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九十章 再次征兵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九十章 再次征兵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河间府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口,都出现了施粥棚。

穿着整齐的沧州军架起了大锅,为没吃没喝的百姓熬粥。

数以千斤的百姓端着碗等候吃喝。

公孙胜道长主持救济,吴用把府衙的基层的办事员都给找齐了,按照村、坊开始统计没粮少粮的百姓。

河间府是边境小城,城里不过十万余人,辽兵主要对象是大户和府衙仓库,一般百姓家里还没顾上,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城里大概四万人没有粮食,需要救济,不然一过冬就得饿死了。

吴用提议说:“哥哥,还是老办法,开工程。维修官道吧,把河间府通往沧州的官道修理整洁了,这样运输物资也方便。”

“只能如此,向来没有白吃饭的好事情。立刻准备,明天就开工,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自备工具,一日三餐管饭。”柴林说。

这下缴获的粮食有用途了,招募了近三万余难民,男女老幼都有,一个个拿着锄头、铁铲去维修官道了。

柴林看得直摇头,这效率,这技术简直不忍直视。

典正南笑道:“哥哥,你是不是看他们干活不像样啊。”

“是的啊,的确不像样,干活慢慢吞吞的,有点像野牛那样的昆仑奴干活。”柴林说。

“那是因为哥哥看习惯了陶宗旺带领的专业施工队,普通人干活就这样,刚刚遭受了灾,现在情绪也不高。”

柴林想想也就释然了,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大本营沧州,百姓们的觉悟没有那么高,大家更多的是为了口饭吃,什么奉献精神,什么修路是方便大家,他们还不懂。

“派监工、派宣传队,但凡干活偷奸耍滑,屡教不改的,一律清理出去,永不享受救济。宣传队也要多宣传,多多讲解修路是为了谁,路是大家走的,不是为了沧州军,更不是为了我柴林。”

监工一派,立刻精神面貌大为改变,干活效率也提高了,有时候说好话没用,就得皮鞭开路。

“开饭咯。”随着做饭大师傅的一嗓子,大家纷纷拿着自己的工具过来集合,打水洗手洗碗,排队打饭。

有鼻子尖的问:“我怎么闻着那么香呢,今天中午吃什么。”

“马肉炖土豆,沧州军打死辽兵大量的战马,又从沧州运来了土豆给咱们吃。人家柴总兵图什么,还不是想一心想着帮助咱们。”做饭的大师傅说。

“说的是啊,辽兵抢了咱们的粮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柴总兵帮助了我们。再说了我们修路方便谁啊,还不是我们自己走吗?”有开明的人也说道。

掀开大锅盖子,热浪袭人。

大块的马肉、大块的土豆。炖了足足一个时辰,已经是烂熟了。

大师傅说:“就这伙食赈灾,也是天下独一份了。谁舍得请咱们吃这样的好饭,记住了是咱们是难民,如果没人救济过不了这个冬天的。”

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说:“大师傅说的太对了,沧州军那可是比亲人亲呢。这次遭灾了,我借了八个亲戚硬是没借到一斤粮食,没想到拿个铁锹过来铲点土就给吃马肉炖土豆,我感觉我都对不起人,下午我一定加油干。”

大师傅说:“所有人都听好了,因为个别人偷奸耍滑,柴总兵很生气,已经派下来便装监工了,发现有怠工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挨打,第三次赶走,用不享受救济的资格。”

“只要大师傅您打饭的时候不手抖,我们都用力干。”大家连忙说。

这年月大部分人还是很懂得感恩的。

大师傅拿筷子夹了一块肉,尝了点,说:“好,烂透了,都排队,打饭。每人一碗菜,两个窝头。谁要敢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别怪我不客气。”

百人一组,每人一碗菜,给的分量还是可以的,主食吃的是高粱面的窝头。

到了下午,数万人的精神面貌大大提升了,干劲强多了,宣传还是很管用的。

吴用调配了数十名铁匠,架起铁匠炉,为大家免费维修工具,谁的锄头坏了,谁的铁锹坏了,都可以拿过来免费维修。

天快黑了,工地上响起了收工的铃声。

大家都拿了工具赶往吃饭的草棚。

“今天晚饭吃红薯胡萝卜粥,外加老咸菜。吃完之后每人还可以领两块煮红薯回家拿给家里人吃。不过都记住了,红薯噎人,吃的时候要小口,尤其是小孩子,千万别噎着了。”做饭的师傅连续安排了好几遍。

胡萝卜红薯粥还是相当好吃的,胡萝卜是甜的,红薯是面的。

宣传队的人上来了,打着快板先唱歌。

然后开始介绍,说:“胡萝卜大家都吃过,红薯大家都没吃过。红薯这可是好东西,营养丰富,吃了管饱。但是不能多吃,多吃了容易涨肚子。一亩能产四千到六千斤,最神奇的是抗旱效果很好,丰产性丰产的强。”

“是挺好吃,我家连种子粮都没有了,明年能种红薯吗?”

“能种不能种还不好说,但是柴总兵说了,确保大家种子粮。为了救助大家,柴家庄把庄上产的几万亩的红薯、玉米都拉来给大家吃了。”宣传队员说。

一面搞动员,一面搞宣传。开工地的同时,悄悄的开始就地征兵。

征兵的条件还是很苛刻的,士兵岁以上,三十岁以下,身体强壮,没有病。

还得接受一系列的体能测验,不过呢一旦入选之后条件非常的优厚,每月八百文钱的军饷。如果有战功,有功劳,那翻着倍的增加收入。

五天时间,招募了四千精壮新兵,个顶个的强壮,训练出来就是精锐之师。

河间府招的兵可不是留在河间府,而是送回柴家庄进行训练。

庞万春、马麟这营轻骑兵也在尝试新的改革,由于守城需要,从沧州调来了两千轻步兵加入,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军团。

两千步兵守城,外加三千轻骑兵。庞万春这营人马算是完全接管了河间府。

修路的同时,工匠们开始加固城墙,休整城防,把因为战火破坏的城防体系重新完善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