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四一一章 交换条件

晋颜血 第四一一章 交换条件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杨彦微凛,佛图澄不谈,无论是竺法雅还是安令首,皆为当时大德高僧,于是问道:“襄国至郯城千里之遥,道人此来所为何事?”

佛图澄答非所问道:“请问将军,何为佛?”

杨彦沉吟道:“佛乃集智慧、德行、慈悲之大成就者,凡世间众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佛亦是一种法门,修得大自在的法门,所谓大自在,即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道人以为然否?”

“哦?”

三道皆动容,他们来的目地就是传道,正准备凭着莲花妙舌好好说教一番,让杨彦如石勒般尊崇释门,大开道场,可这倒好,此人见解之精辟,论点之独特,显然不是不懂佛,而是异常精通,尤其是众人皆有佛性的言论令人茅塞顿开,心中起了些感悟,倒省了不少工夫。

杨彦暗暗好笑,和他谈佛不是班门弄斧吗?

要知道,在现代社会,上层人士皆好佛,无论是否真信佛,最起码知名谒语张口就诵,而这个时代,佛教传入中华大地也就两三百年时间,思想学派远未成形,多的不说,只要他诵一遍《金刚经》,保管被尊为佛门教主!

“善哉善哉~~“

佛图澄赞道:”未曾料将军对佛法竟有如此深刻见解,实令贫道钦佩,既然将军精通佛法,想必亦礼敬我佛,不知将军可有意于郯城弘扬佛法,令佛光普照淮北大地,此乃无上功德啊!”

杨彦点点头道:“敬奉佛祖,普渡众生,亦我之愿也,不过我有个条件。”

“请讲!”

佛图澄伸手示意。

杨彦问道:“不知道人可去过身毒?”

佛图澄现出了深思之色,缓缓道:“佛门源于身毒,贫道数十年前曾往身毒求法,倒是颇多感悟。”

“哦?”

杨彦喜道:“道人可曾见木棉?高约半丈至一丈,花色乳白,不久转为绛红并凋谢,留下绿色小型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会长出茸毛,塞满棉铃内部,成熟时棉铃裂开,纤维柔软,色白,长半寸至寸半。“

杨彦所说的木棉,和现代普遍意义上的木棉树存有本质区别,木棉树是乔木,而木棉是灌木,中国古代没有棉花,故而把所有的棉花都称为木棉,杨彦表述的木棉,正是棉花,发源于古印度,也叫粗绒棉,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在现代早已淘汰。

但是杨彦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先有了,哪怕差点,未来可以通过回交育种法不断改良品种,或者条件成熟时,与产自美洲的长绒绵或细绒棉杂交,获得更优的品种。

佛图澄点点头道:“似是见过。”

“好!”

杨彦叫了声好:“道人若是能为本将取来木棉果实和种子,本将允你建庙弘法。“

”这……“

三道相互看了看,都觉得杨彦在难为人,要知道,从中原去身毒,只能出西域,翻越葱岭,迢迢数万里,而且这万里路途并不平静,途中需经昭武诸国,大宛、贵霜帝国和萨珊王朝,战乱频频,稍有不慎便是横死之祸。

“那摩阿弥陀佛~~”

安令首喧了声佛号,合什道:“将军既礼佛,当诚心才对,怎可提交换条件?“

杨彦微笑着摆了摆手:”女道人此言差矣,佛祖尚言,真经不可白予,万法在自性,既有形,有象,须尽人事,方能踏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相法相皆无相之至境,说白了,佛法也好,人情也罢,天下没有白食之物,有得必有失,我允你立庙,你为我取来木棉种子,恰是佛法真谛,亦了结你我之因果。“

三道面面相觑,杨彦说的云山雾水,什么有相无相,好象挺高深莫测的,但是又不大明白,这还真没办法,那时的佛教水平较低。

杨彦和颜悦色道:“其实三位未必亲往,遣些弟子门人去身毒走一遭不就得了?”

“那摩阿弥陀佛~~”

佛图澄喧着佛号道:“据闻三年前,旃陀罗笈多一世于身毒故地建立笈多王国,大肆攻掠贵霜,此去身毒,必不平静,贫道还是自己为将军走一遭好了,还望将军信守诺言。“

杨彦正色道:”道人放心,本将言出必诺!“

“既如此,我等告辞!”

佛图澄爽快的很,领着竺法雅和安令首向杨彦合什为礼,便施施然离去。

……

佛图澄哪怕功力通玄,一来一回至少也要两年,杨彦很快把这事放在了一边,抓紧练兵,毕竟他的粮食不够吃,肯定还是要大抢一通,同时督促蒋钊造船,大干快上,力争在入冬前,船只的数量能翻一番,除此之外,他的时间几乎都放在了指导铸造火炮上面。

有了火药不造炮,简直是不可理喻。

刚开始造炮,杨彦走的还是前装纯铜大炮的道路,毕竟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虽然他有铸造后装火炮的技术,而且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其实不难,可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过关啊。

说句现实话,铁炮杨彦不敢铸,这玩意儿说炸就炸,坑爹之处就在于炸膛没有任何征兆,而铜炮在炸膛之前会有个变形的过程,只要注意观察,炮手是可以保住性命的。

至于钢炮,那是在克虏伯炮钢面世之后才有可能,这种钢需要用到坩埚,含炭量低于5%,对技术要求极高,只能在攻取青州之后,开采石墨矿制成坩埚,才有条件慢慢摸索,试着浇铸钢炮。

目前杨彦只能铸造纯铜大炮。

与青铜炮相比,青铜质地较脆,炸膛程度只略好于铁炮,显然纯铜大炮更安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用多了炮口和身管会变形,未必就是圆形了。

总之,要安全,就要牺牲性能,还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要想性能好,就得冒着炸膛的风险开炮,杨彦选择了前者。

半个月后,第一门黄铜火炮铸出,所有人都围着这重达几千斤的大家伙啧啧称奇,也为杨彦的奢侈暗暗咋舌,这可是铜啊,一门炮,得能铸多少枚铜钱?

检验一门火炮是否合格,有个腊封法,即在炮管中塞满火药,外部以腊封死,引燃之后,火炮会被炸到天上,落地而不碎即为合格。

但是别说军中没有这么多的腊,就是无烟火药的威力也是黑火窑的三十倍,如果在炮管中塞满无烟火药,即便是铜管也很可能炸裂。

实际上杨彦研制无烟火药,倒不是寻求过大的威力,在这个时代,黑火窑足以横扫,他主要是手头凑不齐制造黑火窑的原料,另一方面是有了硫酸,制造无烟火药就很方便了,也更加的安全。

因此他以一斤无烟火药作为定装药,也就是222克,相当于将近七公斤的黑火窑。

由于黑火窑只要接上火绳就能炸,而无烟火药必须先引爆底火,才能进一步引爆火药,因此火炮后部的点火口要比普通大炮大了一圈,火绳、底火与无烟火窑连在一起,做成定装,全部塞入炮管,再以竹勾子从点火口探入,把火绳拽出来,后果是影响了发射速度,毕竟拉出火绳全凭手感,这是真没法解决,只能寄期望于熟能生巧。

炮手小心翼翼把竹勾子从点火口伸进去,掏啊掏,半天掏不出来,看的杨彦都急了,那炮手更是满头大汗。

杨彦挤出笑容,无奈劝道:”别急,越急越掏不出来,静下心,掌握节奏。“

”诺!“

炮手擦了把汗,不安的应下,可能是真的静了心,这次没多久就掏出火绳,然后把点火口以铜盖子封好,只余火绳粗细的一个孔洞,前面塞入了一枚铸铁炮弹。

”点火!“

又一名炮手引燃火绳。

所有人都捂住耳朵,张大嘴,瞪大了眼睛。

就看到一溜火花烧入炮管,随即轰的一声巨响,炮口火光闪烁,一道黑影飞窜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