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粮食基础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粮食基础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中国大陆已经彻底的统一,不但完全的获得了曾经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没有失去蒙古,两者加在一起,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庞大版图,会让中国在世界上排名前列,这不是尽头,在北方占据的赤塔,把西伯利亚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南方兰芳国,也是中国提前布置的暗子,只要一切顺利,未来未来的中国版图,将会是从东南亚开始,整个东亚大陆,一直绵延到北冰洋。

只要抓住未来几年,欧洲战火纷飞的日子,700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和447万平方公里的东南亚,这一片广肉,拥有良好的土地,资源,甚至是战略地位的国土,会成为中国新的奖励,5亿人,甚至是未来10亿,20亿的人口,也能够容纳的下的庞大国土,会成为华人崛起的根基。

在西北的领导着之中,刘澍曾经只是一个举人,他没有那种民族主义的想法,却不代表他对土地不渴望,至于其他的,军方的将领,都是标准的民族主义者,八大家的家主也不是省油的灯,有过留学经历的杨锐,更加是如此,虽然有家族的支持,杨锐在国外不缺钱,可是他去的地方是美国,美国一直到杨锐回国的时候,都没有放弃排华法案,虽然表面上不提起,可是对于华人留学生来说,还是相当没地位,第一批的留美学童和留学生们,就是在这种欺辱之中,不停的学习,诞生了一批批的世界一级的大师。

杨元钊也好,中国的军政双方高层,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土地是根本的,未来中国唾手可得两块土地之中,西伯利亚暂且放在一边。兰芳国占据的东南亚,那肥沃的几乎不用耕种施肥的土地。落到了好吃懒做的南洋土人手中,那是浪费,只有在勤劳吃苦的华人手中,才会诞生更大的价值,这不是自夸,这是几百年,甚至是一两千年,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那会产出多少的粮食,养活多少的人口。

有粮就有人,这个朴素的理念,是在任何的朝代,任何的时空,都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东南亚那种,洒下种子,就可以收获几百斤的地方,在华人的精耕细作之下。每亩地产出一吨都有可能,即便在现在,工业成为了主导。大部分的普通人都变成了工人,进入工厂挣钱的前提下,也会感慨不已。

1914年的年底,在中国的计划之中,大致计划已经达成,东南亚的4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兰芳给占据了,只有零星的几个小岛,还没有实际占据。

这些领土虽然是以兰芳国的形式。可是在兰芳,几乎所有的中高级官员。都是从西北走出来和任命,本地的2000万华人之中。有一半以上,是从中国精挑细选出来的,一旦举行全民公决的,归入中国的可能性极大。

就这样保险的情况之下,中国依然没有放松,一个有整个中国国土面积4成左右,耕地面积甚至超过中国,绝大部分都是等级以上的良田,这样的一个地盘,哪怕有之前的种种优势,必要的防备还是有的。

如果按照西北大部分人的想法,派出必要的监控,甚至是架空领导层,这一点,在杨元钊看来,是个笑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先不说这些容易被发现,即便没有发现,以后知道了,也会让人离心离德的,能够派往兰芳的高级官员,都是经过了审查,不但是政治审查过关,就连水平上,也是相当的出色的,这样的人才杨元钊当然不会毁掉他。

可事关整个东南亚,4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先不说这些土地上,储存着海量的资源,特别是中国稀缺的,铜铁锌锡等,就算是石油也是异常的丰富,现在已经吞下去了,中国是不可能放弃的。

既然不能监控高层,那就从底层入手,要想在法理上面合适,就不能够主动的吞并,虽然现在这个时候,主动吞并的是可以,可是杨元钊要的就是滴水不漏的,千里之提溃于蚁**,他必须要防范于未然。

每年都有情报局的人员,专门做一些统计和意识方面的考虑,一旦有一定的倾向,就会换到国内,至于土人等等,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强制的弄回国内,中国可不是英国那样的弹丸小国的,庞大的11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5亿的人口,别说是几百万土人,就算是几千万土人的,弄会国内也不够稀释。

对于土人,西北是绝对不容情,之前就借助着兰芳本地土人杀过一遍,现在剩下的很少了,要么是归化的,要么是立下大功的,可是这些,也被用种种名目带回国内,分割开来。对土人这样,对华人就不能这么残酷了,不属于中国移民的的华人,也会以招工,上学等方法,弄回到国内,或者通过教育转换,或者通过某种方法扣留,总之,在最少5年之内的,不会考虑让他们回到兰芳的问题。

这些不稳定因素大大的减少,再加上人口上面的控制和稀释,别说全民公投5成几率的,按照的目前兰芳国华人超过8成,国内移民超过6成的比例,通过问题不大,再通过种种方法,把国内移民的比例提升到7成,华人总量提升到9成,这样一来,5年之后,一旦全民公决完成,兰芳国现有的领土就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以西北的实力,要不了五年,只要在这个时间之内,兰芳不**的话,强横的中国就会直接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之中,推动全民公决,然后名正言顺的接受东南亚。

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1100万平凡公里的土地,兰芳的加入,不单单是地域扩张了快50%,还有一点就是彻底的解决粮食的问题。后世的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从来都不是一个产粮的大国的,在后世的中国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政策就是关于耕地的,俗称耕地红线,无论任何条件,无论任何的时期,必须要保证一定数额的耕地数目,对于不经过国家批准的占用耕地的项目,一律追究到底。

这个硬性的规定,其实是一种悲哀,目的非常简单,保证粮食生产的总量不会发生巨大的波动,正是这个红线政策,保证了中国,即便遇到百年,甚至是几百年一遇的天灾的情况之下,都可以保证民众的吃饭问题,这是极大成绩,也是中国可以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22%的人口。

任何事情尤其利必有其弊,保护耕地使用耕地红线,保证了中国拥有足够的耕地,另外一方面,一些贫瘠的,本不是和作为耕地的土地,却被开垦出来,用于种植粮食,甚至做不到跟中国古代那样的休耕,3年一轮,不可能让土地完全的荒废起来,这样贫瘠的土地要想高产,那么农药和化肥就少不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土地板结和重金属超标越来越严重,盐碱化等诸多的后遗症,有些影响,甚至千年万年都无法祛除。

这是无奈的结果,为什么袁隆平能够取得那么高的地位,就是因为杂交水稻解决了粮食问题,可是这个解决也仅仅是处于吃饱的水准之上,既要保证产量,又要保证口感,恐怕真的只有神仙才能够做到。

东南亚不一样,长期处于未开发装状态的东南亚,在无尽的岁月之中,土地极为的肥沃,再加上气候条件的影响,他们的稻谷可以做到一年三熟,谁都知道,一年三熟,可能质量不好,特别是大米的,东北的大米一年一熟,它的各方面的质量包括口感方面,都可以完爆南方的一年两熟的,可是在粮食就是生命的时候,谁还在乎这个,标准的总产量,就是关键,只有解决了数量的问题,才可以解决掉之质量的问题。

有了整个东南亚,西北,甚至未来的北方西伯利亚,都可以作为原始森林和保护区留下来,无论是西部,还是西伯利亚,特别是后者,作为冬季里整个冷空气的核心,它的气候如何,直接影响了整个亚洲,保护好这里,才能够谈得治理整个中国甚至是亚洲。

当然了,现在西伯利亚的保护,暂且还说不上,本身的气候条件还可以,只能够慢慢的来补充,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索取。可是整个东南亚,必须要在照顾环境的同时,尽可能的开辟耕地,这里的4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适宜耕地开垦的,绝对不会低于中国后世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数量还是数倍以上,到时候,在中国总人口超过25亿之前,中国可以不考虑粮食问题,当西伯利亚加入之后,在养殖和北方粮食种植方面稍稍侧重,这个总数会更高。成亿万的耕地的情况之下,是中国稳定的根基,这个根基甚至比工业基础更加的关键。(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