边境地带,他们几乎将所有铁路附近能够耕种的土地都占据了。开垦出了5000多万亩耕地,显然5000多万亩不可能是巴西内陆的极限,但可惜巴西沿海到亚马逊雨林之间的大片稀树草原内陆,土地倒是容易开垦,很多却并不适合耕作,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壤酸性太大。

后世的巴西正是解决了酸性问题,才得以发展出堪比美国的农业出口规模,但是现在还没有这个技术,因此大量的酸性土地只能继续抛荒,而能够开垦的成规模土地,都已经被中国和巴西的农业资本给瓜分殆尽了。

在租佃制之下,也就等于给将近50万中国农民安了一个家。

在东北方的热带雨林中,这些年天天都能看到某一个地方在燃起森林大火,那是中国工程队在清理雨林植被。开辟雨林深处500多公里的卡拉斯加太不容易了,仅仅是清理植被,如果换成后世的话,恐怕3年都清理不出一条路。

但是这个时代就少了些顾忌,你大可以放火烧林,而没人会找你麻烦。至于引起森林大火烧光了热带雨林,那就是杞人忧天了,后世广袤的亚马逊雨林中,每天都有上千起不为人知的森林大火,只能从卫星图片上观看到一处处浓烟升起。潮湿的雨林,几乎不可能形成连绵数百公里,几个月都扑不灭的大火。

高效的中国工程队伍,就摸索出了这种方法,先是放火烧林,然后立刻清理残存植被,平整土地,夯实基础,铺设铁轨,并在铁路两侧种上整齐的橡胶树,防止原始森林再次吞噬这里。

尽管如此,用了5年多时间,才在三年前修通了从卡拉加斯到图库鲁伊的铁路,图库鲁伊是距离帕拉州首府贝伦300多公里的一个沿河城市,海轮可以从贝伦通向图库鲁伊,因此这里也就是距离卡拉加斯最近的出海口了,否则就要修到海港贝伦去,那就不是500公里,而是1000公里左右的铁路,1000公里雨林铁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总算是通车了,立刻大量的铝矿就开始出口,早期种下的橡胶树也开始产胶,从南洋地区招募来的上万胶农,直接得到他们亲手开发出来的橡胶林,让他们留在这里,经营着橡胶园,就等于看护着铁路的护路林。

短短几年,在铝土矿、铁矿石和橡胶的刺激下,卡拉加斯就吸引了近十万中国人,又建立了一个中国城市,而且比伊塔比拉更加纯粹,民族构成更单一,除了从贝伦过来建立警察局的巴西人之外,就没有其他外国人了。

卡拉加斯的人口增长,也让中国之在巴西移民,终于突破了100万。

可是终于让巴西政府感到不安,南大河州议员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意为限制中国移民数量的议案,尽管被米纳斯和圣保罗州农场主寡头控制的国会否决了,但是一个很不好的苗头已经埋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