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飞燕伏龙传 > 第三百一十一章 朝堂辩将

飞燕伏龙传 第三百一十一章 朝堂辩将

作者:步留印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0:44 来源:笔趣阁

建文帝听了点了点头,这时黄子澄接着说道:“老臣以为乘此大军气势正盛之际,不如叫李景隆加速前进,趁燕王刚刚大胜耿炳文而庆贺没有准备之际,一举剿灭燕王叛军为上策!”

不一道长听了连忙说道:“皇上不可!燕王虽然刚刚大胜耿侯爷,但燕王他自幼也跟随太祖洪武皇帝打江山,胸有韬略,恐怕此刻早有防备!”随即又对黄子澄说道:“黄大人,若是李景隆真的能够一举剿灭燕王叛军那是再好不过了,可是黄大人你想过没有,那燕王生性狡诈,不说他这些年私自招兵买马拥有众多军将,而且手下又有许多善于行兵布阵多谋善断之人,打了胜仗自然庆贺,但庆贺之余未必不会防备朝廷大军再次征讨,况且北方一向又是燕王镇守之地,若是我军贸然北进,恐怕会中了燕王诡计,到时候……”说着话心中担心惹怒建文帝,于是后面的那句到时候朝廷就危险了就不敢再说下去了。

建文帝听了心中有些不悦,道:“不至于吧,朕看是道长你有些多虑了!”

不一道长听了一愣,连忙说道:“皇上,并非是老臣多虑,而是老臣这一年来多次和燕王打交道,深知燕王的秉性,况且耿侯爷也觉得李将军率军贸然北进,于我军是极为不利的!那耿侯爷可是当年追随太祖洪武皇帝打江山的老人,行军布阵自然有一番道理!”

黄子澄听了有些不屑的说道:“不一道长,那耿侯爷虽然是追随太祖洪武皇帝打江山的老人,当年为了咱们大明江山也的确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哎!可惜如今耿侯爷年老体迈,再也不复当年的雄风了!如今燕王起兵造反,皇上封他为大将军,率军讨伐燕王,却兵败真定,致使朝廷损兵折将,丢尽朝廷的脸面!”

不一道长听了连忙又对建文帝拜道:“皇上,正因为耿侯爷兵败真定,更说明燕王用兵诡计多端,所以咱们更要小心应对方为上策!”

黄子澄听了冷笑道:“这是怎么了?不一道长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胆小怕事了?”

不一道长没有回答他的话,直接和建文帝说道:“皇上,那耿炳文耿侯爷乃是当年追随太祖洪武皇帝打江山的人,向来有勇有谋,像他这般久历沙场的老将尚且都不是燕王的对手,足可以看出燕王的狡诈,因此还需谨慎应对才好!”

黄子澄道:“不一道长你一口一个耿炳文曾经跟随太祖洪武皇帝打过江山,难道那李景隆就没和太祖洪武皇帝一起经历过血雨腥风吗?”

不一道长听了一愣,道:“这……这……”他知道李景隆年轻时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看重,于洪武十九年袭爵曹国公。他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后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也算是和他与耿炳文一样是和太祖洪武皇帝一起打江山的老人了,故此一时语塞。

黄子澄借机又说道:“李景隆幼年熟读兵书,深谙兵法,当年就深得太祖洪武皇帝的器重,如今燕王造反,耿炳文又不堪重用,致使朝廷大军兵败,如今他李景隆正是朝廷可用之才,兵法有云,用人之道贵在用人不疑,用兵之道贵在神速,眼下李景隆正率军极速北进讨伐燕王,朝廷理应鼓励支持,而非朝令夕改,自挫锐气!”

不一道长听了还要分辨,一旁站立的米锦见了连忙闪将出来,抢先说道:“皇上,微臣听说燕王派人抢了朝廷为征讨燕王而派楚雄飞四处寻集的上万匹战马,这样一来燕王得了朝廷的上万匹精良战马,军势大增,而朝廷损失这么多的战马,一时之间又不能凑齐这么多的战马来为李将军所率朝廷大军补充,唯恐朝廷大军和燕王叛军力量悬殊,微臣以为还是听从耿侯爷以及不一道长的建议,暂缓李将军率军北进!”

建文帝听了瞧了一眼米锦,暗自思量沉吟不语,黄子澄听了冷笑道:“米大人这话说的可有些长他人志气,灭我自家人的威风了!纵然是燕王夺了朝廷的上万匹战马,可我朝廷大军兵多将广,没有那上万匹战马,照样有五十多万兵马,再说那燕王毕竟是一个小小的藩王,岂能与朝廷相提并论!”

不一道长听了连忙说道:“黄大人这话说的未免有些太轻敌了!”

黄子澄听了心中不悦,这时一旁又闪出一个四十多岁的白面大臣,对建文帝躬身口称万岁。

建文帝见了说道:“方爱卿有何建议?”原来那白面大臣正是方孝儒。他是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后,遵照太祖朱元璋的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

这时方孝儒说道:“臣以为米锦米大人说道有道理,燕王狡诈、诡计多端,又夺了朝廷上万匹战马补充燕王叛军力量,朝廷不得不妨,万不可大意,掉以轻心!”他的话刚说完,一旁又闪出齐泰来。

齐泰对建文帝躬身拜道:“皇上,臣也觉得米大人和方大人说道有道理,李景隆虽然剿灭燕王叛军之心可嘉,但率军北进孤入,似乎有些贸然!”

建文帝听了有些拿不定主意,迟疑的说道:“这……”

黄子澄一旁听了心中顿时恼怒,暗骂道:“这帮人一口一个贸然北进,哼!说白了还不是看我举荐了李景隆为大将军,生怕李景隆一举剿灭燕王叛军,得了大功,就一个劲儿的左右阻拦为难!”于是赶紧上前拜道:“皇上,万不可听从他们说的,胜败乃兵家常事,耿炳文兵败真定,是他统兵无方,他败了,不代表朝廷就对付不了燕王,虽然朝廷的战马被燕王夺了,可这样伤不了朝廷的筋骨,纵然是朝廷没有那上万匹战马,朝廷大军依旧能够打赢燕王叛军,平息燕王叛乱之祸。如今李景隆率军北进,志在必得,万不可此时阻拦,自乱阵脚,致使朝廷大军军心大乱!”

不一道长分辨道:“黄大人,不可忘了耿侯爷真定新败之事!”

黄子澄听了连忙反驳道:“耿炳文领兵无方,才使朝廷大军兵败真定,难道一个耿炳文战败了,朝廷就吓破了胆了吗?若真的那样,朝廷何必还要削蕃!”说完一脸怒容的瞧了一眼不一道长以及方孝儒、米锦和齐泰,冷哼一声,接着说道:“耿炳文统兵无能,败给燕王,并不代表李景隆也和耿炳文一样无能,一样会败给燕王叛逆!”说着双膝跪地,对建文帝说道:“皇上,李景隆自幼熟读兵法,深谙用兵之道,臣敢以一家性命担保,李景隆此次率军出征燕王叛军,定能成功,打败燕王叛军,平息燕王叛乱!”

建文帝听了点点头,道:“黄爱卿请起!”

黄子澄听了连忙说道:“多谢皇上!”说完起身来,心中明白建文帝是支持李景隆率军北进的,不免有些得意的瞧向不一道长和米锦、方孝儒、齐泰几人。

不一道长也瞧出建文帝的心意,但他仍不死心,还要力劝,但还没开口,建文帝早已说道:“众位卿家不必争吵了,朕自有主张!”说完看看满朝文武官员,接着说道:“李景隆乃是朕钦点的大将军,如今大军北进讨伐燕王,不可朝令夕改,自乱军心!”

不一道长等人听了心中长叹一声,但也都知道皇上心意一定,李景隆率军北进之为以及无法阻拦。

黄子澄听了则有些洋洋得意,沾沾自喜,暗道:“你们就瞧好吧!等待李景隆率军征讨燕王叛军得胜归来,我也是举荐有功,看你们还有何话可说!”正美美的想着好事,就听建文帝接着说道:“至于朝廷的那上万匹战马被燕王夺去,那也不妨,对了,不一道长你不是说云南万马堂的堂主叫什么来着?”

不一道长听了连忙躬身回道:“启奏陛下,云南万马堂的少堂主名叫马不平!”

建文帝听了微微一笑道:“对、对、对,是叫马不平,道长你不是说马不平也善于养马,而且他也答应帮助朝廷对抗燕王了吗?而且朕听楚雄飞回报说他寻集战马时就是把马匹暂养在万马堂的,况且道长自己也说已经安排马不平去为朝廷挑选战马了,既然如此,咱们马上派人再到云南万马堂,叫马不平再替朝廷寻集战马,以补充朝廷大军力量!”

不一道长听了暗道:“皇上毕竟年轻,寻集宝马良驹岂是一朝一夕就可为的,哎!那楚雄飞楚老英雄所寻的都是精良宝马,又经一番驯化方才练成的战马,此番一股脑儿的被燕王夺走,再想寻的那样的上万匹战马,谈何容易!”但嘴里却不敢明言。

黄子澄也随着建文帝的话说道:“不错,如今朝廷正在全力以赴的剿灭燕王叛乱,咱们都要同心协力,道长虽然咱们于此次李景隆率军北进讨伐燕王之行,意见相左,可咱们对于皇上撤蕃之令却是共同拥护的,如今燕王造反,咱们忠于皇上,誓死要剿灭燕王叛军之心也是一样的,故此还望道长以及各位大人不要因为咱们一次的意见不同而误了朝廷和皇上的大事!”

不一道长听了心中虽然有气,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