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五百七十章 军用JEEP

钢铁时代 第五百七十章 军用JEEP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目前,西北还没有跟俄罗斯正面抗衡的实力,当然了不是这一批俄军,而是全面战争,每拖一天,对于西北的实力增长都相当迅猛,无论是工业实力,还是军事实力,甚至是金钱,所以从最开始,西北的目的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尽可能的拖住俄军。

之前对萨姆索洛夫是如此,之所以最后的突击,是因为布鲁西诺夫的到来,为了避免俄军的实力暴涨到他们无法承受的程度,在西北首肯之下,蔡锷选择了一次冒险,利用装甲车的突击性的,进行了一次集团的冲锋,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之下,这样的重逢,有突然性,也有危险性,值得庆幸的是,西北赌对了,完成了对萨姆索洛夫军团毁灭性的的打击,也让西北真正的站稳了脚步。

布鲁西诺夫集团实力强大,可是也补充了相当实力的西北,可以依托着工事进行防御,在经历了特种部队的突袭和飞艇作战之后,前线的战场,布鲁西诺夫居然就这么的停留在了赤塔,虽然有些让人费解,却正中了西北的下怀,只要把这一战拖到1913年去,不管沙皇的目的是什么,也只能够作罢了。

前线蔡锷的顺利,让杨元钊闲了下来,不再关注俄军,反倒是把重点放在了工业上面,重工业和产业工人,才是西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蒙古前线安好这个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僵持战,西北做好了准备,随时可能在蒙古边境,建立其他的防线。基础的轮廓和防线已经在做了,就位于买卖城防线的侧后方,到时候,三道防线,结合成一个整体。三角形牢固的结构,超过300公里的战线的,足够两军对持了。

杨元钊估计,俄军不会跟他们这么疯狂的对持,因为这样的对持,按照现有的西北。如果极限动员的话,需要拥有45万的大军,而俄军,最少需要150万左右的大军,为了蒙古这么一个不毛之地的。动用150万大军,这还是突破防线,防线后方的蒙古,拥有1000-1500公里的超级纵深,内蒙外蒙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欧洲几个小国的全部,要占领他们。打赢这一场战争,需要200万,甚至更多的军队。怎么想怎么不可能。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愿意这么的孤注一掷,恐怕大英帝国和法国都不愿意,俄国的存在,是牵制德国的东部,防止德国把全部的陆军力量压在法国一方,如果全部人员调到了远东。德国说不定就会立刻动手,德俄之间的矛盾。恐怕仅次于德法之间的矛盾,甚至对德国而言。还在法国之上的。

退一万步来说,真的俄国缺心眼,这么的来打的话,西北也不怕,西北军恐怕是唯一的进行过游击战和运动战的部队,庞大的蒙古草原,甚至是内蒙古草原,都是歼灭敌人的场所,大不了放进来,以空间换取时间,以歼灭对方有生力量和打击后勤线为主,这样的方法,俄军恐怕真的没有打过,到时候,区域之内的集中优势兵力,加上火力和运动上面的优势,西北怎么能够不胜利。

达尔罕,这是在上一次前来之后,杨元钊第二次的出现在了汽车城内,上一次是为了援助买卖城,几乎不计成本的派出了大量的货运汽车,用于向前线运输兵员,最终以损失700辆汽车的代价完成了,现在伴随着库伦买卖城道路的贯通,对于货运汽车需求量明显的降低了,也因此,大批的汽车被收了回来,一部分用于原有订单的偿还,另一部分用于在西北的销售,因为蓬勃的工业生产能力,产生的旺盛物流需求,普通的货车和载重汽车的需求逐步的增加,不过达尔罕庞大的制造能力,还是让产能有了空余,这时候,开始转向其他的汽车。

早在对俄一战开始之前,杨元钊就向研究院下达了一项研究,研发的一款军用的小型多功能汽车,研究院在对俄一战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设计,又结合了对俄一战之中实际要求,进行了改进,直接从杨元钊这里批复的资金,兴建四驱越野车的生产线,只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就设计组装完成,今天,是第一款iche成功的下线的日子。

这一款应用于西北军的多功能汽车,杨元钊基本上是按照二战时候,美军jeep汽车为基础,弄出来的,二战科技,在杨元钊的设计能力和一体机的帮助下,有些不可思议完成了。

对于汽车而言,最关键的是发动机,有多大的发动机,就能够承载多大的性能,原来jeep的大致性能指标是重量:250kg。2.2l发动机,最大功率44千瓦(60匹马力),这样发动机,早在杨元钊刚刚抵达的时候,就可以完成,现在小型汽油机的发动机,西北已经开始挑战的145了,虽然距离宝马999还有相当的差距,可是远高于原产的jeep。

这一款jeep,选用的同样不是极限的发动机,他经过挑选,选择了6缸,3.5l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14马力,这样的发动机功率,绝对是二战jeep的两倍以上,强大功率带动了越野性能的强大,杨元钊对于jeep稍稍的有些研究,把不少几十年之后,才会利用的东西,都应用到了这一款新jeep的身上,整体性能超过1940年的jeep,因为材料方面的关系,自重大一点,却更加的稳定,于这个时代来说,却是强悍的。

四轮驱动,独立的悬挂系统,液压系统,这些东西,有些甚至是的后世才发展起来,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之中,出现在了中国,对于解决远程交通的问题,特别是复杂地面,没有公路战区的通行能力。

p是军用的关系,各种西北的最高科技,材料和其他方面所能够取得的最佳的成果,都被用到了这个车上,可以携带700公斤的物资,或者6名成员和两挺机关枪和一些必要的弹药,在草原,荒漠,还是一些丘陵地带,都可以轻松的开行的,可以把没有公路的劣势,降低到了最低。当然了,通过拖拽,可以对155以下的所有火炮进行牵引,只是必须在公路上才可以,火炮沉重的重量,不具备越野的能力。

这个东西,可以临时的作为后勤补给,但是只有700公斤的运输量,只是能够做到小规模的的运输,或者是一个连队的军火补给品运输,不过,小型的汽车出来之后,很大程度上,让特种部队方便了不少,在拥有汽油的情况之下,特种部队一天活动的范围,从50公里左右,提升到了200-250公里,范围扩大了很多,威胁性也相对比较的增加了。

杨元钊的到来,引发了巨大的热闹,普通的民众都是感恩的,他们清楚他们的一切都是谁带来的,只有更加深入的工作,才能够表达对杨元钊的感激,杨元钊简单的看了一下成品,比实验室产品要略差一些,发动机差不多,量产之后,对几个环节进行了改装之后,性能还略微的有些提升,可是其他的材料,因为批量生产的限制,选择了一些替代品,却减少不多,总体而言,这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汽车,甚至携带了大功率电台之后,还可以作为指挥车存在。

观测了新的军车的下线,顺带,还观察了一下新的军用卡车,对俄一战,几乎调动了西北的大部分的工业能力,也因为这一战,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军用卡车,在复杂路面环境下面的不足,比如说故障率提升,还有一些抛锚之类,这些问题,都一一的汇总过来,交给研究院和工业集团进行解决,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就已经进行了100多项的改进,极大的加强了军用卡车的性能。

战争果然是最好的催化剂,当然也跟西北强大的根基是分不开,4年的时间之中,依靠着传帮带和夜校辅助的帮助,培养了一批初步的研究员,西北的科技实力,比之前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杨元钊的一些想法,甚至可以得到科技的支持,科学研究进一步的细化,从原来粗放,转变成了细致,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研究。

汽车,杨元钊知道的多,可是军用汽车就知道的不多了,在研究院和实际战例的支持之下,西北的军车开始慢慢的改变,比如,在容易破损和损坏的地方,改用比较厚实,或者是性能优越的东西,再比如,为了加快更换的速度,整车开始模块化,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拆卸一台车的情况之下,对其他的车辆进行维修,一个模块之内的问题,可以通过相同的模块进行更换。

这也是军工的一个重要的品质,两个坏的,结合成一个好的,甚至是三四个坏的,出现最大数量的好汽车,便于修理和模块化,绝对是战场上面比较有用的东西。

这一点,无论是新jeep,还是军用卡车,都做的相当的不错。

明面上的杨元钊是,参与新的多功能汽车的下线,可是在参加完了之后,杨元钊没有直接的回到包头,而是选择留下来,在达尔罕郊外,阴山山脉一个山谷,杨元钊驱车赶到,最少经过了10道关卡之后,这才进入到了严密戒备的内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