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二十章 合成氨

钢铁时代 第一百二十章 合成氨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杨悦的笔写到最后,突然的停下了,最后一个数据并没有给出,抬起头来似笑非笑的看着杨元钊,一句话都不说,杨元钊有些发慌,却没表现出来,几乎度日如年的过了好半天,杨悦才哈哈一笑,这才下笔写到:“平均产量242斤-278斤之间!”

“太好了!”杨元钊的心中松了一大半了,按照g级任务,需要让平均亩产量达到200斤以上,已经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要知道,哪怕带入的公式再正确,很多的预估,都会有一定的幅度,最低的,应该是比较大的概率能够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棉花的产量,会在240斤以上,最关键的是,他采用的是科学种植,是在日照比较长北方,故而,后期的成长,会在美国那边之上,带入公式之后,得到的结果,会略微的高一点。

第一个任务指标,看样子,就基本达成了,只要接下来就要看第二个指标了,杨元钊连忙催促道:“杨悦,快计算一下出棉率!”

“出棉率,饶了我吧?”杨悦愣了一下,然后大笑了起来:“元钊老弟,你有没有搞错,预计下产量也就罢了,出棉率,暂时没办法!”

“为什么,不是都有生产标杆么?”

“这个不一样,我的标杆是大陆棉的,这里种植的是大陆棉,却在包头的土地上面生长的,又采用了这么先进的灌溉和化肥,在特征上面,已经跟普通的大陆棉有些区别,比如,棉桃更大,棉絮更长,含水量和色泽,也相当出色!”

一大堆的优点,就是不说的最后的接过,让杨元钊心中如同猫爪一样,杨悦戏耍够了杨元钊,最终还是告诉了杨元钊答案,大陆棉普通出棉率应该是在22%到28%之间,也就是四斤棉花一斤皮棉,眼下的这个,因为棉絮更长,含水量更低,棉桃更大,无论是质量还是出棉率,应该是稍稍优于大陆棉的,很可能达到的平均26%以上的出棉率。

当然,只是估计26%以上,杨元钊心稍稍安定,在25%以上,应该是能够打到指标,但似乎很危险,他试探着问道:“有没>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有可能,提高出棉率!”

“可以啊,不过这样没有意义啊,会降低产量,耗费一番功夫之下,最终得到的皮棉,还是差不多!”杨悦不以为然的说道。

杨悦看来没意义的事情,在杨元钊看来很有意义,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确保出棉率,哪怕投入多一点,也没问题,他会吩咐刘澍那边,给更多的费用,让他努力做好这件事。

杨悦很好奇,为什么的杨元钊会给出这么奇怪的选择,没有多说什么,植物的研究,来源于各个方面,从肥料,阳光,光合作用,遗传,甚至包括的特定的优化,对于棉花的优化,一向是重点,出棉率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种棉的效益,一直以来都是经济作物的研究重点,美国的大学之中,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可惜这些成果,只是一个基础的成果。比如说,花费一定的代价,会让出棉率增高,可是总产量会下降,这样比起来,白费功夫不说,投入还不小,是白忙活的。

既然杨元钊不管这些,杨悦索性就全套给做了,不外乎是调配一些肥料,在特定的时间施肥,耗费稍稍比较大的人力,在他看来,这毕竟是棉花研究的一个方向,如果这个方面获得突破,对于未来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元钊放下了一大半的心事,这个任务有可能完成,哪怕要等两三个月,也是可以接受,放下了这个任务,另外一个任务科技研发的任务,暂时也没办法完成,带头人是有了,可是高级研究员,听着就感觉是很高级的名词,天知道杨悦的水平,如果不成为学科带头人,他能够当上这个高级研究员。

可惜没有任何参照物,只能够等待,哈比从欧洲和美国归来,带回来一批农学家或者科学家才可以。

现在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三酸两碱的重化工厂的问题了,在上海和天津,分别得到了一些资料,分别是两个作坊式的盐酸和硫酸工厂,硝酸没有,硝酸是军工产业的重要基础,硝酸的产量,几乎就代表着这个时代炸药的产量,哪怕是租界地区,都没有多少个硝酸工厂,倒是两碱,在天津和上海,分别有一个稍稍大一点的工厂,合不合标准不知道,总体来说,是机器操作的,比作坊式的强一点。

可惜,连进口回来什么样的设备,他都不知道,何况是做出准备了,倒是有一点,他可以考虑一下,那就是硝酸的工厂,这个可以有。

硝酸,从炸药发现之后,特别是现代炸药发现之后,硝酸在军工的很多领域之中,都有作用,无论是发射药,炸药,还是鱼雷,水雷之类的,都离不开硝酸,所以,各国对于硝酸的生产设备,也控制的极为严密,能够生产它的国家,也不约而同的对其他国家展开禁运,这点从武汉,天津,上海三大工业城市,庞大的租界,都找不到一处硝酸的工厂,甚至连作坊式都都没有,就足见他的严密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硝酸合成,基本上是来源于天然硝石的提炼,整个世界的硝石矿,是重点的争夺资源,中国的硝石产量极低,即便是想要,恐怕也只能够借助着人工销田,这玩意,污染大不说,产量说是不低,管理难度非常的大,供给一两百年前的低烈度战争还可以,对于动辄就是万吨,甚至是十万吨,百万吨的超大规模现代战争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的。

好在,硝石矿中国没有,硝酸的制造工艺也不全,可是杨元钊还真的知道一条硝酸的制作方法,其实这个方法,也跟一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战时候,德国挑战整个欧洲,陆军占据了相当的优势,可是海军上面,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主力舰比德国多上一倍,虽然借助着无限潜艇战,德国对英国运输进行了巨大的打击,可是代价却是,德国的军舰都一艘不能出了北海,更别说普通的商船了,欧洲和本土,没有足够的硝石资源,让德国的军国顿时跟不上了。

军工和武器,代表着能不能持续作战下去的能力,为了避免制约,也为了避免制约,德国注意到了发明了合成氨技术的哈伯,借助着哈伯,在1911年到1913年,一共合成了1000吨的液态氨,这1000吨的液态氨,在一战时候,变成了3500吨**。

杨元钊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得不说,哈伯是一个天才,他所发明的合成氨技术,原理很简单,就是是在20-50大气压的高压之下,用500度的高温,用铁作为催化剂,对氢气和氮气进行直接的氨的合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创举的,成功率很高,合成的比例大概在10-15%之间。

氢气和氮气,是两种比较容易获得原料,氮气直接在大气之中就有,可以借助着高压分解法,用一定的压强,控制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之中的主要成分的,会在不同的大气压的条件之下,逐步液化,可以分解出比较纯净的氮气和氧气,只要把这两者给分开了,剩下一点点其他气体,也就不足为患了,合成氨的最大注意,就是要注意混入氧气之后的爆炸,这样不但可以生成比较纯净的氮气,还可以生成一部分的副产品氧气。

至于氢气,就更加容易了,直接电解水,就可以获得氢气和氧气,副产品同样是氧气。氧气,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作用,氧气是氧化剂,氧化反应,就是根据氧气而来的,比如,氧气可以增强高炉的温度,会让炼钢的速度大大加快,氧气可以发展处注入氧气焊之类的更先进的焊接方法,还有就是,氧气可以在医疗方面有不小的作用,后世的吸氧已经成为了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氨气,是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资源,不但可以作为化肥的重要原料,后世合成氨的数量,直接代表着化肥的产量,跟别说氨气在合成硝酸上面的重要作用,这是唯一能够打破外国封锁的机会。

这个时代,哈伯才刚刚发明了合成氨技术的,正在对着合成氨技术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德国的军方,也没有关注到合成氨对于他们的战争准备,到底拥有着怎么样的作用,对于有关合成氨的技术和机器,也没有一个认知,这个时候,到机械加工最强大的德国,购置一批高压密闭容器,顺带的带回来几个高压化工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7月了,算日子,哈比出发也就是在这一两周的时间,山西的100多个学生,加上在上海和东南招收的学生,一共250个人,已经抵达上海了,等待着最后一批的货物和最后一点的事物,一旦全部完成,哈比就要起航,从东方,回归到欧洲,开启一个大采购。

c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