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4章 忽悠(求月票!)

新纪元1912 第4章 忽悠(求月票!)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7:49 来源:笔趣阁

第4章 忽悠(求月票!)

“当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你就会为他的美丽而倾倒!”

《纽约时报》

如果说,在1915年的中国,甚至全世界范围上层社会流行着什么词语,恐怕就是就是“770”了,这三个数字,或许只是数字,但对于全世界的达官显贵,尤其是喜好登比的富人而言,“770”却意识着一个时代。

一个全新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恰是由“长安770”高级豪华轿车带来的,与这个时代各国所习惯的豪华车不同,“长安770”更为宽敞、动力更强劲、内饰更豪华,当然,这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到。

因为汽车制造公司仍在施工建设之中,“长安770”这款包含了多达138项最新专利的高级豪华轿车是由连云机车制造公司代造,产量的有限使得只有极少数人得到了这种在总理就职仪式上第一次出现,便倾倒无数人的豪华轿车。

完美的、堪称经典的车型倾倒了所有人,尽管只有少数人能够买起,但或许正因其不为所有人购得,而且购买者需排除数月,不仅如此,而且在特意的“饥饿营销”下,因“770”并不对外发售,自然成为了身份甚至地位的象征,有钱并不一定能买到770。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在短短两月内,“长安”汽车因“770”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奢侈品品牌”。

一辆黑色的“770”豪华轿车漂亮的车身弧度处反射着阳光,此时,这辆豪华轿车内甚至还带着一丝轻微的皮革味,坐在宽敞的“770”轿车内,芮恩施直到现在,他还是无法从得到“长安770”轿车这种“汽车中的纯血马”的喜悦中恢复过来,尽管在中国,汽车加油的服务还很不完善,加油站不够齐全,而且道路条件恶劣,但是这辆漂亮的长安汽车仍然让人为之着迷不已。

“整个美国都在为770痴迷!”

想及朋友在信中的言语,已及希望他能够“发挥驻华公使的影响力”帮助他购买一辆“长安770”轿车的要求,芮恩施的神情顿时便变得有些无奈,各国的驻华公使都有着太多的朋友,不是每一个朋友的意愿都是可以满足的。要求一次可以,但要求太多,却不与公使的身份极不相符。

所以,在芮恩施的心下,已经自然的将那位老朋友的请求直接过滤了,在内心深处,他并不希望因为汽车的关系,使得李子诚认为自己有求于他。

此时汽车正均速朝着国务总理官邸使去,那座不大的官邸,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中国的内政中心,而在汽车到达官邸的时候,做在车内的芮恩施看到,李子诚已经在门外迎候,即便是在西洋人中,李子诚的身材都显得很是高大,此时他穿着一身黑色白色的西装,笑容显得非常和蔼,但那一双眼睛却又十分锐利。

简单的客套之后,两人进屋坐定后,李子诚微笑着说:

“公使阁下,非常感谢美国过去的多年间在在一些问题上给予我们的支持,众所周知,中国一个弱国,所以我们更希望国际大家庭主持正义。”

李子诚在说话的时候,全是一副意有所指的模样,的确,这也是事实,无论是《辛丑条约》或是归还庚款,亦或是“胶澳事变”期间,以及随后的媾和谈叛中,美国都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尽可能的给予中国以支持。

“总理阁下,正义的一方永远不会缺少伙伴,自美国立国以来,美国都是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芮恩施在那侃侃而谈的时候,李子诚的嘴角带着笑,但是心下却尽是嘲讽之味,芮恩施公使显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准备说什么,现在,自己只不过是给他下一个套而已,即然他如此的上道,那自己若是不趁机下手的话,恐怕还真对不起国人了。当然,这些话他是不会说出口的。反而在芮思施一番“正义”表白之后,语气恳切地说道:

“中国,尽管是一个远东国家,但是却十分信赖贵国的友谊,这并非仅只是对贵国主持正义的举动所带来的友谊,更多的却是因为,我们两国的价值观。”

恰如后世纪录片中的一些人相似,此时李子诚微微加大自己的声调,甚至连表情都变得有些激动,而激动中更带着一丝崇拜之色。

“四年前,革命者于1911年通过暴力手段成功毁掉了旧的秩序和旧的特权集团后,未能按照自己的宪政理想成功建立新的秩序。清政府垮台留下的省级权力空缺立即被新军军官、同盟会员、谘议局领袖和前清官员接管,各省独立组织自己的军队,推举自己的官员。这个破碎社会如何重建秩序?”

一声反问,李子诚认真的看着芮恩施。

“当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我们就是以美国的共和立宪政体为楷模,,我们要仿照美国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

相比于李子诚的激动,芮恩施却只是面带着丝许微笑,对于武昌起义之后的中国,美国民间是兴奋非常,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美国价值观”的胜利,可是对于美国政府而言,他们所看到的却是混乱,相比于革命,美国更倾向于改革,当然这是为了美国在华的商业利益,不过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对于美国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商业利益。

“不可否认,直到现在,我们的效仿都是失败的,在革命之初,一部分人把注意力放在美国已经运行的宪政制度上,另一部分人呢?更关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大会制,他们都忽视了美国革命最关键的一环,也就是美国宪政得以确立的环节:1787年成功地制定了联邦宪法,正是这部宪法把美国独立的13州联合成一个国家,为美国奠定了永久的宪政基础,美国革命至此才圆满结束。”

此时,李子诚的话中多少含有几分诚意,而不是一味的“外交言辞”。

“必须承认,制定一部优良宪法需要一个特定的时刻,这个时刻,国家大事由一批优秀的爱国者主持,他们持有相同的民主共和政治理念,并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对于一个国家,这个时刻不可多得。正是由于制宪尝试的这种性质很不稳定,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反对经常制定新宪的主张。这个幸运时刻曾在美国制宪时出现过。1787年,美国的开国元勋都还健在,他们的声望正如日中天,他们都是毫无疑义的爱国领袖,此时他们还没有被党争所分裂,在立宪原则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因此,对美国来说,这是受到上帝特别垂爱的时刻。这部宪法凭着它所表达的政治公理和自身的优越性,在1788年9月已被11个州批准,而按照规定,有经9个州批准后宪法就已生效。”

在李子诚提及这一段美国早期建国使的时候,芮恩施的神情微微惊异,别说是眼前的这个中国人,即便是他这个美国人对些也不见得非常了解,而眼前的李子诚却在那里如一个历史学家一般的历数着美国的成功根本,这不能不让他产生惊讶之心,同时也因此产生了一种意识——眼前的李子诚,和很多中国人表面上的学习美国不同,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国成功之处在于什么,反倒是眼前的这个人……

“以对国家根本**的认同为基础,美国有了一个全国性政府。在当时看来,将从来没有过统一历史、而且存在严重利益冲突的13个小共和国结合为一个国家,简直无法完成。这个时刻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的中国也出现过,虽然不如美国那么机缘巧合。宪政思想自康、梁维新变法以来逐步深入人心,到这时,无论是革命党人,还是以前的君主立宪派,都对宪政有了坚定的信念。革命的爱国者尽管在全国还不拥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但发起制宪大会由于顺乎民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此时,权力争夺战尚未展开,根据普遍原则制定宪法,此其时也。可以预见,通过制宪和随后启动批准宪法程序,不但推迟了争夺最高权力的时间,而且在全国普及了宪法思想,有利于加强宪法权威,对一些人而言说,挑战被全国人民批准的宪法,比起挑战权威性不足的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要冒大得多的风险,遇到大得多的抵制。更重要的是,制定宪法将引导人们认同宪法的权威,而不是认同袁世凯的权威。

可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此时没有想到利用宪法解决统一问题,占据了革命者头脑的思想是以强力统一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悲哀!”

话到此处,李子诚的神色中多少总带着些许无奈之意,而听出他话中意有所指之意的芮恩施到是没说什么,只是在李子诚沉默之后,不无赞同的说道。

“总理阁下,也正因如此,在美国国内,很多期待中国富强的人们都希望中国能够制定一部真正的宪法,一部被全国认同的宪法,并以此作为政府事物的开端!”

芮恩施适时的提出他的建议,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制定一部宪法,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他并不清楚,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对于美国政府而言,通过制定宪法去影响这个国家,却是美国所乐见的事情。

听到他的建议,李子诚微笑道:

“谢谢你的建议,公使阁下,我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的一点,我将在未来的一年内,不遗余力的帮助中国确立真正的宪法,而且……”

从桌面上拿出一份呈文,尽管和芮恩施的对话用的是英语,但李子诚却知道,眼前的这位是位“汉学家”,他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自然能看得懂中文。

“呈请大总统成立宪法制定委员会!”

虽只是看了一眼,但芮恩施的眉头还是微微一跳,这……这或许是他在最近得知的最有价值的一个情报了,而且是由对方主动提供的。

“总理阁下,您的意思是,贵国将确立宪法?是由国会吗?”

芮恩施的心脏微微跳动一下,他意识到对他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机会,这是一个将他个人同这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机会,正如“治淮工程”一样,听说,中国人还准备在淮河出海口树立一座他个人的雕像,而眼前的这个机会呢?却有可能……

“当然,宪法只能由国会审议通过,并经由全国各省通过才能成为中国的根本**。但鉴于中国的国情,同样考虑到与贵国的特殊关系,仍望贵国能积极参与我国的制宪活动,并给予我们充分的支持,这不仅仅是中国提出的要求,同样也是亚洲第一共和国,向世界第一共和国提出的请求!”

随着李子诚的话语,尽管不断的让自己冷静下来,但是芮恩施发现自己却无法拒绝这个“诱惑”——将自己同一个国家剥离的诱惑!

“这一点请放心,只要贵国需要的话,我们愿意在法律方面提供任何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

声音微微一扬,芮恩施又特意强调道。

“如果可以的话,我个人非常愿意促成我国政府向贵国提供一笔贷款,以用来推进中国的制宪事宜,以及现代法律体系的建设!”

芮恩施的回答让李子诚在心下冷笑一下,果然,对于美国,这么一个刚刚从“少年”成长为“青年”,急欲在世界舞台展现他的影响力的国家,现在的这么一个深度影响一个国家的机会他们是不会错过的。

“可是,公使阁下……”

犹豫着,李子诚凝视着芮恩施,在沉思良久之后方才开口说道。

“尽管,我个人希望中国尽快确立宪法,并且制定相对完善而且现代的法律体系,但是,考虑到我个人的影响力,以及中国的现实问题,我需要更为广泛的支持,所以,我希望贵国能够在一些问题上给予我支持,以提高国务院的影响力,从而顺利的达成这一愿望!”

忽悠!

直到芮恩施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后,李子诚的脸上方才慢慢浮现出一丝笑容,这个时代的美国外交官与后世的美国外交官不同,他们没有后世美国外交官那种“大国气息”,事实上,这个时代的美国人甚至外交官,在欧洲列强的眼中甚至可以用幼稚来形容,而在后世反思之中,这个时代的美国外交官和美国政府显得有些“理想主义”,虽不尽然,但是美国的外交官的确和英法德这样的传统列强有所不同,他们或多或少的总带着些理想主义色彩。

而在这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美国政府所获得有关中国政情进而作为其对华政策的依据,主要信息还是来自于当时驻华使馆人员的报告,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可以说深受驻华使馆人员个人态度的影响,而现在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借芮恩施去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制定。

这是第一步!

在心下默默着的念叨之余,李子诚却从办公桌上的文件筐中取出一份财政部递交的文件,文件的机密等级依然是最高等级——第六级机密,在国务院的保密体系中,这是最高级别的机密,按照规定,只有国务总理和相关部门总长、次长才有权查阅。

看到那份机密等为六的文件,李子诚先是一愣,在过去的两月,财政部一直在为另一个问题烦心,现在陈澜生递过来这么一份文件,肯定有他的用意。

“应该是三行的官司!”

心想着,李子诚便打开这份机密报告,可不过是刚看抬头,他整个人便愣住了。

“请求立即解除安格联海关总税务司一职!”

看着报告,李子诚的眉头却是不时的跳动着,虽说改定新约、关税自主、废除治外法权无不是自己正在准备做的事情,可是解除海关总税务司的职务,这,在中国可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准确的来说,是头一回有人试图想去挑战海关总税务司的权威,从赫德时代起,这个职务似乎就是一个禁地,尽管这一职务是由外国人担任,但中国政府也有“任命权”,可事实上,这一职务却是由上任总税务司“推荐”的。

而现在陈澜生刚到财政部,那边还没把“三行之争”的问题解决好,这边却寻思着要去动海关总税务司这块“硬骨头”,实在是有点……这会李子诚还真不知道,陈澜生是胆大包天,还是……

终于,李子诚还是没有继续看下去,而是直接拿起桌上的电话。

“接财政部总长办公室!”

分钟后,李子诚挂上了电话,这事件报告很难能说明白,还是让陈澜生亲自来向自己解释一下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