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五九七章 诸葛颐回京

晋颜血 第五九七章 诸葛颐回京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罗贤超字匡济的**~~)

明朝的邮驿,臭名昭著,其一是征收驿银,横征暴敛,累害于民,其二是支应驿差敲诈勒索,营私舞弊,口碑极差,很多历史学者只看到了崇祯开除李自成,却受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影响,有意忽略了李自成的工作环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驿站里的驿丁驿卒几乎就没有良善之辈,哪怕崇祯不裁撤,也早晚会出问题。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权属混乱,驿卒受布政使和按察使管辖,本身就已政出两头,又是兵丁的身份,令出多门,反而没人去管,以致于驿卒多由地痞流氓充当,形成了恶性循环。

近现代的邮政则不同,军民严格分开,是半官方组织,以盈利为目地。

杨彦点点头道:“孤正有此意,可于各城设立邮局,方便民众收信取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再考虑到民众的识字率不高,还可以雇佣些落魄文人长驻邮局,代为书写阅读书信,至于政令和军情,依然采用六百里加急传递,与民用邮政严格区分开来……“

杨彦又详细的阐述了邮政、邮票和邮戳的概念,听的在场的几人似懂非懂,却又隐隐觉得邮政的意义不仅仅是传递书信那么简单,还可以促进民众的流动和交流,或许可以深刻的影响一个时代。

本来各个封建王朝,讲究以静致动,把民众约束在土地上,才是最好的治国方略,可是别忘了,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员大流动的特殊时期,连士人自己都东奔西跑,逞论普通民众?

因此对于流动并不排斥,而发展工商业,也需要让人员和信息流动起来。

崔访沉吟道:“老夫明白了,按大王所说,邮政理该于民有利,并可通过费用的收取,贴补开支,或还有盈余,此事可行,不过老夫仍是建议,大王可先建一条由洛阳往郯城的邮路,试行运营,再观后效。”

崔访到底年纪大了,执政风格偏于谨慎,这恰好和杨彦形成了互补,杨彦对崔访还是很满意的,老成谋国,说的便是这类人。

杨彦道:“便依崔公,待今年秋季招考之后,可于考生中择优设立邮政总局,争取于年底开始运营,来,咱们再商讨下,还有哪些疏漏需要注意。”

……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见解的时候,诸葛颐也回到了建康,看着那熟悉的门楼,心里百感交集,他是太兴四年被王邃征往下邳赴任,本以为一两年可回建康升迁,却是没料到,这一去足足五年,亲眼见证了淮北的天翻地覆变化,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有了重大改变!

去下邳之时,诸葛颐年及四旬,如今已是四十有五,颇有些少小离家老大还的感慨。

“大兄,大兄!”

这时,城门处传来了激动的呼唤,诸葛颐一看,正是自己的亲弟诸葛恢,并有三子,诸葛甝、诸葛虪与诸葛衡,与老友羊鉴和王彬正陆继下着马车。

“哈哈,道回兄啊道回兄啊,想不到你我下邳一别,有生之年尚有重逢之日啊!“

待得近前,羊鉴哈哈大笑,透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是的,无论当初在下邳是如何的勾心斗角,但是下邳已经被明军攻下,王邃也病故,羊鉴因失城之责,赋闲在家,什么都成了过去,此时见着诸葛颐,确是欢喜。

”拜见伯父!“

诸葛恢三子也齐齐向诸葛颐施礼。

”好,好!“

诸葛颐连连点头,目中隐有泪光闪动,他无子,二弟的子嗣被他视为己出。

“咦?”

王彬却是讶道:“道回兄,你怎身着官服?”

众人也留意到了,现出了讶色。

明国在官服上未作改动,与晋室一样,文官着黑袍,武将着皂袍,品阶由冠帽区别,这套服饰从汉朝传承至今,足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不象后世有各种补子图案显示身份。

杨彦觉得这种官服古朴、简洁、省钱,因此未作改动。

“哎~~”

诸葛颐重重叹了口气:“说来话长,老夫已投效了明国,被明王任为谒者仆射,出使建康,收集晋室五主的遗物以作衣冠冢……“

”这……“

随着诸葛颐的诉说,众人一脸呆滞,这就投敌叛变了?

难怪明王会把他放回来呢。

王彬和羊鉴又多交换了个了解的眼神。

诸葛家向来有狡免三窟的传统,如诸葛亮仕刘备,诸葛谨仕孙吴,诸葛诞仕曹魏,而今诸葛恢仕晋,诸葛颐去仕了明国,这难免不让人往那方面想。

在错愕之后,王彬哈哈一笑:“道回兄平安就好,阿龙兄得知道回兄回来,喜不自禁,奈何身体微恙,特让我前来迎道回兄过府一叙,请!”

在外人眼里,诸葛氏、羊氏与琅琊王氏是一体,王导有请,倒不突兀,刚好诸葛颐也想见见王导,于是拱手道:“那就有劳了。”

一行人登上车马,向城内驶去。

……

王导年及五旬,性情温和,崇尚中庸,这几年来,又近乎于投闲置散,索性修心养性,外貌竟如四十许人,一袭白衫,目光明亮,简简单单的站门外等候。

“哈哈,诸葛道回,来来来,快过来!”

见着车马陆续停靠于道旁,诸葛颐从车里钻出之时,王导立刻高兴的挥手唤道。

“见过阿龙兄!”

诸葛颐快步上前,深施一礼。

“不须如此,不须如此!”

王导拉住诸葛颐,细细打量了一番,才笑道:“昔日小儿竟一飞冲天,着实出乎我等意料,道回先进来,给我好好讲讲明王其人其事。”

“正当如此!”

诸葛颐随着王导向里走。

琅琊王氏的府宅占地极大,一片片的园区,居住着一位位的核心族人,王导领着众人缓步行走,向诸葛恢三子随口介绍着沿途景致,三人聚精会神的倾听着,目中隐现羡慕。

不知不觉中,已是过了几处回廊,一座花拱门出现,上书金梁园三字。

金梁园位于王宅后部,占地宏广,由淮水至青溪,皆为此园范围,园内松柏遍植,绿竹成林,杂以各色果树,亭台楼宇隐于其间,檐下四顾,景致各不相同,天生清雅妙趣,美不胜收,而站于园中眺望,可见白鹭洲,二水中分,洲上遍植柳树,风景如画,时而有白鹭盘旋飞过,当真是人间仙境。

“诸位请随意落坐!”

王导早已命人在园内摆上几案,这时笑着伸手。

身周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仿佛洗去了红尘浊气,心胸无比开阔。

众人纷纷落坐,当然了,明面上还是由王导居主位。

待娇俏可人的小婢女奉上清茶之后,王导问起了明国见闻,毕竟由诸葛颐这亲历者道出,与由各路情报分析而来的结论相比,深度与视角又不同。

“说来惭愧啊,老夫自被明王俘获,心中悲苦,终日饮酒寻醉,后明王怜之,欲送我回建康,老夫自觉无颜再见江江东旧人,遂未允,及至明国建立,才心有触动,再到明军收取宛洛,南下荆襄,屯兵于长安五十里之外,方才警醒,或许这天下真的要变了……”

诸葛颐也不隐瞒,从自己的心路历程说起,以及明国的各种现状,甚至还包括郗鉴在背后对杨彦的诋毁,也是一一道出。

郗鉴对杨彦一直是不满的,他当年聚众数万,一心过江,被杨彦算计,接连大败,更是差点病死,最后竟生俘回了郯城,要说没点怨气是不可能的。

杨彦也不管他,郗鉴这种人成不了大事,任他骂,还能给人留下宽厚的美名。

席中诸人均是用心倾听着,从诸葛颐口中道出的明国,更加符合士人的视角。

这一讲,就是大半个时辰,诸葛颐有如话痨附身,事无巨细,喋喋不休,各种掏心窝话一古脑儿的掏了出来,光是茶水就喝了好几盅,直到婢女奉上了桃子、李杏等时令鲜果,才以一声叹息告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