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五三二章 登坛建国

晋颜血 第五三二章 登坛建国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楚慕羽的**,好友一剑68的打赏~~)

三月十八,春风和旭,阳光暧人,这是一个令青兖徐豫四州军民合计两百余万人欢欣鼓舞的吉日,杨彦将于今日登基称王,明国将正式建制,他们也将拥有自已的国家,可以自豪的对外宣称自己是明人。

郯城正南十里,一座简朴而又大气的圆形祭坛屹立于地平线上,祭坛周十丈,高五丈,夯土堆砌,顶部竖起三个气势磅礴的篆字:地、人、天!

祭坛四面,各驻扎有一队万人骑兵,盔甲鲜明,刀枪雪亮,骑士们虽面容肃整,脸庞却或多或少的泛出了激动之色,外围则密密麻麻围满了百姓,不光是郯城百姓几乎倾巢出动,豫青兖三州也都有人兼程赶来观礼。

“通常祭天须祭昊天上帝与五方大帝,为何大王立国不祭神灵反祭天地人?诸位可知因由?”

“嘿!孤陋寡闻了吧?神仙佛祖不理会咱们的死活,否则天下为何会大乱两百年,既如此,何必祭拜!”

“是啊,大王还坦言,明国建立,是靠全体民众上下一心才得以立国,所以把人摆在正中,而生养咱们的天地搁在两旁,寓意以人为本!”

“快看,天空!”

“那是庆云啊!”

“真是庆云!”

天空中,早起的骄阳从一大片薄云中探出了身形,仿如被神仙泼上了油彩,刹那间,天空布满了炫烂的氤氲云霞,火红中泛着金色的阳光于云彩中缕缕散射,绿紫红黄等诸多色彩组成了一片片不规则的五彩图案,似龙、似凤、又似麒麟,仿如诸多神兽变幻飞舞,神秘而又艳丽无匹!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分明是天子之气啊!

《汉书、天文志》有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喜气也。

“五彩成纹,状如龙凤,大王立国,庆云贺之,这是吉兆啊!”

“是啊,还是大王威猛,不祭神仙,神仙反赶着来呈上祥瑞,可见我大明气运之深厚,将来必一统天下!”

绚烂的朝霞,将满场的气氛推上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正当百姓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的时候,当当当,雄浑的钟磬声于远处敲响。

围观人群迅速让开了一条通途,一队车马仪仗由南门驶出。

最前方是一辆冠盖马车,杨彦与葛慧娘端坐其上,杨彦身着冕服,头戴广七寸、长一尺二寸、绿珠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青玉珠为七旒,以其绶彩色为组缨的平天冠,葛慧娘则身着皂色庙服,挽着坠马髻,上戴凤冠,身后是将领、官员以及各自的亲眷。

“恭祝大王立国,大明千秋万世,一统天下!”

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夹道相迎的民众依次拜伏,大声恭贺。

葛慧娘那端庄的脸庞染上了一层酡红,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不禁紧握上了杨彦的手腕。

杨彦回头一笑,便抬了抬手,大声道:“诸位,都请起罢。”

十里的距离不算长,但车队行速缓慢,足足用了半个时辰,车仗才行到祭坛下方,郗鉴是太常,祭礼由他主持。

见着杨彦与葛慧娘踏下马车,郗鉴猛一挥手。

顿时,礼乐声大作,渲染出了一派肃穆而又庄重的气氛,接着,郗鉴施礼道:“臣辄下太史令择元辰,今月十八初吉,可登坛受命,请诏三公、群卿、将士、百姓,具条礼仪别奏,请大王与王妃登坛。”

按理说,汉晋两代没有皇后或王妃登坛的先例,女子登坛祭天始自于唐朝武则天,不过杨彦觉得东征西战,没时间在家,亏欠慧娘,因此执意携慧娘登坛,把这一极具意义的历史进程生生提前了数百年。

杨彦并未向郗鉴还礼,淡淡答道:“可!”随后携慧娘缓步登上祭坛。

皇帝即位有三大步骤,读策、授玺、燎祭天地,杨彦虽然不称帝只称王,安排的礼仪却一应如前。

郗鉴再一挥手,礼乐声嘎然而止,随即也登上祭坛,捧册诵道:“晋太宁三年三月十八日,明王彦之谦恭慈顺,英名神武,宜奉郊庙,开统大业,今以青、兖、徐、豫四州军民,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奉明王彦之即明国大王位……”

策文很长,着重回忆了杨彦一路走来的历程,突出立国的合理合法。

郗鉴读毕,轮到司徒崔访登场,崔访于不久前升为司徒,掌民事。

崔访手捧印玺绶,登上祭坛,面朝东面向杨彦跪拜道:“今臣代百官向大王奉上明王玺与绶!”

杨彦接过玺绶,抬手道:“请司徒起身。”

“臣谢过大王!”

崔访站起退向一旁。

这时,郗鉴又是一声喝:“请大王与王妃祭天!”并捧上果蔬。

杨彦与慧娘分别接过,奉于天地人前的几案上,行稽首大礼,郗鉴、崔访及坛下的官员与百姓们也纷纷拜伏在地。

没多久,杨彦与慧娘礼毕起身,众人跟着站了起来,杨彦又从案头取来卷册,面向众人,目光一一扫过,有巧娘,美眸中含着欣喜,有靳月华,虽着装端庄,可那浑身的媚态就是掩饰不住,还有怜香,不久前被封为了良娣,绝美的面庞上,凝聚着丝丝柔情。

王府妃嫔没那么多说法,王妃之下是良娣,原意是皇太子妾,到了魏晋,被引申为王妃之下的王府妃嫔,杨彦把巧娘、靳月华和怜香一并封了良娣,怜香与靳月华尊称巧娘为大良娣。

兮香和菱香自愿给慧娘为婢,因此没有获封,其余女子也未过门,实际上杨彦名份上的妻妾,就是慧娘、巧娘、靳月华与怜香四女。

能获封为良娣,歌舞姬出身的怜香已经心满意足了。

另有葛洪夫妇,哪怕一心求道,此时也是面色红润,激动的看着杨彦与慧娘,许杰夫妇,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不过可能是人太多的关系,杨彦并未看到崔玲与郗璇。

而绝大多数的人,均是面容肃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对于杨彦自已,也是人生的一个巅峰。

杨彦不由暗暗思忖起来,自已魂穿来这乱世,究竟是偶然,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可这显然不会有答案。

“嗯?”

杨彦突然看到了陆蕙芷,目光清冽,注视着自己,仿如空谷幽兰,竟与周围的火热气氛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突然杨彦笑了,展开卷册念讼。

“皇天浩荡,后土载德,眷顾降命,属彦黎元,为人父母,我不敢当,羣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晋祚失德,江山板荡,百姓流离,我发愤兴兵,破石虎于郯城,诛苏峻、刘遐于定陶,平定中原,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谶记曰:杨彦之发兵捕不道,丙火修德当天下,我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羣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因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其以明年为大明洪武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

整篇祭文,洋洋洒洒数百字,全部由杨彦自己完成,崔访、刁协和郗鉴等老家伙不由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通篇都没有昊天上帝、五方大帝等天神,而且杨彦不谦称为彦之,而是自称为我!

皇帝即位礼不能等同于天子即位礼,杨彦虽说即的是明王位,但仪式与即皇帝位没有区别,皇帝即位礼只有两个环节,即读策与授玺,燔燎告天则相当于天子即位礼。

天子,乃天之元子,自汉代起,皇帝把天子作为自己的正式称号,意在表明自己与天建立了一种虚拟的血缘关系,权力由上天赋予,君权神授的意图十分明确。

通过君权神授获取神圣权力的途径需要与世俗权力有所区分,世俗权力的拥有是由皇帝即位实现,而神圣权力的获得即是燔燎告天。

《礼记、曲礼》载: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杨彦在祭天时理应谦称为彦之,以表明与天建立父子关系,燔燎告天的实质是在行子礼,比如汉光武帝刘秀登基,自言秀不敢当,在天面前省略刘姓,属父前子名,表明刘秀与天建立父子关系,但杨彦自称为我,是在与天建立平等关系。

寻常人不会在意,可这几个经年儒生一听就有数。

杨彦与天平等对话,按儒家说法是大不敬,但是又能如何呢?杨彦早摆明了态度,只能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这时,杨彦向下一招手,荀虎会意的手捧一托盘趋步走上祭坛,上有玉具、随侯珠与宝剑,并向崔访递去,崔访再拜道:“臣谢过大王赐礼。”

这三样东西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王室重宝,而崔访身为司徒,代表百官,杨彦赐下此物意在对群臣的劝勉。

崔访接过三宝后,杨彦再次转向台下,大声道:“诸公,如今我明国方立,百废待兴,还望诸位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匆要负孤与明国士民之重托!”

“大王万岁!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官吏与前来观礼的亲眷百姓,全都拜伏下来,那数万精骑也单膝跪地,一手抚胸,一手持矛,数十万人齐呼万岁,声如惊雷,响彻了整片天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