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四一二章 荀灌留信

晋颜血 第四一二章 荀灌留信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神圣骑士团长的两张月票,好友川流不不息的月票~~)

“禀将军,两里半!”

当时一里约合40米,两里半折合1075米。

一名亲卫激动的往回跑,边跑边大叫。

现场哗然!

两里半啊,这比投石机,床弩远了数倍都不止,当那黑黝黝的铁球砸在城墙上的时候,天下何城不可破?

不过杨彦倒没表现的太过兴奋,毕竟两里半不算远,只能算作最基本射程,可这才刚开始,以后可以加大用药量,提升射击距离,其实太远了也没用,还容易增加炮膛负荷,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提高射击精度与点火速度。

杨彦特意检查了番铜炮,还不错,并未变形,于是让工匠照这标准继续铸一门,以目前军中的储铜量来看,最多只能铸三门炮。

当时豪强士族储存的金银多是纯金属,而铜几乎都铸成了铜钱,其中含有较多杂质,没法铸炮。

中国是个贫铜国,短时间内打到历阳也不可能,该上哪里去弄铜呢?

杨彦暗暗思忖着。

炮场上,不时就是轰隆一声巨响,还伴着军士激动的尖叫,尤其是一枚炮弹射中了三里外的标靶的时候,全军沸腾了!

与此同时,建康杨府内,气氛颇为凝重。

裴妃、荀华和荀灌三个女人挤在一起,荀华和裴妃还各抱着个孩子。

“唉~~”

裴妃不舍的低头看着,叹道:“荀华,你此次去郯城,把虎头也带走罢。”

虎头是裴妃给孩子起的小名,因孩子瘦弱,故取虎头,寓意虎头虎脑,寄托着强壮的美好愿望,正名留待杨彦取,荀华则不同,她的孩子早由杨彦取好了名。

杨氏在当时,来源非常单一,是黄帝的嫡系子孙,一世祖黄帝,四世祖帝喾,五世祖后稷,二十七世祖文王昌,二十八世祖武王发,至周成王时,把唐地封给其弟唐叔,并赏怀姓九宗,唐叔子燮继位后,改唐为晋,唐叔第十一世孙晋武公又封次子于杨(弘农一带),称杨侯,是为杨姓受姓始祖。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杨姓来源于姬姓,是古代中国最为显贵的一批姓氏之一。

因此,杨彦特意拟了宗谱,他自己是建康杨门一世祖,自下分别为继延崇宗,文武安邦,伏宣子荣,仲元启秀,暂时先排十六辈,将来由后世再排。

荀华的孩子,若是男孩名杨继元,元为一,意为老大,起这个名字,也是为了保护荀华母子,身为现代人,自然清楚后宫内宅的丑陋黑暗,荀华的孩子若是男孩,就是庶长子,在杨彦眼里,虽然没有嫡庶之分,但是在社会生产力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前,他不得不向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的宗法制度妥协,起名继元,就是告诉所有人,这是他的长子。

女孩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庶长女非但不是祸,反而是福,所以杨彦没花太多的心思,张口便是继华二字。

荀华也叹了口气:“王妃,我和继华都走了,若是再把虎头带走,王妃如何渡日?”

是的,杨彦不在身边,荀华母女也将离去,虎头要是再被带走,裴妃恐怕光是相思,就能疯掉。

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一是杨彦,另一个便是虎头,杨彦不在身边,至少有虎头寄托感情,若是虎头也走,那是连寄托对象都被剥夺。

裴妃强笑道:“虎头名义上是你的孩子,你去郯城,于情于理都该带着,你放心,不是还有灌娘陪着孤么?”

裴妃给杨彦生了孩子,本质上是主君私通家臣,捅出去是天大的丑闻,连崔访、于药等人都不知道裴妃才是虎头的母亲,只以为是荀华生了对龙凤胎,这事只能偷着和杨彦说,因此荀华把虎头留给裴妃,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

“这……”

荀华的心都纠在了一起。

她为难啊。

“哼!”

荀灌却是冷哼一声:“这有何为难,要照我看,荀华你别走了,那杨彦之要想着你们,就自己来接!”

“这……这如何能行?杨郎有大事在身,岂能为儿女私情轻犯险境?”

荀华膛目结舌。

荀灌又哼道:“儿女怎么就是私情了?你和王妃为他生了孩子,却连个名份都没有,尤其是王妃,自己的孩子当着外人面还不敢认,这得是多大的辛酸和委屈,现在再把虎头带走,你让王妃怎么办,难道日日以泪洗面吗?总之,要走一起走,要么一个都不走,那杨彦之要是心里掂念着你们,就自己来接!”

荀华竟然有些心动了,望向了裴妃。

裴妃也是心里猛然一动,想想自己确实挺委屈的,凭什么?凭什么要把自己的命根子给带走?自己又凭什么要日日以泪洗面?

不行,他要心里真有咱们娘几个,就该亲自来接,哪怕晚几年都没关系!

只是……

裴妃仍有些迟疑,吞吞吐吐道:“崔公明日将启行,还等着把荀华娘仨接回郯城呢,该如何向崔公解释?”

“我来!”

荀灌撒开脚丫子跑了出去,找到崔访,直言道:“崔公,荀华母子仨要照料王妃,不去郯城了,烦请崔公和杨彦之说一声。“

”这……“

崔访一怔,便道:”世侄女,此话不妥罢,将军可是盼见这对儿女呢。“

荀灌道:”他整天在外征战,哪有时间教养子女,孩子还不是跟着母亲,而王妃也很喜欢继华和虎头,视为己出,若是都走了,王妃怎么办?把王妃独自留在建康,孤苦伶仃的,莫非崔公就忍心?灌并非不通人情,只是想让荀华母子多留些时日,多陪陪王妃,将来与王妃一起去郯城。“

崔玲从旁道:”大父,其实荀家姊姊说的也是,想必将军能理解的,而且你不是说过,一旦建康有变,主上会把王妃和东海王都送走么?“

崔访叹了口气:”老夫非是不通人情,自能理解王妃,可这是将军的子女啊,将军还没见过呢。“

”无妨,灌修书一封,崔公带回去即可。“

荀灌微微一笑,取来纸笔,信手写下了几个大字:杨彦之,想见你的儿女,自己来建康接!

落款:灌!

崔访目瞪口呆,不过杨彦和荀氏的渊源他也知道,更清楚荀灌和杨彦的关系不一般,荀灌的手书,还是很有用的,最终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把书信收好。

”扑哧!“

崔玲扑哧一笑。

……

次日,一行人马离开了建康,满载而去。

崔访受命收购粮食,他在建康的人脉有限,主要是通过荀府收购,荀菘帮他收了二十来万石粮食,胡家帮他收了近十万石,裴妃也把存粮拿了大半出来,有十来万石,主要来源于纺织工坊以布帛换取的粮食,还有就是隶属于裴妃和袁耽名下的两千顷土地的部分收成。

这实在没法再多了,毕竟裴妃手里有数万人要吃饭,荀灌麾下还有八千多军。

不过荀灌把数万石的干豆粕全给了崔访,至少能喂马,而崔访也替杨彦招揽了十来名流浪士人,其中有好几个就是由杨彦亲手送来建康,两年过去,也没混出个名堂。

以前杨彦身份低,很多士人不愿跟他,即便是傅冲,杨彦也是费尽心思才使其归心,可如今不同,杨彦有侍中头衔,加正号将军,襄阳郡公的爵位等同于王敦,又可开府,足以吸引一些低等士人投效。

两日后,车队抵达了江乘,萧家千余口已经等待在码头。

“巧娘,巧娘!”

崔玲远远就看到了萧巧娘,挥着手大叫。

两个小娘子好久没见了,巧娘快步跑来,与崔玲相拥在一起,又跳又叫,唧唧喳喳了好一阵子,巧娘才想起了慧娘还在呢,于是把慧娘介绍过去。

崔玲敢和杨彦硬扛,但见着慧娘不敢大意,那是杨彦的正妻,中规中矩的施礼,好在毕竟是娘子心性,三女又是同龄,慧娘很好相处,很快的,就熟络了起来。

崔访则和萧鎋说着话,见着时间差不多了,才招呼众人上船,渡向江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