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百六十三节 关东大地震

大国崛起1900 第四百六十三节 关东大地震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荷兰人咬钩就好,很低调的开始谈判,先定期限为五年,从共和国8年(22年)开始,到共和国12年(26年),双方免除所有进出口关税。

协议到期之后,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终止,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试验。做给外人的实验,一旦成功了,英法德这样的国家或许很难加入,但是那些小国,甚至是瑞士和意大利这样的经济强国,怕都会想要加入。

英国想拒绝中国介入欧洲事务的企图,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只是这件事依然要跟英国人沟通一下。

英国政府很难,中国政府态度很好,新签订的协定就打算遵守,可是这件事吧,阻止荷兰跟中国的经济合作,这不仅得罪荷兰人,还会引起其他欧洲国家的警惕,会认为英国干涉他们的事务。

可是不阻止吧,中国跟荷兰的经济联系,肯定会让中国的影响力渗透到欧洲,而且确实会影响到英国的利益,作为一个大国,英国也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中国向荷兰出口了,英国产品肯定要受影响。

经过讨论,英国认为还是不能给欧洲大陆国家造成英国有干涉他们内政的印象,如果阻止中国跟荷兰的经济协议,政治上的损失不是经济上的能弥补的,所以他们只能咬着牙对中荷经济自由贸易区做出了祝福,并唱高调说这正是大英帝国始终坚持的自由贸易。

荷兰咬钩了,瑞典、丹麦和芬兰几个小国,也都很感兴趣,愿意加入这个合作,反正只是五年,不成拉倒。万一成了呢?试试呗,打着试试又不会怀孕,国内市场狭小的能挤死人的欧洲国家不断的加入,主要是小国,最大的是中欧的瑞士,他们想多卖点手表。

短短两个月时间。先后有荷兰、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于是贸易协定就从中荷自由贸易区变成了中欧自由贸易区。

大批国家还邀请杨潮去访问,第一站就是捷克斯洛伐克,下一站则是瑞士。

离开荷兰的时候,杨潮颇为可惜,可惜没能去荷兰乡下去看望一下威廉二世,顺便奚落一下这个自大的君王。

因为太忙,没顾得上。

不过奥丽嘉去看过威廉二世了,但是以奥丽嘉的好脾气。肯定不会嘲笑人家,恐怕又是一番贵族之间的礼仪问候。

奥丽嘉向杨潮夸赞了荷兰乡村的美景,风车、运河和牧场,一片田园牧歌的景象。

当然美了,荷兰人三百多年前乡间别墅率达到了43%,也就是在明朝的时候,荷兰人有一半人拥有乡村别墅,全国一大半人口都是富庶的中产阶级。东印度公司通过各种生意,包括卖大烟、贩黑奴赚来的不义之财给荷兰人投资者带去了大量的分红。

可惜时过境迁。金融太过发达,大量资本进入了国际贸易领域,整个国民变成了食利阶层,没人从事工业,所有的劳动力除了渔业和造船业之外,都是在从事贸易和为贸易服务。结果英国那些穷鬼开始工业革命了,工业革命的技术暴增很快就推翻了过往的贸易方式,轮船代替了汽船,荷兰人连贸易都失去了,寄托在贸易基石之上的金融业也垮台了。

幸好他们的祖宗宁狗拼搏给他们留下太多的遗产。他们在英国工业化之前的投资,英国人几百年都在给他们偿付利息,所以他们还保住了一个美丽的乡村。

“喜欢啊?西伯利亚那地方要做牧场比荷兰更大,更漂亮。”

杨潮告诉奥丽嘉说道。

夫妻携手离开荷兰,第一站就到了捷克斯洛伐克。

奥匈帝国给这个国家留下了太丰厚的工业资源,可惜的是奥匈帝国瓦解之后,捷克斯洛伐克不但失去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市场,而且还是去了奥匈帝国当年扩张到的出海口,这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他们得面对跟瑞士一样的困境,如何出口?

他们天然的出海口是通过德国,在汉堡港出口。

杨潮给她买的建议则是:“往南,通过南欧到希腊。”

往南距离中国更近,从希腊过苏伊士运河,就到了亚洲,从德国走还得绕过法国、西班牙走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最终还是要经过希腊附近海域,等于平白绕路。

但是走希腊,这个难度很大,他们最近的距离是经过匈牙利、塞尔维亚、和马其顿才能到达塞萨洛尼基,经过三个国家海关协调,铁路调度都是很大的问题,如果往北走,不管是经过德国还是波兰,都只需要经过你一个国家,往南走奥地利和意大利也才两个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希望通过奥地利走意大利的港口出海,因为他们跟奥地利毕竟曾经是一个国家,奥地利人显然更好打交道,比南欧塞尔维亚那些斯拉夫人更容易沟通,毕竟一战之中捷克的士兵也没少跟塞尔维亚和俄国的斯拉夫士兵厮杀。

杨潮不打算干涉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活动,只是建议他们可以慢慢跟南欧的国家谈判,中国商船队在希腊拥有独立运营的港口,一旦捷克斯洛伐克可以打通往南的通道,到中国的贸易就很畅通了。

捷克斯洛伐克当然也想摆脱这个地理困局,决定做外交尝试。

接着杨潮跟捷克斯洛伐克的合作伙伴斯柯达工业集团和汽车公司参观。

书商克莱门特一直陪同杨潮,克莱门特帮助劳林在青岛建立了工厂之后,研发、生产任务都是劳林在主持,克莱门特自己则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在他们的汽车公司总部姆拉达-博莱斯拉夫小城坐镇,希望拓展欧洲市场。

杨潮知道克莱门特非常坚持在捷克斯洛伐克生产汽车,这不仅仅是因为利益,还有捷克人的民族尊严在里面,当年他还是26岁的年轻书商的时候,喜欢骑行,但是捷克没有自己的自行车工业,他用的是德国自行侧,一次车坏了,他将自行车寄回了德国,并写信结果德国人连车带信都给他退回来了,因为克莱门特是用捷克语写的信,德国人只回了一句话“如果你想我们答复你的要求,那么至少要用我们的语言”,结果民族感情深受刺激的克莱门特经朋友介绍跟机械师劳林合作要制作自己的自行车。

他们给公司取名slavia,捷克语意思是奴隶,用来激励自己。

捷克人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跟德意志人居住在一起,始终在跟德意志人竞争,德国人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竟然打造出了从纺织、木材加工、制鞋、玻璃制造、啤酒酿造到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一整套工业体系。

因此从中世纪开始,捷克这块地方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工业重地,工业在经济中的占比甚至比德国还高,后来从苏俄制度转变之后,他们也是前苏国家中第一个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

对捷克人的精神杨潮还是很敬佩的,就跟波兰一样,长期被德意志人压迫,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很强,跟波兰不一样的是,他们从德意志人身上学到了严谨、认真的作风,和高度的组织能力。

克拉门特对杨潮的带来也充满了期待,他很期望斯柯达的汽车能够出口到中国,捷克斯洛伐克位居中欧腹地,尤其是捷克只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小盆地,没有出海口,也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就靠工业养活自己了,而现在他们的市场萎缩,急切的需要一个庞大的市场,最后的汽车市场美国是打不进去,可是中国还是很有希望的。

但杨潮更希望斯柯达将生产放在中国,不过捷克可以做一些研发,但这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思路,在没有形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之前,研发在这种小国很难变成财富。

不过杨潮也没有坚持,以为他发现斯柯达的经营思路有些问题,或者说是因势利导,他们现在设计制造的是hispanosuiza品牌的豪华轿车,而且豪华的离谱,根据设计预算,仅仅是地盘就比劳斯莱斯的整车价格更高。

为了巴结杨潮,克莱门特许诺,第一辆车将送给带领捷克斯洛伐克du立的,捷克人敬爱的总统马萨里克,但第二辆将送给杨潮。

很聪明的攻关,杨潮想不要都不行,而杨潮一旦接受了,他们肯定大做文章,中国的豪富肯定会踊跃购买,这下子迈巴赫有对手了。

但无所谓了,迈巴赫那就是一块牌子,汽车工业是要给中产阶层生产汽车才能发展起来的,一两款豪华车撑不起这个产业。

不过这次杨潮想岔了,当克莱门特第二辆车送给杨潮的消息公布之后,反而引起了一片哗然,中国人觉得斯柯达看不起人,应该把第一辆车送给杨潮的,而幕后自然有迈巴赫的引导。

结果斯柯达这辆车白送了。

那是后话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只待了三天,一天在汽车工厂参观,一天跟捷克官员沟通,最后一天在布拉格游览了一番,然后就打算去瑞士。

这时形成被耽误了,瑞士之行只能取消,因为日本地震了,关东大地震,死了十几万,两百多万人无家可归。

杨潮打着救助日本的旗号,立刻启程回东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