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3章 嘱咐(求月票!)

新纪元1912 第3章 嘱咐(求月票!)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7:49 来源:笔趣阁

百书屋 全文字 第3章 嘱咐(求月票!)

清宣统末年,为了迎接访华的德国皇太子,清外务部在宝源局的旧址上兴建了迎宾馆。百书屋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迎宾馆专门用作迎接国宾,相当于现在的国宾馆,是当时北京城内最豪华的西洋建筑。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开始宪政改革,袁世凯被任命为清政府内阁总理,从河南老家进京后的袁世凯将内阁政府设在石大人胡同迎宾馆内,此后不久袁世凯便将家眷接来北京,和他本人一起入住迎宾馆。

民国元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也就成为了临时大总统府。元年8月24日孙中山抵达北京会晤袁世凯,为了表示尊敬,袁世凯迁往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居住,将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作为孙中山的临时行辕。年9月18日孙中山离京,袁世凯下令将东堂子胡同的北洋政府外交部迁往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从此石大人胡同改名外交部街。

而在民国四年春节刚过,位于迎宾馆的外交部受大总统的要求从迎宾馆迁出,迎宾馆再次恢复他的本貌——迎宾馆,短短数月后,迎宾馆再次更名为——国务总理官邸。

清晨,当京城的上空的鸽鸣响起的时候,在总理官邸二楼的起居室内,李子诚很早便就起床了,在吃完简单的早餐之后,便沿着楼梯走到了一楼,他的办公室设在一楼,正好面对官邸的那座西式的后花园,无论是这座官邸或是花园都是由西方设计师设计的,相比于中式园林,这种法式的园林,反倒更自在一些,偶尔闲时,李子诚甚至会在后花园内,坐在躺椅上晒会太阳。

当然,现在这么热的天气,并不适合晒太阳,在这个盛夏,李子诚更愿意呆在室内,在中央冷气机的作用下,室内的温度只有二十六度,很宜人的温度,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很多人觉得,在总理官邸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就在李子诚站在窗边,看着后花园喝完一杯茶后,总理办公室秘书长张一麟适时进来说:

“阁下,特勤局的李四勤局长已经来了。美国公使将在今天十点左右上午同您见面。”

特勤局,那是李子诚在宣誓就任总理之后,任命国务院班底的同时,由新任财政部总长宣布成为的“以打击伪币制造”为宗旨的机构,而成立这一理由的原因非常简单“国内“洋铸”、“民铸”铜元泛滥成灾”,虽说此时洋铸假铜元已渐渐退出市场,但其却远无法同民间私铸铜相比,首先,“洋私”的主要流通范围是从北到南的沿海地区,其次,“洋私”的成本还是要高过中国的民间私铸,何况“民私”的流通范围遍及全国绝大部分省份,而且造假者也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而民间私铸的主持者因政府打击造假力度有限,没有典型案例,而且又因造假者十分隐蔽,而且往往与当地官府、豪强互相勾结,难以明确判断。这种状况发展到民国时期更加严重,因为军阀本身往往也是造假的支持者、参与者、获利者。且国内“民私”的制作者,主要是商人、豪强地主、黑社会组织、地方军阀,他们之间往往还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关系。百书屋 全文字无广告

而早在去年,中央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准许旧铜元在一定期限内仍暂作辅币,拟由造币厂会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按其所含纯铜以生铜价格收换。在李子诚就任国务总理之后,即在第一时间,利用“国币条例”签署命令由财政部成立“特勤局”以打击国内“假币”。

因之前情报措施得立,不过只有数百名职员的财政部特勤局,在宣布成立的第三天,即先后破获六起“私铸”大案,涉及金额多达数百万两,而直接结果导致陆军部被迫解除涉及其中的一位师长、三个旅长的职务,通过司法部没收非法所得,财政部获得多达四百八十万两“非法所得”,而这笔钱则直接被李子诚以工商部的名义,投资迁安钢铁公司。

在外人看来,“打假”是李子诚入主国务院之后烧起的第一把火,当然他们也看到因“假币案”,在浙江、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等省更有多达数十名地方官员被内务部撤职查办,而内务部随后更跳开地方,直接任命地方官员,而那些地方官员大都是当地国社党人。

“打假为假,抢官是真!”

对此外界多如此评价,可面对这些言论,李子诚只是一笑了之,在外人眼中,他们只看到国务院各部的配合,却没看到在配合之外的东西,比如“财政部特勤局”,这个虽由财政部设立,其局长却直接向国务总理负责的机构。

成立不过两个月,借助“打击假币”财政部特勤局便在全国每一个省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又从最初不到五百名职员,发展到现在的两千余人,现在,特勤局已经成为国务院直属的情报机构。

这是国务院建立的第一个情报机关,完全跳开了陇海公司保安部,而是“国家”的情报机关,尽管他的人员大都是直接从保安部“转聘”。

“好,让李局长进来吧。”

身形显得有些瘦削的李四勤一进办公室,便从皮包里掏出一些资料,平铺在总理的办公桌上,他简要地综述了一月来搜集到的情报:

“在过去的两个月,按照您的安排特勤局除去集中力量对国内各省的假币制造、土匪、地方势力进行了严密的监视之外,我们亦加强了对各国尤其是英、美、法、俄、日五国驻华公使馆的监控,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值得注意的动向。”

看来对这个结果,李四勤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各国公使馆的监控,只能依靠一个手段,那就是电报密码的破译,尽管早在两年前,保安部的培训学校,就开设了密码学专业,并从国内招聘数学专材学习密码破译,并建立起一只相对有效的密码破译队伍。

在特勤局成立后,保安部第六处直接并入特勤局,但是,在破译各国外交电报的事务上,依然碰到不少技术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破译人员不足,而这一问题却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特勤局的请求下,就在半个月前,李子诚批准了一个计划。

“8月1日,在公使团宴会上,国务院外事长顾维钧透露出“改订新约”的意向,随后各国公使馆即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国务院制定的“改订新约”的内容……”

在提及此事时,李四勤微微抬眼看了一下少爷,如果没有少爷的支持,国务院绝不会把“改定新约”的内容外泄,尽管明知道那份“密件”的内容有很多虚假的地方,但“外泄”无疑于泄露了国务院的部分底线,以及国务院的计划。而现在,让人无奈的却是,尽管计划获得了成功,但是却没能获得足够的回报。

“随后,依如计划,各国公使馆在获得情报后,即向本国发出密电,因内容是由我方设定,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各国驻华公使馆90%以上的外交密码,掌握了美国全部的外交密码。”

提及特勤局的“成功”,李四勤不仅没有一丝喜色,反而愈发显得忧心忡忡,各国的反应,实在是超出了他最初的意料,而这种变化,却不是他乐意看到的。

“但目前,各国却未作出太大反应,根据业已掌握的情报显示,各国对于国务院涉足外交,持怀疑态度!。”

李四勤的汇报,让李子诚皱着眉头问:

“你是指他们怀疑国务院无法主导“改订新约”,他们认为这是假的?”

假的!

他们的这种心理,那里是把中国当成一个正常的国家,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甚至连提出“改定新约”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提什么“府院之分”了,轻蔑,无论是对国家,或是对国务院,对自己,他们的这种态度,都是十足的轻蔑之意。

“他们认为,国务院是在试图试探各国的底线,只是一次语言上的试探,而不是实质上的行动。”

稍作沉默,李四勤又补充道。

“总理,也许咱们应该在这件事上,和各国举行一次会谈,直接告诉他们,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同时,还应该和外交部取得一致。”

沉思一会儿,李子诚才看着李四勤说道。

“继续关注各国公使馆的情况,嗯,那件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看着李四勤,李子诚的眼中带着些许期待。那件事对于国务院、对他自己来说,都可以说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但获得成功的话,国务院目前所处的“劣势”就会从根本上改变。

“我们已经选定了一个目标,现在正在安排特工渗透目标之中!”

点点头,李子诚的声音微微放低。

“这件事一定要注意保密,这关系到很多事情,关系到我们的和国家的将来,明白吗?”

在提及“将来”时,李子诚特意加重了语气,那件事太过重要,可操作那件事,又涉及到太多方面的利益,甚至会损害很多方面的利益,这就要求特勤局必须要做好保密工作,如果不无做好保密工作,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前功尽弃,甚至如果事态严重的话,自己这个总理恐怕都得“下野”。

“请总理放心,这件事一定会严加保密!”

保密,对于特勤局而言,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充分保密,就像现在,李四勤可以肯定的说一句,除非他愿意,否则国务总理官邸的任何情报都不会外泄,特勤局不仅负责直接行动,同样也负责总理官邸以及国务院所属五部的安全工作,对于保密工作,根本就是轻车熟路。

“嗯!”

点了点头,对于特勤局,李子诚倒是没有怀疑过,见已经没有什么需要交待的事情,于是便挥了挥手说道。

“好了,阿四,你先回去吧,一会美国公使马上就要来了。”

在阿四离开办公室后,李子诚再一次起身站到了窗边,透过玻璃窗看着窗外的草地时,脑海中却在思索着阿四提出的那个建议。

向他们发出信号?

显然阿四的这个建议是在建议自己直接向那些列强公使提出“改订新约”的要求,除非自己直接提出,否则他们压根就不会把这件事当成一个事,如果他们不能认真对待,自己就很难获得进一步的情报。

无法获得情报,就无法掌握各国对于中国“改订新约”的态度和底线,而不能掌握这些底线,那么在提出“改订新约”之后,至少基础条件只能依靠推测,尽管无论是国务院外事处或是外交部的那些外交官在各国公使的眼中,都是“狡猾、难以对付”的职业外交官,可这种关系到国家根本权益的谈判,却容不得任何失误,任何失误都有可能让自己抱憾终生!

要想一个办法!

“芮恩施……”

突然,李子诚想到即将和芮恩施举行的会谈,今天的见面原本是为了另一件事情,“治淮贷款”,自“胶澳事变”之后,“治淮贷款”就一直被袁世凯挪用充当编练边防军的军费,而这一挪用却是在美国同意下进行的,现在,之所以约见芮恩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同其商讨恢复“治淮贷款”的用途,以作到专款专用。

也许可以利用今天的会面,向芮恩施透露一个信号,甚至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试探美国方面的态度,如果所记不差的话,在历史上,十几年后的“改订新约”运动中,南京政府正是通过远交近攻的方式,以美国为突破口,取得了“改订新约”运动的成功。

看来,这件事要朝后推迟了!

“一麟,看一下芮公使到什么位置了,我到官邸外亲自迎接他!”

!@#

百书屋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