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西北大学之行

钢铁时代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西北大学之行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此时大概是上午十点左右,政务处理完了,本来应该处理到下午,可是现在,整个中国没有什么战事,需要处理的东西较少,加上秘书们都已经做好了分类汇总,不需要杨元钊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进度比较快,好容易有了这样的闲暇,本应该是稍事休息,杨元钊心中挂念着雷达的项目,索性离开了总统府,驱车赶往西北大学。

专车穿过宽广的西北大道,才短短几年,西北大道之上就多了许多的车辆,好在不是早晚高峰,否则,堵车是肯定的,就在上个月,包头就爆发了一次几乎波及到五分之一城市的大堵车,哪怕是地铁,快速线的分流,超过千万,甚至两三千万的大城市,在上下班的时刻堵车几乎是必然。

对于此,谁都没有更好的办法,特别是包头这样,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的地方,总不能错开上下班的时间吧,那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够堵,尽可能的兴建更宽广的街道,并且划出一定区域作为快速路线,以保证整体范围之中通行速度。

不是高峰期,路上的车不少,却也可以接受,从总统府这边,走上了高速环线,上了高速环线之后,车的速度明显的加快了,杨元钊的专车,是一款v6发动机的防弹汽车,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30公里,不过司机没有选择这么高的速度,以85公里左右的速度,顺着高速环线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距离西北市中心40公里之外大学城。

这里是西北学术氛围最浓于的地方,集中了十几所大学,不是包头的全部,却也是其中的大部分,整个中国最出名大学西北大学,也坐落在大学城之中,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集中在这里的十几所大学之中,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受到西北大学影响,甚至一些干脆就是附庸于西北大学。

秉承着西北的传统,西北大学虽然规模庞大,校门却是非常的简单,一个宽大的,没有多少布置的大门,类似的门在西北大学差不多有12个,因为整个西北大学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城市,整整80万人在其中,其中学生60多万,教职工差不多十几万,加上一些后勤和服务人员,这里的人口快比得上一个大城市了。

也因此西北大学相当的大,占地的27平方公里,就这样,这一个校区都已经很难容纳这么多人,在不远处20公里之外的新批土地上面,分校正在建立之中。

杨元钊的目的地是雷达实验室,专车缓缓的驶入了西北大学,透着车窗杨元钊看着周围,青春飞扬的学生,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有些老了,是啊,穿越过来,已经8年了,他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一手缔造出中国这个让世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彻底的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历程,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苦海之中脱身出来,建立了工业化,并且借助着种种的时机,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甚至介入到世界大战之中,准备用战争树立起中国的威名。

可就本心而言,西北大学这些由他亲自关心,并且一手兴建起来的大学,是他最大的成功,中国终于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样,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才是他最大的成绩,强大的国家,或许会因为一时不慎,或者错误的决定而灰飞烟灭,可是民众的教育,却是无法抹杀的,这一点从二战之后,日德的快速恢复就可以看出来,哪怕是在一片废墟之中,只要有人,有受到过教育的人,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之中,重新建造一个现代文明,甚至比之前建设的更好。

西北大学作为整个中国最完善,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大学来说,西北大学包括研究生博士在内,60万的学生,足以傲视全球,本科生源18万左右,32万研究生,14万博士生,加上2万的教职人员的,西北大学可以说是中国学术最为的浓烈的地方,每年的国家拨款10亿只是西北众多科研投资之中的一部分,作为中国最出色,也是最顶尖的学府,西北大学跟中国大大小小的不少企业,签订的很多的研究合同,每年科研资金高达87亿美元,这笔钱基本上相当于中国在非一流大学投入的部分了。

因为资金的不同,科研项目分为不同的等级,目前在西北大学的12个项目之中,药品,石化化工的项目的,这些项目有些刚刚开始,有些已经持续不断的产生效益了,其中有一个药品项目,是治疗胃病的药物,这种专门针对胃病的药物,比之前的胃药效果上面,最少提升了5倍以上,对于特定的胃病还有转门的作用,推出的第一年,利润高达27亿,也算是科研和产业相结合的典范。

无论是药品,还是石化,都很重要,可是在杨元钊的眼里,这些只是赚钱的项目,真正关键的项目还是雷达,解决了雷达的问题,即便是整个世界攻击他都不怕了。

陆军中国不怕,中国本身就拥有陆军的传统,庞大的人口,本身就是谁也无法带来的优势,稍稍武装一些,哪怕是弱一点世界平均水平,也可以力压整个世界,拼人来说,中国不惧怕任何人,这一点从陆军众多战斗就可以看出来,杨元钊唯一担心的就是海军,海军跟陆军不一样,陆军一定数量的陆军,在指挥没有出现问题的前提下,不可能全军覆没,固定防御,只能够用人去拼,可海军不一样,一旦有了巨大的优势,如同,幻想级的加勒比海之战一样,代差之下,几乎是无损的平推。

中国的海军很强大,可毕竟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战争的考验,航母比战列舰强大,可是航母目前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除非是弄出来,都不是杨元钊来的目的的,他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的雷达。

杨元钊专车当然拥有西北大学的通行证,每一次杨元钊抵达这里,都是悄悄的来,直接的前往雷达实验室,这是中央政府跟西北大学共同出资兴建的大型标准化实验室,总投资超过了37亿,其中各种最简短的无线电和半导体机器,在这里应有尽有,承担着包括目前最主要的机载雷达项目在内17个雷达研制和改造项目。

如此规模庞大的实验室,当然也拥有一流人员配备,19名教授,53个副教授,讲师及以下300多人,还有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在内的,最少2000多人的团队,这是一个庞大,而分工明确的实验室。

雷达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相当的快,最早的雷达项目,是在一体机和特拉斯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大师级科学家的作用就是如此,一旦他开了一个头,设立了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方向之后,哪怕是弱一点的科学家,进行查漏补缺,这样反而容易许多。

雷达是无线电的应用技术,虽然起点很高,可是它的功效,更多的是来源于半导体材料的进展,就比如运算器来说,西北从出现雷达的运算器到现在,已经发展了8代,每一代之间最少有3倍以上的差别,最初的和目前的,几乎差了上千倍,这样运算速度,让雷达可以处理的数据更加的精细。

雷达的数据,每多一条雷达波的计算,就会带来更加精确的结果,可是这对于运算要求极高的,按照雷达的时间和固定的无线电波的速度,可以算出来比较精确的距离的,这一点度量衡和时间越精确,最终的结果就会越精确,可是当多个点,甚至是无穷多个点的时候,雷达的计算压力就会不停的增加的,最终上升到无法计算,甚至是死机的程度。

雷达的基本运行模式,就是向一个方向发射一缕无线电波,然后遇到阻挡按照反射回来波的时间,推算出目标的大小,就跟用点勾勒一幅画来说,聊聊的几笔,最多就是一个简笔画,可是细细的勾画,一点点的把整体给点出来,那就是一个相当栩栩如生的画作。

雷达也是一样,为了精准的判断目标,必须要多个点位,在最初的时候,雷达在显示器上面显示的,只是一个点,这样别管多大的东西,只要被反射,就会出现一个目标,这也是早期雷达的弊端,往往大规模的锡箔纸,会让显示器上面,出现无数的光点,以干扰雷达的测量。

中国在雷达的研制上面,在获得了这么一款原始的雷达之后,并没有把他投入到军事应用之中,而是继续研究,最少弄出来10点以上的测距,能够基本上勾勒出物体的形状的雷达之后,这才投入到运用之中。

正是这种严禁,让雷达从投入到军队之中,就没有后世雷达那么多的毛病,不但精确度很高,还能够把一些飞鸟给分割来开,误报和错报率一直都保持着比较低的水准,成为了海军和空军最喜欢用的探测武器,很多海军和空军的新的训练科目,基本上跟雷达有关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