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一三三章 清河崔氏

晋颜血 第一三三章 清河崔氏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紫枫云松的1000大赏~~)

交待过后,杨彦领着众人往深处走,里面是弓箭匠与制兵匠,正分别对兵器和弓矢做着保养,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是这群人的头人。

杨彦问道:“老丈如何称呼?”

老者赶忙施礼:“不敢当郎主问,奴名周成!“

杨彦摆手笑道:”周老不必紧张,本将此来,是想了解一下,军中可能制弩?“

这倒是问到点子了,周成那满是皱纹的脸面,现出了自信的笑容:”我周家在曹魏时便跟随荀氏,至今已有近百年,老郎主府中的弩皆是出于我周家之手。“

”好!“

在萧巧娘的目瞪口呆中,杨彦又从怀里掏出一叠纸,递过去道:”此为两物,一名床弩,一名塞门刀车,能否制出?“

床弩出现于刘宋时期,射程远,威力大,专用长达三尺,如儿臂粗细的铁箭,或者更加粗大的踏蹶箭,前者以杀伤密集人群或攻城拨寨为主,后者的箭头可深入墙壁,供攻城士兵踏着箭杆攀爬,杨彦交待设计床弩,正是为日后攻打各家的坞堡做准备。

而且他在刘宋床弩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应用到弹簧与摇柄,使得蓄力更加充分,上弦的速度也更快,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塞门刀车的用途与床弩相反,专用于守城,前刀壁上装有24把钢刀,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毕竟在坚守城池的长期恶战中,城门难保一次不失,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本身塞门刀车的制造并不困难,就是粗大和笨重,《墨子》曾有记载,也不需要造多少,四个城门,一门一个足矣。

相较而言,杨彦更加看重床弩。

作为进攻性武器,比床弩威力更大的是回回炮,能发射近千斤重的巨石,一炮即可把城墙崩开一角,南宋的灭亡与回回炮不无关系,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投石机,当时普遍使用的是牵引式杠杆抛石机,而回回炮属于配重式杠杆抛石机,在技术上领先一代,研发也更难。

暂时杨彦还没有使用回回炮的需要,以他的人力物力,目前也用不起,因此先集中精力搞床弩。

周成仔细看着图纸,许久才道:“塞门刀车不成问题,床弩本也不难,无非是把弩的尺寸加大,弩臂多加一到两副,只是按郎主的要求……恐怕须费些时日。“

杨彦鼓励的笑道:”别着急,如有不明之处,可随时来找我,若是把床弩做成,我记你乙等功一次,参与人员记丙等功一次。“

“奴……奴尽力!”

周成浑身微颤!

两次乙等功,释放奴籍,三次乙等功,可进相府任辅助性掾吏,两次甲等功,可任三百石,最高升至千石官职!

杨彦摆了摆手,便带着众人继续往里走。

王府被分隔成了一块块,不片刻,便走入了老弱营地。

实际上老弱也是相对,绝大部分只有四十多岁,五十以上的很少,也有一些四十不到,放在后世,这个年龄段正是一个人事业的黄金期,而此时,却因生活的困苦与劳碌,面相普遍在五六十岁左右。

“见过将军!”

“参见将军!”

老弱们纷纷见礼。

杨彦挤出笑容问道:“诸君过得如何,可有缺衣少食,可有不适?”

阿玲的祖父礼施道:“我等蒙将军搭救,施衣给食,已是感激,哪敢另作妄求,只是白吃白住,甚是不安,虽筋骨老朽,亦愿效犬马之劳。“

“我等虽老,却可耕田!”

“是啊,愿为犬马,为将军效劳!“

各人都纷纷表态。

其实老弱们的心态杨彦理解,肯定不排除有感激的因素,但也很可能在担心因其衰老无用被赶走,或者回到过去驱赶为劳役,一天只吃一顿半饱的老路上。

毕竟军中的情况众所皆知,真要到缺粮的时候,肯定是老弱先被放弃,他们只希望找到活干,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至于转投郯城别家,那是想都没想过。

乱世中,最不值钱的便是人命,如杨彦这样肯供养老弱的豪强方伯,几乎是绝无仅有,没有人奢望离开了杨彦会获得更好的待遇。

杨彦沉吟道:”既如此,本将先问一句,可有人识字?若是愿意教授军中幼童或军卒读书识字,可来本将左首,将来择优任学官掾、郡掾祭酒、学经师及文学史等诸职,若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亦可另行重用。“

二十多人纷纷步出,站在了杨彦左首,很多人虽然衣衫陈旧,瘦骨嶙峋,却腰背笔挺,还有人捋着凌乱的胡须,一派士人风度。

阿玲的祖父也在,拱手道:“我等既为将军所救,理当为将军效劳,只求一日两餐饱腹,不敢多作他想。“

杨彦摇头笑道:“因工付酬,因才施用,乃应有之义,老丈不必谦虚,对了,尚不知老丈如何称呼。“

”老夫崔访!“

阿玲祖父捋着须,傲然道。

“什么?清河崔氏?”

“噢,原来是崔公,想不到也沦落至此啊!”

“是啊,真是世事难料啊,刘越石、卢子道与温河东(温峤父温襜,曾任河东太守)皆以崔氏女为妻,听闻温太真在江东颇有名望,想必崔公是去投奔温太真的吧?“

”说起来,崔公还是温太真的亲舅呢!“

众人七嘴八舌,无意中道出了崔访的来历,有人问道:“崔公,听闻令侄崔悦于幽州段氏末波麾下任职,何不往幽州投靠,反跋山涉水,远去江东?“

崔访挥了挥袖子:“此子事胡,吾羞于与之为伍!“

杨彦肃然拱手道:”不曾料我这军中竟潜藏高士,倒是杨某唐突了,不过还得委屈崔公再居一阵,年底杨某遣船队回建康,可顺道捎上崔公,当然,诸位若想离去,亦可与崔公同行!“

崔访叹了口气道:“寄人篱下纵是不得自在啊,老夫别无他求,粗茶淡饭足矣,况一饭之恩,尚须回报,若是将军不弃,老夫愿留郯城。“

”杨某何幸,他日崔公若起归意南归,当好生相送。“

杨彦理数周到,但也是空口白话,他不会因为崔访的出身高就许以要职,至少先观察一阵子,是否与自己的执政理念冲突,或者有没有真才实学。

其他人却是有不少都心动了,一名中年人便是问道:“将军此言可真?年底真能回建康?”

“哼!”

阿玲冷哼一声:“去了建康亦是寄人篱下,受人白眼,何如自己动手,换来一日两餐?”

“我等本就是去往建康,只是途中误入贼子之手,你这小娘子莫要妄加指责。”

“将军与我等有恩,他日自会回报,况我等在回建康之前亦将担任教席,并不白吃白住!”

好几个士人均是红着老脸分辨,杨彦暗暗摇了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