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走私渠道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走私渠道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2:59 来源:笔趣阁

汽车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东西,最开始,英国人使用的多是德国人生产梅赛德斯奔驰,或者从美国漂洋过海的福特,别是福特,在美国不足400美元的福特,即便漂洋过海也不算很多,一两百英镑的价格,只要是稍微差不多的中产阶级,都可以买得起。不过这样的车,跟马车应该是同样档次的,特别是在宽阔的公路上,几乎拉不开距离,除了不用喂养一匹马之外,他一无用处。

中国的出现改变了汽车的格局,全钢结构,更大的马力,方向盘和车灯,电子控制系统,还有橡胶轮胎,从中国的汽车开始出现之后,所有有名的,没名的品牌,全部都被中国的汽车给一扫而光了,中国开始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标准的制造者,所有的创新,全部都是从中国的汽车开始,然后传导到世界的,刚刚新生,还没有彻底稳定的汽车产业,在中国这个超级巨无霸的出现之下,被横扫一空了。

中国的低端,中端,高端汽车,开始占据了世界市场,虽然福特型车已经足够的便宜了,可是中国的车还能够更加的便宜,各方面做的还比福特更好,虽然小一点,可是该有的功能都有,无论是金属车身,还是轮胎和车灯,这些新的东西都应用到这个汽车上面,稳定性等诸多的方面,比福特要好的多,速度也快的多的多。

中端车和高端车就更加无法相比了,在林肯还在考虑2000美元的高端汽车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制作3万美元的高档汽车,无论从舒适度,速度,甚至是奢华程度,都让其他的车无法向背,甚至最高端的还有防弹功能,这是世界顶级富豪们,无法想象的。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没有因为费迪南大公遭到刺杀发起的,可是在19世纪,甚至是18世纪,刺杀依然是主流,手枪这种隐蔽性的武器,还有步枪的普及,护卫们很难护卫到几百米的距离之中,一个神枪手,或者是一个混入到人群的杀手,就可以很容易的对目标进行刺杀。

可是防弹汽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连橡胶轮胎都是防弹的,5厘米厚的防弹玻璃,3厘米厚的特制装甲,别说是手枪了,就算是使用了特制子弹的步枪都可以成功的抵挡,这就成为了富豪们最大的保障,哪怕一年的产量是150辆,可是订单已经排到5年之后了。

在小型汽车普及之后,中国曾经推出了一批货车和载重汽车,不过跟中国不一样的是,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在公路的普及程度上并不好,也就是德国,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之后,开始在大中小型城市之间,联络各种的公路,其他的国家,也就是传统的公路,这些公路可以行使小型汽车和马车,但是对于载重汽车来说,没办法,他太重了,稍稍不慎,就会让公路被压塌。

载重量在5吨以上,满载的总重量10吨的载重汽车,甚至载重量在7.5吨,总重量超过15吨的汽车,这不是没有经过表面硬化,有足够的承重能力的公路所能够承担,坑坑洼洼的公路,不但速度跑不起来,发挥不出来汽车在速度上面的优势,甚至有些刮风下雨的天,塌陷和事故也就频出,即便是风和日丽的天气,在一些破损,或者颠簸的道路上,空车都有可能出现塌方,更别说重车了。

故而这样一款产品,没有如同小型汽车和高档汽车那样,引起世界的关注,一圈下来,包括同盟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只取得了2000辆的销量。

2000,听起来不少,可是能够购买的起汽车的国家,英国,法国,美国,他们的数量都不多,同盟国加在一起,只有500辆左右,也就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多一点,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战后购买的,因为中国人帮助他们修路了,有了高等级的公路,货车的出色作用发挥出来了,成功之下,也吸引了高层的目光。

对于同盟国,中国是尽可能的推销,协约国就只能够自己来感悟了,到了战争时刻,就证明了这个货车的作用,为了加快物流,英法都不得不学习德国的经验,把宝贵的水泥和钢筋,用在公路修建上面,公路的标准开始提升,货车的作用也开始凸现出来的,可以携带5吨左右的物资的,以60公里左右的时速,在标准公路上面开行的货车,成为了后勤运输的最佳载体,特别是在短途的运输之中,简直是惊人的,哪怕是载重马车,最多也不过2吨,货车可以运到5吨和7吨,最关键的是,货车的速度,60公里的速度,远超过载重马车,并且这个货车不用考虑的力气问题,只要有汽油存在,就可以毫不停歇24小时运转,这一点成为了战争时候后期补给之中最需要的东西。

可惜,战争之前,英国只保佑了不到200辆货车,其中的近半还闲置,战争之后,中国缩小了类似货车,商船这样产品的销售,英国人买都没有地方去买,特别到美国推动对华宣战之后,成品货车购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从来没有协约国的那个国家,通过秘密渠道获得过货车。

可发动机又不得不考虑,这是关乎坦克成败的一件大事情,所以当这一份无论如何要求的发动机的报告,摆在了高层的面前时候,英国高层也比不得不苦笑,在没有跟中国是战争状态的情况下,英国要想购买货车都不容易,更别说是现在,中国已经加入到了同盟国的情况之下,中国跟英国之间的民用领域已经断绝了,也就意味着发动机的获得是不可能的,这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可是陆地巡洋舰实验室关于坦克的报告给的太出色了,甚至为了获得足够的发动机,负责人还大胆的估计,只要马力达到一定程度,无论是防护,速度,甚至是火炮都能够安装到坦克之上,到时候,坦克就是攻克阵地战的大杀器了。

不得不说,负责人的这种脑洞大开,还真的有些歪打正着了,他成功的估量出了坦克未来的大概发展方向,也波动了高层心中的渴望,之所以提出这个陆地巡洋舰的计划,英国就是为了在其他方面打破僵局,海军不是一蹴而就的,战列舰的制造,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如果有一件陆军武器,可以相当快捷的突破壕沟战,只要陆战上占据上风了,海战上面的劣势就不成问题了。

现在制约的关键就在于发动机上,打发走了那些科学家和底层人士,只留下了海军部和整个军方,政府方面的高层,他们只有12个人进行闭门会议,会议的议题恰恰是发动机。

很多事情,表面上和实际上,这完全是两回事,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对于整个英国民众来说,中国是敌人,是敌对国,双方的一切联系都已经断绝了,可是在英国高层方面很清楚,明面上已经断绝了,可是在私底下,却没有断绝,走的渠道也是秘密渠道。

很多中国的产品,对于世界上来说,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样的产品,英国即便是明面上没有了,可是在私底下,还是拥有,不少的渠道还在英国外交部和情报部的控制之下,通过不停的加价,搜刮着民众的财富,只有把整个国家的财富都集中到了一起,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就是战争时候的做法。

陆地巡洋舰项目,表现出了强悍的力量,只要是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就能够突破德国的防御体系,让英国在短时间,陆地上占据上风,德国一共才多少人,一次战役损失100万,对于协约国来说,只是一个稍稍有些大的损失,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够恢复元气,如果这部分是德国损失的,可能一两年都恢复不了元气,德国毕竟才只有6000多万的人口,还没有英法这样的海外殖民地作为支撑。

负责人略显夸张的做法,加上陆军的评估报告,只要陆地巡洋舰项目,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升20左右的实力的时候,拥有1000辆或者1500辆的前提下,突然对德国的防线发起集团冲锋,再配合200万到300万的陆军冲锋,足以把正面战场150万,甚至200万德军歼灭掉。

欧洲大战已经开始这么长的时间了,德国在战场上面的总的损失,肯定要超过100万,可是单独的一次战役之中,德国从来都没有损失这么多的人员,按照现在德国总兵力800万,200万几乎是四分之一的损失,这样的损失,对于德国来说,不是在短时间能够弥补的,只要取得了一次胜利,整个欧洲大战的天平,就必须要向协约国这边倾斜过来。

正是这样的远景,吸引了英国的高层,专门举行闭门会议,来磋商这件事情,得到发动机的问题,在英国高层看来,已经是毋庸置疑,可是如何得到,是从货车入手,还是直接从发动机入手,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判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