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七九一章 国野制

晋颜血 第七九一章 国野制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郎君,你真狠心啊!”

“你的儿,发配往万里之外的蛮荒处所,天下怎有如此狠心的阿翁?”

轰的一下,大殿里炸开了锅,母亲们愤怒了!

是的,她们没法不愤怒!

自古以来,谁人不是享受儿孙弄膝之乐?可这家伙,是要活生生把自己的儿子发配往万里之遥的蛮荒,这一去,恐怕终生都不能见面!

即便荀灌,哪怕暂时和她还没关系,都现出了不快之色,也觉得杨彦做的太狠太绝。

不过荀崧和荀邃到底是人老成精,在最初的惊愕之色,都暗中叫起了绝。

一个王府以晋室为例,连同护卫、扈从、婢仆杂役极其家人,少则数千,多者上万,而王府是不交税的,等于生生从国家财政中砍下了一大块,以杨彦的年龄,这一生要生多少孩子?没人敢给他算这笔帐,但可以肯定,每年的供养钱粮不是个小数目,再一代代的传下去,如果不搞清洗,不生内乱,皇室的数目将庞大到难以想象,早晚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也就是说,杨彦的子孙,光是吃都能把一个诺大的帝国给活活吃垮。

现杨彦把他的子嗣封到海外,只是一次性给一笔钱粮,哪怕数量再多,也是一笔头交易,以后不用再给,相当于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杨彦的子嗣去海外立国,站不住脚,自然身死他乡,没什么好说,可一旦站稳了阵脚,立下根基,就可以一代代传下去,因是太祖亲子的原因,具有太祖血脉,将来中原王朝若有权臣谋逆,可以带兵回来勤王啊。

有名份,有大义,这几乎就回到了周朝,中原王朝形同于周天子,封出去的藩国是春秋各国,与千年前的周朝相比,无非是版图更大,人口更多而己,这就使得哪怕王朝衰落,权臣动手之前都要惦量惦量,以往的魏代汉,以晋代魏的禅让模式很难再行得通。

虽然勤王之后,也许皇位要更换了,可这对于杨彦根本不算回事,都是他的后代,谁当了皇帝,都要去他庙里,大呼着太祖磕头行礼。

如此一来,也许这杨家江山,真能实现秦始皇的宏图伟愿,万世流传下去,毕竟国内一旦生乱,会有外藩的旁枝来取代,外姓很难插上手。

正如王莽代汉,各路义军都要打着姓刘的旗号,才能名正言顺,而将来,杨彦的子孙分布在外,用不着别人打着杨姓旗号,国内生乱,会不请自来。

甚至华夏的正朔因有海外藩王存在,如芒刺在背,发兵剿灭既路途遥远,得不偿失,又没有名份大义,或有可能自己励精图治,代代贤明,不给海外藩王入主中原的机会。

这真是想的越多,越是心底发寒,荀崧和荀邃又纷纷倒了口凉气。

当然了,如果不存异心的话,一个大家族只要稍微谨慎些,跟着千年王朝,显然可以更好的保证家族的繁盛,荀氏就是这样的家族。

大明活的越长,对荀氏就越有利。

相视一眼之后,荀邃拱手道:“想不到杨郎竟然重拾周王室的分封制,先有春秋战国,后有汉朝七国之乱,亦有晋室八王之祸,本是不合时谊,但分封往海外,而非中土,倒是妙着,不过……海外蛮荒,民不服教化,只怕开拓起来会很艰难啊。”

杨彦点点头道:“道玄公所言堪是,现今的陇右,乃周朝狄之所居,齐鲁为东夷,江淮为淮夷,江南乃诸越居所,无一不是蛮荒,周朝历数百载,都能开辟,而今我大明,各种技术手段百十倍于周朝,开辟海外无非是距离更远,空间更大而己,周能行,明为何不行?

我打算推广周朝的国野制,诸王府扈从皆为国人,以当地土人为奴,亦为野人,国人以其丰富的物资和先进的文化吸引野人,使其对我大明生出向往之心,再授其礼仪,择其优者加入国人,给一个上升的渠道,让土人看到希望,以避免绝望之下暴乱生事,又可对国人更加忠心。”

“妙!”

“妙!”

荀崧和荀邃一瞬间就想透了个中关键,同时抚掌叫好。

实际上国野制看起来很古老,也很不合时谊,但是细细一想,这不就是英国在十七八世纪的殖民统治么?以先进的文化吸引当地精英,培养出一批香蕉人,对大英帝国忠心耿耿,比英国人还英国人,而周朝也是以制度文化优势,把野人逐步的归化为国人,为后来的秦汉大帝国奠定了基础。

现在杨彦也想做同样的事,当然了,这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他的有生之年,未必能看到大明帝国再次扩张的那一幕。

总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出去,任他搞,搞成一个个的独立王国没关系,都是他杨彦之的种,在华夏坐龙庭的是他的儿,在海外开荒拓土的就不是他的儿?再差再差,也不会差于现代的五眼联盟,同文同种,虽然内部有纠纷磨擦,但对外还是一致的。

杨彦是希望以国野制,也就是后世的殖民制度,把自己的种,把华夏人种散播到世界各地,既便是有剧变,他杨家的大明朝崩灭了,可华夏文明早已在全球各处落地生根。

不过席中的妈妈们显然不是这样想的,还在哭哭泣泣,一口一句,我的儿啊,你好惨啊,杨彦顿时猛一挥手:“别哭了!”

哭声嘎然而止。

杨彦这才道:“哭什么哭?鸟儿长大了,要振翅离巢,儿长大了,总有远行的一日,出去开疆拓土,做个国王,上头没人管,逍遥自在有什么不好?想老子当年,白手都能起家,而他们呢,有整个王府跟随,有何可担心?难道老子的种一代不如一代?”

荀崧荀邃暗暗摇头,这是当大王能说的话么?不过考虑到现在是家宴,而不是在朝堂上,荀崧也懒的劝谏了。

底下的崔玲抱着自己的儿子,抹着眼泪道:“郎君,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能一样么?中土再乱,也是中土,你有兵有马,最初挺了过来,就一路顺利了,而蛮荒两眼一抹黑,谁知道有多少层出不穷的危险呢。”

杨彦这次倒是露出了笑容,耐心解释道:“我明国的国力在十几年后,与今日也不可同日而语,难道我的子女我就不心疼,我会配给他们最精良的战士,最优秀的谋士与最先进的武器,你有何可担心?

再退一步说,我这和周王室的分封有何不同,武王诸子都分在了各处,为何我的子嗣就不能封往海外?你不要拿路途远近来说事,我大明有乘风破浪的大海船,周王室有么?我有宽阔舒适的四**马车,周王室有没有?所以啊,交通条件改善了,自然要去更远的地方。”

崔玲闭嘴了,被打压下了气焰。

杨彦得势不饶人,又道:“再说了,不愿意去海外,可以留在洛阳当郡王,辅理朝政,得享平安,但是封爵必须降等袭之,否则百年后,皇室或有可能庞大到数十万人,国家供养不起。”

姚湘与蒲玉是羌氐,又是妾的身份,她们有自知之明,自己的孩子不可能继承皇位,而且作为半个草原人,骨子里有股野性,向往着外面的广阔世界,因此杨彦所说的去海外开拓,反倒合乎她们的心意。

二女相视一眼,姚湘问道:“郎君,那将来孩子可以自己选地方么?”

“可以。”

杨彦点了点头。

姚湘一喜,撑起地图,对着一个点指了指:“我替孩子选这。”

杨彦一看,顿时满脑黑线,这个羌女倒不傻啊,居然选在了台湾,这可是附属大陆的岛屿啊,早晚杨彦会派军队过去开发,于是摇了摇头:“太近了,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