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生存危机 > 第395章 状元孙铭!

明末之生存危机 第395章 状元孙铭!

作者:流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4:27 来源:笔趣阁

或者说崇祯帝是故意为之么?就想要让孙铭当孤臣么?很有可能啊,从横空出世到现在,小孙大人就是个熊孩子。似乎根本不是崇祯帝能够掌控的,偏偏熊孩子才华横溢能力爆棚,崇祯皇帝想要用他却又担心他天生反骨。

所以才要把他打造成孤臣一枚!不只是蒋德璟这么想,连蔡国用也想到了这一点。否则以崇祯帝的精明干练,是不可能捧杀这么一个人才的,谁不知道人才难得?

两位老先生暗地里交换一下眼神,彼此都明白心中咋想的,这种事不是他们可以左右的。圣心如海呀,而他们不过是陛下眼中的小虾米,分分钟可以拿下被取代甚至……

别人可以装哑巴不说话,新任内阁首辅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不能:“回陛下!臣以为流官制可行!文官巡抚流官制已经二百多年的历史,成为我朝保证地方官廉洁的重要手段,军中流官制想必也会成为一大创举。”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不再说下去了?一帮武勋和武将看向徐阁部,这位要干嘛?想要祸水东引么?孙某人明明倡导文武双流官制,这位却把文官流官制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反而更加推崇军中流官制,老徐学坏了呀!

当初温体仁和周延儒在位,徐光启不显山不露水的,就像是一个好好先生一般。当他被崇祯皇帝推上前台,成为内阁首辅以后,老徐居然也开始给别人挖坑,也开始充当皇帝的鹰犬了么?

军中流官制么?总督京营五军营戎政襄城伯李国桢扬声道:“军队跟地方不一样,所谓的军中流官制尚要商榷,毕竟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乃是大忌。三年哥哥熟悉一支部队战斗力和军中官员品性,却又要离开进入全新的环境,如此对军队战斗力有减无增,此事还是要多多考量的好!”

还真是强硬啊!身为皇帝身边最重要的干将,京城近卫军的一把手,居然无视皇上对军中流官制的肯定。很显然他不是一个人的态度,否则绝对不敢跳出来反驳,果然皇上脸色不大好看了。

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一向各有自己的圈子,不同的是兵部的大佬被视为中间派。他们实际上是一帮武职文官,都是从进士进入兵部任职一点点升迁的,几乎跟军中势力没有什么瓜葛,故而一向被武勋和武将排斥在外。

果然兵部左侍郎王业浩忍不住跳出来:“流官制推广不应当分文武,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也不应只是针对文官。军中衙门同样有贪腐问题,同样需要流官制杜绝军中蠹虫,特别是卫所中的蠹虫!”

火药味十足啊!孙某人的一份答卷,居然引发朝中文武大臣的对峙,这搞事情的本事倒也一流!诚意伯刘孔昭扬声道:“今日乃是殿试的大日子,各位大人唇枪舌剑不妥吧?改日朝会再说不迟,还是坐等殿试结果的好,各位以为如何?”

说实话崇祯皇帝引发文武官员互相攻讧,绝对算不上是上佳的帝王之术,毕竟时机不对手法也欠佳。若是此时双方杠起来吵成一团,身为圣上的他颜面无光啊,毕竟今儿是选拔人才的大日子,诚意伯还真无愧于祖上智多星的称号。

就这一首连消带打,把双方的烟火气消弭于无形,就已经彰显政治智慧了。孙公子不知道,自己的卷子引发一连串反应,更不知道他的试卷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是考完了就回家等消息去了。

殿试放榜叫传胪,传胪在中极殿进行,读卷官在御前按钦定的一、二、三名依次拆卷,拆第一卷即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二、三卷亦然,随即在早已写好二、三甲进士姓名的黄榜上填上一甲三人,由尚宝司官员在黄榜上用印。

随着鼓乐声,执事官将黄榜卷好交付翰林院官,捧至皇极殿等候。皇帝由导驾官引导,由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乐,鸣放鞭炮,传胪开始。

这时贡士们早已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出奉天殿左门,在丹陛东朝西站立,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放定,传制官高唱:“有制!”

待众贡士跪下后高声宣读:“甲戌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三人依次为孙铭、刘理顺、吴国华!第二甲第一名杨昌祚、第三甲第一名田辟。”

历史上状元是刘理顺,这位是未来的理学大师,铭公子褫夺了他的光环,状元成了孙公子的囊中物。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许自己真的可以辅佐崇祯皇帝,改变明末的历史?

这一刻小孙大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最前面的铭公子率领众进士随着口令俯、起、四拜,一连串繁琐的程序过后,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扬声道:“状元孙铭授翰林院修撰,刘理顺吴国华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余人等静候吏部铨选。”

真累呀!翰林院修撰么?一步登天了呀!要知道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相当于四百年后市级领导,刚刚步入仕途就达到司局级干部,前世任何考试都是做不到的。

科举前小孙大人也是翰林院员工,不过那时候的他,只是翰林院内最基层的公务员罢了。小小的翰林院孔目而已,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罢了,不入流的小官员,连从九品都不是呢,现在高中状元后一步登天步入从六品的行列。

妥妥的中层领导了!翰林院修撰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而翰林院编修是正七品,别以为是个芝麻官,实则是个地地道道的地方父母官,若到地方去实权在握。

编修是个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别看在翰林院内部,修撰也好编修也罢,都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官员,但是这两个位子前途无量。孙铭三人再度跪拜:“谢主隆恩!”

今儿膝盖都要跪碎了,幸好终于到了仪式的末段,孙铭终于明白,国人注重形式主义乃是古已有之。执事官举着黄榜案出奉天门左门,将黄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众进士随出一起观榜,这一刻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