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一六五章 白虎通义

晋颜血 第一六五章 白虎通义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巧娘正和崔玲在一起,于是把崔玲也一并叫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崔玲的面色红润了许多,原本那瘦骨嶙峋的身板也稍稍丰腴了些,侧脸的疤痕用头发遮住了,看上去顺眼多了,倒是个娇俏可人的小娘子。

只是崔玲反多了些拘谨,只与萧巧娘坠在后面窃窃私语,荀华跟着杨彦,保持一个身位的距离,四人渐渐地走近了教室。

“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阳唱阴和,男行女随也......”

教室中,传来了小孩子的朗朗读书声,萧巧娘不由赞道:“阿玲,清河崔氏以经学传家果不其然,崔公也不愧是学问深厚呢,你听听这读书声,明显是有所感悟才会如此齐整。”

崔玲的俏面现出了一抹自豪之色,偷偷望了眼杨彦,却见杨彦眉头微皱,不禁问道:“将军为何皱眉?是对大父教学有所不满,又或是不明其义?“

”呵!“

杨彦晒笑道:”崔公所授乃《白虎通义》,我怎么会听不出?“

《白虎通义》又名白虎通,共四卷,班固撰,记述汉章帝建初四年,白虎观会议有关经学内容之探讨,通篇继承了董仲舒今文经学的思想,以神秘化的阴阳五行为基础,为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编造出了一套神学世界起源说,并神学化阴阳五行理论,也是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始祖。

崔玲又问道:“《白虎通义》集今文经学之大成,将军既然读过,那为何皱眉?莫非另有见解?”

杨彦突然发现,这小姑娘战斗力挺强的啊,但他要找的是崔访,不会和个小娘子为经学争论,于是摇了摇头:“待崔公出来再说。”

萧巧娘撇了撇嘴,向崔玲嘀咕道:“郎君见你是女流,不屑与你辩呢。“

崔玲翻了翻眼睛。

荀华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杨彦虽说不打扰崔访,但教室那么近,崔访不可能听不到外间说话,在向学生吩咐了自己背书之后,就走出来,拱了拱手:“原来是将军亲至,不知将军可有指点老夫之处?“

这话颇为傲气,也确实,南逃士人尚玄,但留于北地的士人仍以经学传家,尤其如清河崔氏,河东裴氏这样的大族,在经学上的造诣,无不堪称一时宗师,也将经学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对杨彦有可能的见解,颇为不屑。

这与受了杨彦的恩德无关,完全是对自己学问的一种自豪。

杨彦也拱了拱手:“自《白虎通义》面世至今,已有两百余年,时易事移,今日之人事,未必是后汉初年之人事,以百年前不合时宜之学问教授于今,似有不妥!“

荀华顿时暗道一声不好,给杨彦连打眼色。

果然,崔访刹那间老脸沉了下来,哈哈笑道:”老夫倒是眼拙了,竟不识将军原来也是我道中人,呵呵,那老夫倒要请教,如何不合时宜!“

喧闹声惊动了别的教室,士人们纷纷出来,有一些直叹气:”将军啊,崔老治学严谨,名扬北地,虽将军于我等有收容之恩,但某仍要问一句,将军为何发此狂悖之言!“

也有些劝道:”将军,或是你对经学的理解流于肤浅,其实经学博大精深,宇宙万物,人生至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若是多读读圣贤书断不至于此,某劝将军还是向崔老陪个不是吧,他日有暇,请崔老为将军专门讲解,或能对经学有所领悟。“

小孩子们纷纷扒着门缝,好奇的看了过来。

萧巧娘悄悄的扯了扯杨彦,她有些发怵了,别看这些士人落魄的很,但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厉害,自家的郎君,又怎么可能辩得过如此之多的士人呢。

杨彦却是双手一压,便道:”既然诸君都在,那好,杨某虽不才,今日便与崔老辩个清楚明白,若是理在崔老,杨彦自当执礼道歉,从此之后,对授学之事不再干涉,但若是侥幸胜了一筹半筹,那么今后诸君所授内容,须由杨某来定,如何?“

”哼!“

崔访大袖一挥:”将军,请!“

说完,就自顾自的返身进了教室。

崔玲也哼道:”将军,虽然论起治政之道,妾不得不佩服,但大父浸淫经学半生,造诣之深岂是你能仰望,妾就事论事,还望将军莫要见怪。“

杨彦笑了笑,并不与阿玲计较,径直走了进去。

各人纷纷入内,教室里的学生让开座席,靠墙站成一圈,崔访身后,坐着所有的士人与阿玲,杨彦身后,只坐着荀华与萧巧娘,明显势单力孤。

司马氏代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政治上,开创了权臣谋朝篡位的恶性循环,一代代的权臣,自王敦起、至桓温,前赴后继,及刘裕终取司马氏而代之,并齐梁陈效法而为,如果不是隋灭陈,陈后主之子,必是下一个被篡对象,历史一次次的轮回,似是永无休止。

这正是应了一句老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而且在学术上也是严重的倒退,正始之前,建安文学的昂扬基调是基于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自信,充满着高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正始年间是历史的分水岭。

这一时期,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从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师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司马氏大量诛杀异己,造成了极为恐怖的政治氛围。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许多著名文人死于权力斗争当中,同时司马氏为了粉饰自己,竭力提倡儒家礼法,控制舆论,文人动辄得咎,因此正始文人很少直接发表政治见解,多以空谈,抒发苦难为主,玄学也应运而盛。

不过逃避并不意味着妥协,逃避只是发表不满的另类手段,两汉遗泽依存。

这些文人虽然附炎趋势,在对待学术的态度上却还是挺端正的,并不因吃杨彦,喝杨彦,受其收容之恩而与杨彦持同一立场,纷纷站在了对立面上。

这倒是让杨彦暗暗点头,说到底,不管什么人,都有内心的坚持,眼前的落魄士人或许也如此,他们失去了一切,为了生存不得不腆颜乞食,借以维系自尊的唯有对学术的坚持。

荀华与萧巧娘均是相视一眼,暗暗苦笑,这一看就不成比例啊,况且自身作为女流,没法在学术上给予杨彦帮助,现今唯盼望杨彦输的不是太惨。

崔访显然颇为满意,捋须沉吟道:“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阳唱阴和,男行女随也,此句出自于《易纬乾凿度》,若是老夫没料错,怕是将军由此始生不满,那老夫以此讨教将军,因何不满,将军又有何见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