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3500万兵源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3500万兵源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11月的西北,好天气不多,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雪,今天就出了太阳,虽然路边上,还有没有化去的雪渍,可是街道上面,却异常的干净。

相对于几个月之前,包头的人似乎少了一些,从包头成为中国最庞大的城市之后,类似的工业转移已经进行了数次了,这一次,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不但工业会转移,甚至更工业有关的研究所,也会移动。

包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各方面的条件都是中国最顶尖的,可是在研究方面,除了少部分学科之前,其他的就未必是最好的地方。

打个比方吧,就拿海军研究所来说,包头虽然靠近黄河,可黄河怎么跟大海比,在这一波的迁移之中,海军研究所也会同时的迁移到大连,甚至分成5个研究所,分别是901到底905,分别驻扎在青岛,旅顺,大连,北京和天津。

几年的发展,包头特区的经济实力特别的强,去工业化之后,大量的工厂的迁移走了,留下的都是核心和一些规模庞大的,现在,这些也都迁移走了,这就是工业城市的悲哀,因为工业兴盛的城市的,往往会因为工业而衰落,历史上新中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在阵痛时候就是如此。

不过,这种阵痛不太可能在中国出现,有了杨元钊和一体机,未来百年时间之中,西北都可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有百年奠定根基的,中国的优势,已经无法阻挡了。

未来的包头,将会真正的成为一个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却不会成为工业中心,最多会安置一些无烟工业。比如医药研究制造,软件工业。半导体等等的,却不会太多。

工业大局的事情牵扯到了全国一盘棋,就算是工业部的,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杨元钊更不知道,只是随便的提点几句,比如尽可能的靠近资源或者工业的原料产地,中国的交通足够的发达。可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未雨绸缪,中国现在的机械加工实力,不担心成本的问题,就成本控制上面,是别人的几分之一,所以中国制造才能够行销世界,可是中国未必一定能够保持着这样的绝对优势,一旦缩小,甚至追平了之后。这些细节和体系化,才是重点。

有包头工业基地的经验,加上从德国学到的工业理念。虽然是第一次,统筹之下,做到整体布局并不困难,无非是钱多少的关系,现在的中国布局,已经不是曾经的包头那样,从一穷二白之中发展了,包头和西北的发展,为整个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只要资金和人员到位,一切都会快速的发展。

工业不过是基础。在目前中国努力做到的工业布局,新锐科技的研发。军队的训练,三个方面之中,杨元钊没有明说那个重要,实际的命令之中,明显的加大了军队扩张的速度,正规的野战军扩张速度加倍,在其他的领域之中,半军事化的训练也在加剧,无数的武器装备,从工厂之中生产出来的同时,都运输到了中国的各地,补充到野战军营和半军事化的训练基地。

中国庞大的人口,给了征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开始,兵员面向的只是身强力壮的精壮,可伴随着西北义务教育的普及,当1913年,受过4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上拥有了持续学习能力的一批青年,要求参军的时候,不但惊动了教育司,还惊动了工业部和杨元钊,在教育部看来,这些知识掌握合格,有一定实力的学生,应该更进一步,即便不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习,总应该的进入到技工领域,掌握一定的技术之后,成为技术员或者机床工人。

西北也算是注重军人的宣传,军民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可是已经形成的固化的想法,还是让军人是傻大粗的代名词。

工业部和教育部的意见,立刻遭到了军方的反驳,一直以来,军方的高素质人才都是来源于军校,有过知识,并且经过训练的军人,他的素质,远不是普通的军人能够相比的。

可是军校的毕业生能够有多少,虽然西北军校和各级的军校已经足够大了,可是中*队的规模更大,每年士官晋升,普通军官晋升,也要占去一定的名额,这种情况下,新培养的军官数量真的是相当有限,有时候,只能够从优秀的士兵之中招募。

可惜,这些士兵大部分都只是经过了军队的夜校突击学习,虽然可以写信,书写一些简单的报告,可是跟系统的学习这是完全不能相比,突然多了这么一批受过4-5年中等教育的学生,哪怕不是最顶尖的,也是军方的宝贝。

双方为了这一件事情,争执不休,各说各有理,这件事情,官司一直打到了杨元钊这里,最后,在杨元钊的拍板决定之下,遵循学生们的要求,给予放行。

军队同样重要,未来的中国,会拥有足够强大的工业基础,也会拥有整个世界上,难以想象的财富,这笔财富如果是以国家为单位的,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拿杨元钊所控股的企业,收入已经达到了万亿,更别说是的整个中国。

如果中国没有了足够强大的武力,就会成为闹市中怀抱着黄金的孩童,在20世纪初这个黑暗的森林时代的年代,相当的危险,再说了,中国还要加入同盟国,还要参加世界大战,军队必须成为第一的保障单位。

就是再杨元钊的支持下,特别是义务教育在几年的实行之中,已经展现了的威力,中国的文盲率,从1910年左右的99%以上,逐步的降低,在西北已经降低到了不足27%,即便是扩张到全国的程度,也不会超过39%,只要再有两三年的时间,伴随着义务教育和夜间扫盲班的逐步深入,这个比率会继续降低,西北的目标会降低到3%以下。

对于战士而言,强壮的身体是根基,可是现代陆军,特别是大量高技术装备的使用,一字不识的文盲,已经不能够在军队之中发挥作用,特别是使用更多技术装备的空军和海军,如果是文盲的话,或许可以训练到某种程度,但是超越普通就很难,更别说其中费的时间了。

逐步的普及文化知识,让更多的高技术人才补充到军队之中,一直都是军方和杨元钊期待的,并且用各种条件吸引着的募兵,这种吸引在1913年,欧战爆发达到了顶峰,除了工业布局之外,整个中国最大的工作就放在了征兵上面。保守的估计,全中国到2年之后的1916年,正规的野战军数量会增加到250个师,按照西北编制,一个满编师5万人,正规军的总兵力会达到625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足以亮瞎世界主要强国的眼睛了,这还不是中*事力量的全部。

受过军事训练和半军事训练的民兵,内卫部队,甚至是半军事化部队,数量会达到3500万,虽然这些不可能全部的征召入伍,但是如果想要的话,中国甚至拥有4000万以上的军事动员能力,这些可不是的俄罗斯那样,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就算是这3500万半军事化人员之中最弱的,民兵组织,每月都会进行7个半天的军事训练,平均每人每月消耗140发子弹,这个数字,比起列强的正规军大大不如,却高于二线列强,土耳其,意大利,奥匈,甚至是日本。

在这一点上面,中国庞大的人口优势尽显无疑,而民兵的主力军就是工人,其实目前的中国,已经很少有绝对意义上面的农民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民,说白了,是操纵机械的工人,工人集体性是部队最佳的兵员。

当然了的,真的需要这么多么,杨元钊很清楚,如果真的动员了4000万的话,那代表着中国已经处于最危险的状态之中,抽调的3500万的民兵的话,基本上全国一半以上的工厂都会陷入到瘫痪之中,整个中国的工业都会受到的致命的打击。

可是杨元钊不得不防,越演越烈的欧洲战争,包括兰芳在东南亚的行动,北方跟的俄罗斯日本之间的摩擦,告诉中国,战争的脚步近了,曾经的历史,甚至过去的几千年中国的文明史告诉杨元钊,世界的文明,在进入到了大航海时代之后,东西方和中部,来了一个明显的交流,在交流之中,黄种人是落到下风了,所以整个世界的主导权,就落到了白种人的手中,现在,他们来到了这个大争之世,恰逢三千年未予的大局的情况之下,他们必须要迎头赶上,要想让未来,庞大的中国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如果中国还在担心粮食问题,还在担心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又怎么能够在世界上树立自己的地位呢?(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