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六十五节 迁都南京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六十五节 迁都南京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如果说二战前那一年最重要,甚至影响到二战的发生,杨潮认为绝对是今年。

今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德国经济崩溃,道威斯计划出台,同时将德日两个战争策源地给逼到了战争的道路上。

日本人计划用30亿美元进行重建只能是妄想,很快他们的计划就破产了,东京都继续戒严,禁止流民进入这座城市,不但是怕发生意外,还是防止霍乱的流行。

大灾之后有大疫,这是老祖宗总结出的道理,日本人也无法避免。

这种病目前也没有可靠的治疗方式,中医治疗有刮痧、和中药汤剂,西医直接就是放血疗法,杀死的人恐怕比治好的更多。

日本人只能选择中医,一份份中药订单让中国、朝鲜的药材商对日本人的大灾充满了感激,甚至连法国人都分了一杯羹,在越南到处搜刮中药材。

日本人大批量的采购让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等药材价格大涨,因为这些药材是治疗霍乱的药方中重要的药材,尤其是附子被认为是“回阳救逆第一品”必不可少,而且只在中国的四川、湖南等地出产,一时间价格猛涨到了人参级别,而人参和白术则是比较稀少的药材,本来价格就高,现在更是上涨了一半以上。

算下来救治一个人至少得50美元以上,而日本患病的是以10万计的,500万美元的药费就出去了。加上伤病员的医疗设施,隔离需要的额外人力资源,付出的成本更是数倍的提高。而这些比药品更不能少,防止患病的人崩溃暴乱,对日本政府来说。甚至比救治他们都要紧。

日本必须拨出1亿美元用于对抗霍乱的专项资金,无形中又增加了重建费用。

同时两百多万人的家园被毁,经济拉远断绝,等于是两百多万张嘴,日本人要养活这些人,哪怕日本人吃的再少又得拿出额外的资金帮助他们。

同时日本人还要面对工业中心被摧毁。可以预计的长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经济萧条,日本人的未来是迷茫的。

所以尽管世界各国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更是展现了一个负责人的大国的气度,可是日本人的心理依然消沉,自杀率大幅提高。

日本地震救援工作效率很高,最终没有发生让人担心的动乱现象,说到底这是一个服从性惊人的民族,在政府尽力救援的情况下,日本民族耐心的等待着。哪怕不断的有人因为疾病而死,他们也默默的忍受了。

这更让杨潮对日本这个民族充满了忌惮,后世的美帝之所以始终在日本建立军事基地,可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中国也从来不反对美国在日本驻军,倒是对美国在韩国驻军颇有微词,原因很简单,就是防范这个民族重新站起来的。

在日本人的忍耐下。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在年底的时候。就给日本灾民配齐了帐篷和应有的棉被等饱暖用品,杨潮带领中国救灾团队在前方收获了一片赞誉,上海和东营的纺织企业则赚的盆满钵满,两百万人的棉衣、棉被和帐篷,这是一个上亿两的大市场。

朝鲜人通过卖木头也赚了一大笔钱,建筑、铁路等等的需求。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朝鲜可以通过这一次机遇,大大提高他们的木材工业。

这时候杨潮在报纸上大肆歌颂救灾的成绩,宣称通过他们的努力,两百多万日本灾民。将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同时杨潮也回国了,将救灾工作转交给了马腾飞,他在这里就是一个象征意义,赚够形象分后就该撤场了,没必要一直待在日本给日本人服务。

年后中国首都就要搬迁到南京了,这种盛世杨潮自然是要捧场的。

迁都南京,是杨潮五年以前提出的,经过米青四年执政,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到潘训手里时机已经成熟了。

各路专家已经将各种利弊分析的清清楚楚,迁都南京的好处太多了,直接将首都搬迁到长江流域,将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同时首都在经济重心位置,更有利于首都所需的各种物资供给,会大大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还有认为南方的人口已经比北方多了很多,搬迁首都到这里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总之一句话,迁都南京好处多多。

背后自然有政治势力的推动,南方人普遍欢迎都城南迁,这意味着南方地位的上升,也意味着几千年北方左右南方的政治态势的终结。

潘训选择迁都,肯定也是出于政治考虑,第一明年就要大选,江南地区是最大的票仓,如果迁都南京,显然原本的江南省,现在的安徽、江苏和江西三省肯定会支持他,第二由于将载沣赶出了紫禁城,北京城几十万满人后裔对他的印象很差,用直隶省来换江南的支持,这个买卖很划算。

更何况还有更多的南方省份会坚定的支持他,比如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广都是大票仓,迁都也是讨好他们,有长江流域省份的支持,他基本上可以保证连任了。

当然迁都动议是杨潮最初提出的,杨潮的考量就单纯了一些,政治考量上也有,就是稳定南方,南方清末以来一直是中国动乱的源头,代替了西北地区,因此迁都这里是有必要的,但主要还是经济考量。

北京的环境承载力远远支撑不起一个几亿人的首都,后世为了北京的良好运行,修建了南水北调等多少大型工程,就这样还无法解决北京的严重雾霾;环城路修了一环又一环,都比奥运多一环了,还是无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选择南京就容易多了,首先南京这座城市跟北京不一样,他不是江苏的经济中心,人口天然不会增长到太恐怖的程度,有周边的苏州、无锡等经济大城相竞争,还有上海这个经济中心分担,南京即便成了首都,也不可能吸引到太多人口。

让北京人民远离雾霾,这就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功绩。

过了年迁都工作开始了,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

因为潘逊很早就开始运作了,在国会活动并且拨款修建南京总统府等政府设施,两年的准备后,总统府、国会等设施都建造完成,去年也通过了国会批准,今年年初就进行搬迁工作。

趁着老百姓过年,总统府的政府官员,先一步南迁到了南京。

大量的文件,档案,紧急转移。

但是其他部门大都还在北京,比如各种部委,外交机构等等。

但是这些都挡不住潘训进入总统府,还有国会的重新开张。

总统和国会,就意味着国家。

正月初十这一天,南京极为热闹,借了新年的势头,这个迁都在一片喜气洋洋中进行。

数以万计的社会贤达,政治人物,齐聚南京,一时间南京的各大旅馆、酒店一房难求,让南京人提前感受到后世的北京生活。

房价、物价开始狂飙,有经济眼光的人早就买下了大量的固定资产,这次大赚了一笔,物价、房价飙升,也让南京人民体验了首都的气息,但是此时让南京人选,他们宁可忍受这些损失,也愿意当一个首都人,全国所有的城市大概没有会选择否的。

随着南京正式成为首都,一系列发展改造计划也启动了,首先是南京的河港码头扩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进度也要加快,1917年杨潮竞选临时大总统时候承诺修建这座大桥,开始建造到如今已经过去了8年,眼见就要到尾声了,潘训要求这座大桥必须在大选年前建成,显然又能给他加分不少。

比南京长江大桥早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基本建成,进行了测试,还没有正式通车,但是大量技术人员可以撤出来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工程攻关,因此还是很有机会提前通车的。

“迁都南京,对我国的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而且每年至少能降低1亿两的办公经费,老百姓的钱,每一分都要用到老百姓身上!”

大总统府礼堂中,潘训站在前台,慷慨激昂的演讲,他的声音通过身前的话筒,经过四周悬挂的扩音喇叭传到众人耳中,如同就在耳边回响一般,显然这个礼堂经过巧妙的设计。

潘训的演讲主题集中在削减经费上,这是他这几年执政的主要理念。

“这对于政府继续削减债务是有巨大帮助的。过去两年来,通过裁军,裁撤冗员,我们削减了30亿的债务。削减债务的同时,我们还修建了2万所初等学堂,9千所高等学堂还有30所大学。”

由于这些年频繁的战争,国家债务规模已经到了300亿两,现在白银价格高昂,1两银子比价美元1.33元,等于400亿美元的债务,比美国的国债规模还要庞大。主要就是军事开支,潘训用两年时间削减了30亿两的背后,则是裁撤了300万大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