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二十节 城市大农村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二十节 城市大农村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靠着青岛即墨和胶州发展起来,靠着东营的利津县发展起来,同样的例子还有靠近烟台的福山县、宁海州,另外还有自己发展起来的莱芜、潍县,加上老牌城市济南、济宁,还有周村、张店、蓝村等一大批从村庄、小镇发展起来中小城市,让山东的城市化率终于达到了35%左右,同时一大批小镇还只向城镇方向发展,纯粹的农业人口已经下降到了40%一下,这个古老的地方正在快速的脱离农业社会的味道。

只是杨潮感觉到山东的城市中存在一种古怪的味道,不但没有西方国家那种城市的味道,甚至连上海这样的老城市都差别很大。

这种怪怪的味道是来自于文化,文化是来自于生活,因为山东城市中的生活,让杨潮很陌生。大量刚刚来到城市的人,身上的传统农村生活印记太浓厚了,在急速城市化中,他们的数量如此的庞大,几乎瞬间就淹没了原本的城里人,将整个城市都同化了。

什么是农村生活,那是一大群人居住在一起,邻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习惯互相帮助,习惯一起合作,在农村中,盖房子是不需要付工人工资的,因为帮自家盖房子的往往都是亲朋好友,只需要给他们每每的准备上几吨美餐,他们之间的劳动力换来的酬劳不是金钱而是亲情。

长久以往,互相帮助,互相之间留下了算不清分不明的错综复杂的人情体系。

当这些村里人来到城里的时候,他们将农村时候的关系也引了进来。他们可以的选择居住在接近的地方,在乡下他们住在一个村子里,在城市他们大都选择在某一条街安家,然后平时经常走街串户,你可以看到端着茶壶的老人到邻居家一坐一天,在邻居家大大咧咧。浑然当成自己家一样,因为邻居可能就是他的老哥哥。

光是生活也就罢了,连生产都是如此,很多农村人来城里定居,不是自己闯进来的,而是被人带进来的。很多新市民,甚至是大半新市民,都是沿着这个路子进入城中的,他们有的是某个亲戚在城里安家立业。然后将亲戚朋友也带进了城市,亲戚朋友就先在他们的铺子里,作坊中,工厂里工作,积累资本,然后自己又开新铺子,新作坊和新工厂。

这种产业膨胀的模式跟过去几百年中晋商、徽商等商帮的传承模式如出一辙,脱胎于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那种一个学生考上了大学,全村人掏钱资助的情况。一点都不稀奇,甚至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这个大学生毕业后,就不仅对自己家庭,对自己家族,甚至对整个村子。整个族群都负有责任。

而做生意的人起家,整个家族出资给他做原始资本的情况,也很普遍。

于是造成了一人成仙鸡犬升天的情况,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带起了一个宗族进城定居,一个村庄进城定居的情况。由于很多都是举家、聚族迁入,将农村的社会关系,生活习惯,和伦理道德完整的带到了城市,形成了很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

这跟杨潮想象中那种城市发展将乡村直接摧毁,从实体上到文化上彻底摧毁的想象完全不一样,顽固的中国百姓不是城市摧毁了农村,不是城市文化取代了乡村文化,而是乡村文化侵入了城市,在城市中生根发芽,最后是乡下人将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农村。

这种现象杨潮没有想到,但他并不抵触,只是略有所思,一个社会平稳发展,总是会有传承和替代,不可能断代发展,后世中国的城市文化跟乡村文化截然不同,那是激进的历史造成的,而现在没有那种激烈的革命发生,所以文化的传承就出现了连续性,当然杨潮相信城市文化跟乡村文化还是有所区别的,最后城市中肯定会在乡村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诞生新的文化,毕竟这不是几十、几百人居住在一起的小国寡民式乡村,而是一个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聚居的复杂社会,必然有更复杂的文化形态。

乡下人进城了,那么乡村呢?也没有废弃。

杨潮发现,很多人在城市中定居了十几年,二十年,向别人介绍的时候,依然习惯以自己乡村的名字来介绍自己,会说自己是李官庄的,是杜家村的之类的,显示出他们在心理上还没有跟乡村割裂。

心中没有割裂,行为模式就不可能割裂,所以很多人会定期回乡,很多人举家在城中,过年又举家回乡村。很多人挣了钱第一件事,不是在城里买房安家,而是回农村盖房子,盖体面的房子,尽管他们一年中可能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去住几天,可依然乐此不疲,还出现豪宅化的攀比风。

很多最靠近城市的乡村中,出现大量的豪宅,杨潮不由想起荷兰在海上马车夫时代,很多城里人发了大财,也在乡村中建造别墅,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同样的情结。

在城市中发展,不忘记乡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祖坟、祠堂在乡村,很多人建豪宅之前,必须先修祖坟,很多人认为自己发财是祖宗保佑,或者是祖坟风水好。

在嘈杂的城市中生活工作,在宁静的乡村度假休闲,这倒也是不错的调节,杨潮自己都很向往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不知道等城里的下一代成长起来,会不会继承他们父辈的文化,会不会出现瞧不起农村人呢?

反正上海就有这种情况,阿拉上海人可是真的瞧不起乡下人,而且乡下人,乡巴佬在上海可是一个相当严重的贬义词,上海人高傲的认为,世界上除了上海人,就只有乡下人,把其他地方的人都一起鄙视了。

杨潮很悲观的认为,这种情况几乎必然会出现,因为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笑贫不笑娼的劣根性,发家致富往往是一个人最大的奋斗动力,后世为了挣钱不惜冒险去国外经营的华人,让中国人跑遍了全世界,连黑非洲都随处可见中国人就知道了。

这种动力一旦被激励起来,中国人可是相当可怕的,能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也能突破一个个道德底线,山寨什么的都是小儿科,毒奶粉之类的才更可怕,那是泯灭良知的行为,渴望财富不是错,笑话穷人却不好,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更是大错,归根结底是中国人心中没有拷问良知的机制,因为这个民族太过现实主义了。

杨潮不知道城市中的教育发展能不能在中国人心中种下道德种子,让他们坚守一个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准则,但法律上一定要对此严加制约。

杨潮建立杨子实验室,聘请了大量的高级工程师,除了让他们帮自己挑选合理项目外,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制定出一套准则,具体就是编制各种标准,工业标准,工程标准等等。

中国这些年一面是飞速发展,一面是规则混乱,光是山东的企业执行的标准就有多重,最主要的是美国和德国的标准,因为这两个国家在山东过去建立了大量的工业,自然就引入了他们国家的标准制度。

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标准,这不是简单地事情,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杨潮认为时机成熟了,当然重新编制既困难也没有必要,让工程师们将主要流行的美德标准进行集成,就是新的标准,杨潮很清楚规则这种东西,最重要的不是严格与宽松之别,最重要的是执行的力度。

一面通过制定标准,对全国各行各业的生产进行指导和规范,如果那些中小型企业都能遵守这些标准,那么他们出产的产品就有质量上的保证,但是执行规范的标准,这是要付出成本的,如何让小工厂也能够执行,就必须要靠行政力量来监督。

中国目前的行政制度,当然还有很多不完善,毕竟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连美帝发展了这么多年都还做不到精细管理,中国开始现代化才多久?

不完善可以理解,但是监督却一定要重视,杨潮从很早开始,在山东主政的时候,就让李富安建立了极其严格的监管制度,对违规的惩罚极其严酷,甚至始终是零容忍,一旦发现某些官员行为不轨,哪怕只是轻微的违规,无论是如何暴露,是媒体曝光,还是百姓举报,只要证实,那么这个人的政治前途基本上就结束了。

时至今日,哪怕潘训是一个崇尚宽松政策的人,可是严格的监管制度依然在发挥作用,检察院是只属于总统的最庞大的机构,往往是副总统什么都不做专管这个机构,专管监察,监察院下辖的公务人员数量,甚至占到整个公务员总数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个政府职员工作,就有一个监察人员时刻盯着,这在全世界都是最高比例。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政府虽然还称不上高效,但是却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问题,没有**这种行政机器中的锈蚀,行政效率总是有一个基本的保证的,所以共和国政府虽然比之德国、瑞士等等国家政府高效,但是比之美国起码不差了。

现在杨潮要将这一套监察政府的行政机构,推广到监察整个国家的生产领域了,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