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七十五章 玉米锦鸡图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七十五章 玉米锦鸡图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公孙胜吓了一跳,惊讶说:“这是何等法器?竟有弓箭的射程?”

“这叫长火铳,比弓箭远,比弓箭威力大。这是我的亲兵营六千。另外还有三营重步兵,个个都是重装铁甲。两营轻骑兵,两营重骑兵,共计兵马六万余。”柴林说。

公孙胜那个汗颜,刚才还想着忽悠柴林,没想到人家竟然有精兵六万。加上征调的民壮完全可以号称大兵三十万了。

公孙胜说:“大官人,准备这么多兵干什么?”

“当然是为国除贼,抵御外敌。”柴林说。

公孙胜说:“奸臣当道,好人难做,哪怕大官人赤胆忠心,也不会被认可的。不如这样,拿下沧州、德州、高唐、东平、济州,整个京东路都拿在手里了,恳请朝廷任命大官人为京东路节度使,如此一来也能更好的推广新作物。”

“朝廷哪有那么听话,走一步看一步吧。公孙道长不如留下做个军师?”柴林邀请说。

公孙胜拜道:“哥哥一心为民,贫道佩服,愿为哥哥效犬马之劳。”

“公孙先生快快请起,从今以后,你就是沧州乡兵的三军师了。大军师吴用,二军师朱武,三军师就是公孙先生。还有个凌云道长也是咱们的人,只是平时比较散漫,云游天下。”柴林说。

公孙胜说:“凌云道长?那可是我师爷辈分的。去年听说高衙内被坑了三百多万贯,想必就是我师叔所为吧。”

“三百二十万贯,凌云道长分文未取,全部把这些钱运到了沂州北部山区,救济山民。今年的沂州山区种了十几万亩的新品种粮食,明年一下能推广五六十万新作物。”柴林高兴的说。

公孙胜大为震惊,这哥哥也太狠了吧,动作真快。

“贫道在兰陵一带的山中发现有黑铁石,或许对哥哥来说很有用。”公孙胜说着拿出一块石头递给柴林。

柴林接过仔细一看,大喜说:“这是铁矿,先生大功一件。奖励二百两银子。”

公孙胜连连摇手,说:“贫道乃化外之人,入世不过是为了济世救人,不图金银。”

“不图金银日常也得开销,出去行走江湖吃饭住店总不能不给钱吧,先生还是收了。身上有钱更好济世救人。”柴林说。

公孙胜见推脱不过,还是收了。

柴林说:“先生,现如今正是六种新品种农作物成熟的时候,我安排先生负责乐柴家庄一带数十个村子新粮食的宣传如何?”

公孙胜说:“这可是功德无量,造福百姓的好事,贫道义不容辞。”

“那好,先生回村休息几日,然后就开始工作,如何?”柴林。

公孙胜道:“贫道常年奔波,这身体铜敲铁打的一般。粮食就是命啊,贫道明日就去。”

柴林安排公孙胜回庄上了,这待遇是没得说,到了庄上立刻分配了金丝软甲。安排了一支宣传商队。这商队有十五人,负责的是柴家庄周边数十个村的宣传工作。

公孙胜一来那就是负责人,三军师,都知道这不过柴林安排锻炼的。

一行人每天的任务就是拿着红薯、土豆、玉米这三种作物,附近村庄进行试吃,邀请观看等等。

任务相对简单,周边每个村都有种这几种新作物的,许多地少的自耕农对新作为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更多的是在等村里第一年的种植户收获了再决定来年是否要种植。

这附近其实都用不到商队去推广,有个三四年也就传播开来。不过柴林对粮草要求确保安全,所以必须加紧推广,等明年种植量大了,粮食也有保障了。

公孙胜那翻江倒海的本领,做这个太小意思了。

几天下来就把几种作物高产丰产稳产的特点就宣传出去了,顺带连怎会烹调都宣传了。就比如土豆,做菜能用来炒菜、能炖肉、能煮了吃。

柴林要检验训练成果。六千人的火铳队,这是柴林的撒手锏,也是中坚力量。

火炮营虽然强悍无比,但是碍于机动性,比不过火铳手灵活。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牛皋何在。”柴林问。

“末将在。”小将牛皋出列。

“我安排你训练的五百轻骑兵如何了?”柴林问。

“已经可以从马上开火铳了,只是精准度不行,不过打仗绝对不含糊。”牛皋说。

“亲兵营的轻骑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肩负着先锋、侦察、战场遮蔽等许多任务,还得加强训练马虎不得。”柴林说。

接下来几天,柴林一直在亲兵营,吃住和士兵们在一起,了解亲兵们的思想活动,生活需求。

沧州府衙,秦师爷脸上乐开花了,拿着几根玉米棒进了苏知府的书房。

苏灿正在那画画呢,上行下效,当今官家道君皇帝就喜欢画画。

秦师爷说:“大人,后花园的玉米大丰收,亩得净米九百斤,差不多两倍小麦产量。咱们赶紧报上去吧,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苏灿说:“如果仅仅是把一种新作物上报给管家,你说那褶子会不会看?”

秦师爷摇摇头:“估计是扔一边了,没人看。”

“这就对了,看我画的这副玉米锦鸡图如?”苏灿问。

秦师爷一看,说:“大人这画神形兼备,锦鸡栩栩如生,玉米亭亭玉立。”

“通过画,本官把这玉米报给圣上,将来推广了我也是大功一件。”苏灿高兴的说。

在北方,产量最高的小麦、高粱、谷子,三种主要作物亩产不过三百多斤,精细管理四百斤顶天了。现在好了,玉米横空出世了,一般也有八百斤的产量,这不是一星半点的增产,而是翻倍的增产,意味着原来的一亩地,变成了两亩地。而且玉米还有个特点,可以种麦茬地,收获时间非常的短,此等作物简直是太好了。

“我盘算了一下,今年玉米种植了数万亩,这一下就有了足够的种子。明年九个县,推广一百万亩不成问题。一亩增产四百斤,那就是四亿斤。一亩加收四十斤农税,那就是四千万斤。

更何况还要红薯、土豆、桑蚕等等,咱们沧州几乎一瞬间就可以和苏杭的收入持平了。”秦师爷高兴的说。

苏灿笑道:“苏杭,苏杭早不行了。乱兵四起,哪里还有什么苏杭,以后最好的地方当属沧州。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北方的超级大粮库。柴林光卖种子也赚几十万贯啊,这功劳就让给我吧。”

苏灿的想法很好,谁不想捞点功绩,把画卷和几个玉米棒派专人送往东京城,献给当今圣上。

苏家那是豪门大族,想给皇上送点东西那是很简单的事情。

画卷顺利的进了皇宫,可是负责的太监,一看玉米棒就不乐意了,啥意思,皇帝没见过粮食?随手就扔垃圾桶了。

徽宗皇帝看了看苏灿的画,还点评了几句,画风尚可,但是笔力不足,还需要加强练习。

皇上点评那就是圣旨,太监带队耗时半拉月给苏灿把画卷送回来了,让苏知府加强训练,把画画的更好一些。

苏灿一看,心凉了半截,自己费劲力气给官家画画,想着献上珍贵的玉米呢,谁曾想只点评了画,丝毫未提推广玉米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