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战过后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战过后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典正南带领五百士兵到了,人人手里拿着锋利的骑兵刀。这是五百骑兵,只不过让马休息呢,没有骑马而已。

黑大汉刚才横呢,现在突然来了数百士兵,当场就怂了,不过现在认怂已经来不及了。

公孙胜一闭眼,说:“贫道一心为了流民,可是流民并不都是好流民啊,随意打人,哄抢物品,毫无怜悯之心,军法从事吧。”

“好嘞。”

典正南正没事干呢,过去跟抓鸡崽子一样把黑大汉给捏住了脖子,后面骑兵抓了一百多一起哄抢的人。

一个个按在马路边上,伸长了脑袋。

典正南手起刀落,带头的汉子就完蛋了,连惨叫都没有。

其他人一百多人,一个个吓的面无人色,苦叫连天。

“砍。”

锋利的钢刀落下,裤裆都湿润了。

等了一会儿才发现砍下来的是刀背。

公孙胜一甩袖子,说:“贫道再饶你们这一次,流民有流民的规矩,讲究秩序人人有饭吃,敢不听命令就是刚才那结果。”

“是是,我们知道了,我们一定听话。”流民们纷纷说。

公孙胜一招手,典正南带人回去旁边休息了。

流民们队伍重新排队好,这回再没有人不守规矩,哄抢物资了。

公孙胜渐渐的上道了,选了一些年轻力壮的流民负责烧火架灶,戴上红袖章管理秩序。

工钱肯定是没有,但是吃的东西比其他人要多些,还能适当的多照顾一下家人。

这些人管理起来还是蛮认真的,越是底层的人,给他一点点的权利,他就会发挥到极致。

流民安顿下来,紧接着通知就下来了。河间府本地粮食也是异常紧张,想留下的一天两顿粥,想吃更好的乘坐马车去沧州,到了沧州有好吃的,甚至可以安排工作。

当即大部分人都乘坐马车赶奔沧州,在有意安排之下,原本按照村子、宗族都被分散了。

沧州的条件果然比河间府要好,在河间府只能喝稀粥,只是饿不死而已。

但是再沧州就不一样了,可以吃煮红薯、玉米面窝头等等。

衣服还有保证,不用怕天冷,人人一件棉大衣,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现成的就有十个流民村,简易的帐篷地窝子,以户为单位进行分配,每户一个地窝子,寒风吹不到。

身强力壮的流民去采石场去劳作,管吃管住,一月二百文钱。女人可以去棉纺厂,月钱也是二百文。

后来人越来越多,又开始分流,通过蒸汽船运输到养马岛垦荒种地。

经过二十天的忙碌,柴家庄又多了五万人口,这五万人口大多来自冀州。

而且人口结果特别好,大多是壮年男女和少量的孩子。

这些人大约三万多人,后来,在盐田以北临海的地方组建了一个新的小城,叫做盐田城,其实就是二十几个村子组合的在一起而已。这些人在不远处的采石场、铁矿场、纺纱厂、造船厂上工。每天早出晚归。外面城墙低矮,主要还是兵强马壮。

另外的两万余人都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去了养马岛开垦荒地了。

河间府,柴林乐呵呵的,很高兴。

公孙胜也成熟了很多,原来一心想着办好事,现在才明白办好事也不能光靠一腔热血。

柴林说:“辽兵北归,已经彻底回去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众将点头称是,这次出来将近一个多月了,打仗这玩意耗费钱粮太厉害了。

柴林说:“庞营长,河间府的防务就交给你了。除了本部骑兵,我再调配你两千轻步兵,另外三个县城有收拢的厢军,共计一千五百人,也交给你统领,近六千兵力,防守应该是足够了。”

庞万春很激动,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了。

“哥哥放心,我一定把河间府守卫的跟铁桶一样。”

“河间府原知府被辽军所杀,现在就由你暂代他的职务。各衙主官都还在,留下的都是不反对咱们沧州军的,只要善加利用,小心管理,还是可以的。”吴用庞万春提醒说。

公孙胜留下来,协助庞万春处理一些政务。

冀州府,大名府军大营。

梁中书和一干将领等正在营中吃酒。

梁中书说:“这柴庄主深不可测啊,这得富裕到什么程度?过去了最起码有五六万流民吧。加上河间府的五六万,差不多近一个县城的人,还没把沧州吃穷咯?“

总兵李成说:“这几年柴家庄发了大财,从肥皂到四轮马车,再到镜子,哪一种都是热销爆款。不用说柴家庄了,就是大名府的代理卢俊义家这河北首富也是越来越肥了。”

闻达摸了摸鼻子,说:“柴总兵未得调令,私自派兵进入河间府,虽然是为了抵抗辽兵,但是看现在的情况形同造反啊。”

梁中书瞪了他一眼,说:“闻都监慎言啊,柴总兵现在可是位高权重,财顷天下,是于不是自有朝廷判断。”

闻达本来打算顺杆子往上,看看能不能惦记卢俊义家的家产呢,但是现在看来梁中书对柴家庄很忌惮。

杨志地位比较低,躲在角落里喝酒,但是梁中书对他算是有知遇之恩。

杨志说:“大人,末将认为应该交好沧州军,而不是与之为敌。”

李成有些不满,说:“区区一个偏僻州府军,万余兵马顶天了。”

梁中书问:“杨先锋何出此言。”

“辽军撤退前,派出寇镇远率领一万骑兵殿后,辽军不甘于就这么走了,临走前来个反扑。当时三家军队都在,柴总兵主动请战。只派出了一千二百名重骑兵,冲击辽兵万骑大阵。不到一刻钟击穿辽兵,歼敌一千五百余人。最为重要的是沧州军只阵亡了五人。”杨志说。

梁中书若有所思,问:“你是说本官第二天看到的战场是沧州军一家所为?咱们大名府军和真定府军都没参战?”

“没有,因为真定军之前和沧州军有些误会,言语上有些冲突,赵先锋不愿意出战。”杨志说。

李成、闻达不语,那战场他们是看得过的,辽兵惨败,丢盔弃甲。

虽然说辽国已经是日暮西山了,但是毕竟还是堂堂大国,没有一万骑兵如何敢冲击一万骑兵。

梁中书也是纳闷:“这沧州军哪里来的如此多的重甲,西夏举国之力,历经百年也不过三千余铁甲重骑兵。”

杨志一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

别看李成咋咋呼呼的,但是他清楚的很,如果野战没有工事,大名府军精锐尽出也挡不住一千余重甲铁骑兵。

梁中书道:“冀州府厢军也已经陆续组建好了,只等官家圣旨,咱们就返回大名府。冬天要来了,何必呆在这苦寒之地。”

“大人说的是,还是住房子舒服,帐篷太不好了。”闻达说。

十一月初,天气突然变冷,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大名府军、真定府军,两军回师驻地。

柴林把河间府交给庞万春驻防,率领大军也回去沧州去了。

武松率领六千横刀营回去依旧驻防沧州,沧州,这是沧州军的根本,也是民心所在。

至于其他大军一律回师柴家庄。

柴家庄乡兵营,参谋、主薄等等一行人忙碌了好几天,把战功奖励都给大家发下去了。

铜钱、银子、地契,柴林丝毫不吝啬。

从士兵到军官个个喜笑颜开。

哪怕是打酱油走过场的辎重队都得了数百文的奖励。

书房,柴林叫了柴刚、木器坊的主管、牛马商行主管商谈事情。

柴林说:“这次大战辎重营出力不小,来回运输粮食、物资,士兵们也都辛苦了。”

柴刚笑道:“这几天的确累坏了,尤其是辽兵的数千匹死马。还有往河间府运输的土豆、玉米等等。往返十余趟,共计四万五千多车。”

辎重营是个很特别的营,现在平常人数不过一千多人,数百辆大车,一千多头骡子。一旦发生战事,四海大车行的车就调归辎重营,另外就是发动各村壮丁。

牛马大商行的汇报材料,柴林也看了。三年陆续发放毛驴一万五千头,草原马两万匹。现在每年新增毛驴一万一千余头,马匹四千余匹,骡子一万余头。

商行主管说:“现在签订契约,自愿动员的骡子、马匹总数达两万三千六百头之多。乌头驴和铁蹄马产生了一个新的物种,铁蹄骡,现在第一批已经可以使用了。以后每年都会以两万到三万的数量猛烈增加。问题在于农户使用训练上还是有差距的。”

毛驴就不用征调了,力量偏弱。能征调马匹和骡子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不过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最少需要十万头以上的大牲口。

“训马、训骡目前还跟不上,车把式少,新手多,关键时刻掉链子。还得多多鼓励壮丁自学赶车。”柴刚说。

柴林摇摇头:“自己摸索也好,找师傅教也好,都不全面。柴刚你安排一下,找五十位经验最丰富的车把式,组建一个车把式培训班,对于愿意参加紧急动员的车夫进行免费培训。多多培育些熟手出来,赶马车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要熟悉骡马的习性,懂得口令。”

柴刚点点头,说:“好。一直都有在培训,但是规模不大。今年冬天好好做一下培训,牲口多、人多、车多,培训不到位也是白搭。再有一点就是木**车跟胶**车一比实在差别太大了。木**车载重量轻,比较沉重,还容易陷坑里。胶**车轻快,载重量大。”

柴林说:“这就是叫来木器坊主管的原因,要对动员马车进行改造,把木轮车陆续都换成胶轮。争取两年内,咱们能动员的骡马大牲口达到十万头。马车三万辆。”

木器坊主管说:“马车不造木轮能节省七成的时间,只要庄主能提供车轮就行,中间那个钢轴别的地方跟本造不了。”

“没问题,我会安排商行提供胶轮,销售仅限于咱们这附近,暂时不对外销售。”柴林说。

“这是自然,同样的马车,胶轮车能拉一千五百斤,木轮车只能拉八百斤,差距太大了。”木器坊主管说。

柴刚问:“庄主,咱们养马岛可是几万匹好马了,应该也培育了不少的骡子,没见运回来。”

“已经运回来了一千二百匹铁蹄骡,使用效果很好,牵引力非常的大。不过你就不要惦记了,光是柴家庄附近的几千匹马生产的骡子也够你辎重营用的。辎重营要扩编,从一千人扩编到两千人,还是那句话,辎重营主要在于动员和管理,没事搞搞培训,偶尔演习一下,一旦有事才能做到快速动员。”柴林安排说。

柴刚说:“我明白庄主的意思。辎重营主力应该是老百姓,遇到战时临时征召带牲口大车的壮丁入营,能运输东西,还得能应付突发事件。”

“对,就这样,武器装备也得训练一下,不过要求有点高。不过必须得完成,十几万头大牲口,这个局开始布置了三年了,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柴林敲了敲桌子说。

柴刚点点头,表示理解。前几年花费巨资分发马匹、毛驴的时候,柴刚还是不理解的,现在终于明白了。战争,不仅仅是打打杀杀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沧州军这种科技比较先进的队伍,对后勤依赖非常的严重。

后勤一直是个头疼的话题,如同通船还好,一船能顶的上数百匹马的运输量,但是不通行的地方就麻烦了。

这还是主场作战,粮草辎重运输主要是为了救济灾民,一旦客场作战那粮草就至关重要了。

“都去忙吧,正南,随我去马场看看。”

大家都散了,柴林、正南、刘壮三人骑马赶奔柴家庄养马场。

典正南说:“哥哥,是不是我的汗血宝骡可以骑了?”

“你这次是猜对了,汗血宝马和毛驴生的骡子叫做驴骡,很难得的。”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马场,入眼的一片咋一看上去全是汗血宝马,其实是汗血宝马串子。两年前高价购买段景住的那头汗血宝马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到今天已经繁殖了二十三匹公马,十八头母驹。

其中还包括六头汗血宝骡,不过只有一头发育良好,远远超过了其他的骡子。

柴林一过来,饲养员就把那头汗血宝骡子带过来了,这骡子才一岁半,但是肩高达一米七,四肢粗壮,毛色暗红,像马的地方更多些。

典正南一眼就看中了,高兴的说:“好强壮,这骡子最少一千多斤。”

“整整一千二百斤,别看才一岁半,最近负重训练三百斤健步如飞。更难得的是这头骡子跑起来跟马差不多。”饲养员说。

饲养员给骡子备好鞍子,典正南牵过汗血宝骡,摸了摸大脑袋,两人挺投缘。

飞身上了骡子,典正南沿着马场的沙土跑道转了一圈,这速度绝对能赶上普通的马了。

柴林说:“这骡子就交给你了,不过它还小,需要你多爱护。”

“谢谢哥哥,我会好好照顾它的。”典正南说。

刘壮看得很感动,正南是个好人,人很单纯。

一行人又来到旁边矮马养殖场,规模也扩大了不少,马场里有二百多匹种马。这种马超级的矮,肩高一米,比草原矮马还矮二十厘米。体重也不过三百斤左右。

负责人拿了账册,过来给柴林柴林检查。

柴林又问:“矮马怎么样了,这两年卖的如何?”

“陆续从泉州商人手里收购了六千五百匹。马场自养三百二十五匹,其中母马三百匹,雄马二十五匹。外销了一千六百匹,其他的都在四千多匹都销售在咱们本地了。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