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一十三节 投资狂潮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一十三节 投资狂潮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1913年上半年,在100亿投资拉动下,超过300亿规模的德国资本涌入山东、东三省地区,给山东的工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钢铁、建材、机器制造业得到了怎么吃都吃不下的订单。

这两年山东的水泥行业也发展起来了,虽然杨潮不是很喜欢,但是有人投资也不可能阻止,水泥行业,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污染还很高,但是投资小,见效快。

很多懂技术的家伙,都开始涉足这个行业,稍微找个几万两银子,弄个小厂子运转起来,很快就能收回投资,接着扩大规模,连年翻番的增长,现在已经生产的水泥厂多达三百家,但是新建的就有一千家,今年水泥生产量打到了一百万吨,两年后将达到一千万吨。

山东还是很有发展水泥行业的条件的,水泥的原料基本上就是石灰石、粘土、铁矿粉,这些山东都不缺,发电厂、钢厂燃烧的煤渣就是最好的原材料,还十分的便宜,因此作为中国现在的钢铁工业中心、发电量最大的省份,又常年疯狂投资拉动发展,新建工厂不断的增加,水泥行业的利润刺激下,这样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即便如此,每年依然要进口不少水泥,让日本人分享了不少利益,因此杨潮虽然没有鼓励,但是也没有限制,只是觉得目前的生产还太过粗放,太多小企业效益不高,打算等生产力差不多的时候,就鼓励兼并重组,规模化经营。

其实水泥行业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像这样野蛮生长的行业,山东还有很多。

比如电力行业。不同的是,电力行业几乎都是杨潮投建的。

五年前杨潮就计划修建电厂,当时的规划是东营、烟台、青岛这样的工业中心地区,要修建1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厂,其他府城也要修建5万千万的发电厂,这些电厂基本上都完成了发电生产。这让山东的装机容量达到了惊人的90万千瓦。只是即便是今年这些电厂依然远超电力消耗,去年一年只生产了16亿度电,机组远远达不到饱和运转。

但是这个规模却是十分惊人的,要知道这个时代,各国电力生产规模都不算大,各电力大国排名,美国247.52亿度,德国74亿度,英国24亿度。意大利18亿度,法国14.8亿度,瑞典12亿度,日本11.44亿度,西班牙4.6亿度。杨潮仅仅山东的电力就比法国还多,拍在意大利之后,位居第五名。不过中国其他地区的电力产量只有区区0.46亿度,发展可谓极不平衡。

尽管电厂发展速度超前。但是杨潮依然在建发电厂,这就是投资拉动。

不过新建的发电厂。采用的技术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了,而是给西门子、美国通用下了研发5万千瓦容量的机组,谁先研发出来,就让谁建下一代电厂。此前杨潮的电厂,使用的机组五花八门,最小的5000千瓦。最大的1万千瓦容量,相比后世动辄百万的机组,实在是太落后了。

现在山东电厂基本上都是西门子和通用建设的,他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杨潮发去了订单之后。两家纷纷组织技术人员开始研发,都在争抢下一代电厂订单,他们不得不争,因为杨潮现在明显打算将山东模式搬到东北去,谁都知道东北比山东大的多,那意味着电厂也将更多,谁能研发出下一代机组,意味着谁将掌握先机。

都不用杨潮要求,这两家商业企业的研发团队中,不约而同都雇佣了很多华人工程师,这将让杨潮获得最先进的电力设备,并且获得最先进的研发经验。

发电机只是电力行业的基础,这个时代正式电力大发展时期,不需要多么强大的团队,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灵感一现就能出现新的产品,比如收音机等,山东已经有创业团队在搞收音机了,他们建立了一个广播电台,目前已经销售出了五百多台收音机。

这也是一个留学生团队搞的,他们早早就提交了计划书,但是杨潮一直没有批准,最后他们自己筹集了一万两银子,手工加工收音机出售,这次杨潮给了一笔十万两的风险投资,让他们建立规模化工厂,并且继续研发新型收音机,但是经营管理杨潮不干涉。

像这种自己创业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还是以低级技术为主,比如有的技术工人不愿意在工厂干,出来自己买了些旧机床,开办修造厂的,铸铁工厂的等等,但是规模普遍不大,靠接一些散活经营。

但是在杨潮发出了号召富强党成员投资创业后,一大批早就按捺不住的留洋人员行动起来了,这些人可跟那些学徒出身的技术人员不一样,他们起点一开始就很高,除了有杨潮给的启动资金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相当可怕的人脉。

以富强党组织为纽带,山东大大小小近千家华洋工厂中,都有富强党的成员,而且那些留洋的很多都在企业中担任中层管理者,技术骨干更是无数,因此富强党成员创业的话,就很容易得到这些洋人工厂的同志帮助。

如果是一个普通技术员,他只能买旧机床接零活,慢慢发展积累,就好像发昌机器厂当年一样。

但是一个富强党成员创业,第一他们有详细的创业计划,也有比较国际的眼光,瞄准的都是国际新技术,或者国外有的,中国没有的产品,因此往往都是填补空白性质的,意义上就不一样。

第二,创业方式更不一样,超乎想象的人脉,让他们可以得到已经形成体系的山东工业群体支持,比如一家新成立的缝纫机厂,他们山寨了美国产品,然后将零件拆散开来,稍微更改一下设计,就当成自己的产品,将图纸分散给一些德国机器厂,让他们帮忙加工零件,他们暂时只负责组装。

如果是一般的技术工人那么只能到一家家大公司找零活干,就算他们也打算搞产品,让那些大公司帮他们生产零件,在订单稀少的情况下,人家根本就不接受,因为不划算,而这些留学生则会得到同志和同学的帮助,等于直接就利用了整个山东的工业体系,可以直接就以较高的起点开始,如同当年西门子不建厂房就开始盈利的高明经营一样。

看到这些留学生如此聪明,杨潮还是很满意的,至于他们山寨、抄袭,杨潮默认了,我天朝法律中可没有专利法啊,而且他们不是也做了改进吗,这是新一代产品!

杨潮以前以自己的计划来推动工业化,着力的都是大型、新型工业企业,但是只能涵盖到大行业,像缝纫机这样的单个产品,杨潮就顾及不到了,这些留学生加入创业后,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倒是填补了这些空白。

在杨潮鼓励下,几个月时间内,就有上千份投资计划被批准。

以这种自主投资,外加杨潮引进的大型钢铁、重型机械等项目,山东的第三波投资热潮掀起了,力度比以往更狂暴,这可是以100亿马克撬动的300亿马克的投资,超过两千个大型项目,规模堪比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甚至还要更大,一旦全部投产之后,工业总规模将超过法国,甚至英国,仅次于美德两国,位列世界第三。

这个统计数据可不是杨潮提出的,而是李富安统计出来的,并且发布在了富强报上,这种数据化的东西,有明确的指向性,效果很好,一下子就让对工业化热情极高的富强党人十分受鼓励。

想到这个主意的,可不是杨潮,杨潮没有精力关心那些旁枝末节,是一个德国留学生提出的,这个留学生是学习数理统计的,而且他还对心理学感兴趣,在德国选修了心理学,得到了数学和心理学双学位。

此人脑子也很零活,在德国的时候,他已经是支部书记了,回国之后加入了王求的宣传部,是宣传部的骨干。

王求忙着干企业,无心党务,倒是此人找到了施展所长的机会,他白天在烟台钢铁厂做会计,晚上就忙着做各种宣传策划。

由于心理学的知识,他倒是摸索出来不少引导舆论的方式方法,比如他发现,当需要大规模宣传某种观点的时候,或者跟炮哥他们在报纸上论战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花钱在所有的大报纸上买版面,只需要买其中三分之一的报纸,其他报纸一定会自己跟进报道,只要三分之一报纸,就能引导舆论。

他的这个发现,让宣传部节省了七成的经费!

所以在王求越来越荒废党务的时候,杨潮任命他作为宣传部长了。

不过王求倒也不是不务正业,因为王求的企业终于活了,而且茁壮成长起来,杨潮这次的工业计划中,打算将他的企业列为行业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