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公孙道长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七十四章 公孙道长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柴林说:“敢问可是公孙道长?”

这道长说:“正是我,怪不得人说沧州柴大官人,天下的事知道一半。”

“道长过奖了,不如到后院叙话。”柴林说道。

“如此甚好。”

公孙胜一点都不客气,跟着柴林来到了后院。

这大车店是柴林的一个据点,后院私密性好。

公孙胜虽然是道士可是不忌口,柴林安排上了烧鸡卤肉,再来一坛子好酒。

二人就喝开了,公孙胜说:“贫道去年打算劫夺了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结果这好事让大官人给坏了。”

“噢,竟有此事?我怎么不知道。”柴林还纳闷呢。

公孙胜说:“本来梁中书打算安排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杨志此人志大才疏,路上容易纰漏,贫道也好纠集人手下手。可是你的四海车行开业了,从大名府直达东京城,原本半拉月的路只要两天半就到了。杨志带人坐上了大马车,一路之上马车速度极快,就这么错过了。大官人的车行只收了不到十贯的运输费,实在是可惜啊。”

柴林说:“这梁中书当真狡猾,把金银珠宝当成普通货物了。不过些许财物,十几万贯又有何珍贵?”

公孙胜倒是奇怪了,十几万贯财富竟然不珍贵?

“那在大官人看来什么珍贵?”

“金银珠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过是一堆废铜烂铁而已。真正珍贵的东西应该让天下百姓吃的饱的粮食,穿的暖的棉花,这才是弥足珍贵的东西。”柴林说。

公孙胜肃然起敬,他这个道士念经是业余,整天想着替天行道,到处搬弄是非。

“江湖传闻柴大官人不远万里,海外寻得神粮,想来是真的了?”公孙胜说。

门口立着的典正南鼻子都气歪了,说:“这是事实,可不是什么江湖传闻。”

柴林说:“道长稍后,我安排一下厨房。”

“好。”公孙胜很好奇,耐心等了一会儿。

片刻之后上来了三样东西,第一样辣椒土豆丝,红白相间,煞是好看。另外两种是煮红薯和煮玉米。

“道长尝尝味道,这是土豆丝,用的是土豆做的。红色的叫红薯,黄色的叫玉米。”柴林介绍说。

公孙胜挨个吃了些,赞不绝口,惊叹说:“美味,美味,都是美味。”

“土豆亩产四千斤左右,红薯产量更高,玉米亩产净粮也八百斤靠上。这三样算不算宝贝?”

公孙胜起身对着柴林拜了三拜,柴林连忙说:“公孙道长这是为何,快快起来。”

公孙胜说:“非是贫道拜大官人,而是贫道替天下的无数在饥饿中挣扎的百姓拜你。大官人可否带贫道去地里看看?”

“我庄上附近种了十几万亩,有何不可。来,咱们把菜吃光,不可浪费了。”柴林说。

第二天一早,柴林、典正南、公孙胜等一行人搭乘大马车,赶奔柴家庄,一路速行。

到了西村,柴林等人就下车了。

马路边上是碧绿的玉米地,玉米秸秆都还是青色的,农民们正在地里掰玉米呢。

柴林拿过一根玉米棒,说:“这就是玉米棒,亩产鲜品三千多斤,晒干净品也有八百来斤。”

公孙胜接过用指甲盖掐了一下,说:“大官人,这可还没熟啊。为何不等熟透了留种,好推广给更多的农民种植呢?这个时候卖了实在太可惜了。”

“一根玉米棒卖半文钱,商人运到城里卖一文。农民这一亩种净利润一贯钱,效益很可观吧。”柴林说。

“是很可观,可是贫道感觉还是应该留种用最好,让天下的百姓都种啊。”公孙胜说。

“公孙道长的心情我很理解,但是实际不宜操之过急。什么事情都有他发展的过程,土豆、红薯、玉米虽然高产,但是九成的村民是不信的,你逼着他种,强迫着他种,只能适得其反。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医不叩门,道不轻传。医生在大街上遇到人了,说,你有病,恐怕是要挨揍的。”柴林说。

公孙胜说:“那岂不是可惜了,如此好的东西,一时半刻传播不开来。”

“这不是正在传播吗,玉米进城了,小贩卖烤玉米、卖煮玉米,许多人吃了不就知道这个口感好了吗?”柴林说。

柴林又带着公孙胜去红薯地里看了看红薯,夏末的红薯正是异常旺盛的时候,脚都踩不进地里。

“红薯浑身上下没有一丁点可以浪费的,这个时候的鲜叶子可以少量的采摘用来做青菜吃,也可以喂猪。等收获了,红薯吃法有几十种,就连收获之后剩下的秸秆也是好宝贝,上好的草料。”柴林说。

公孙胜说:“几个月前,田虎起兵,无数难民涌入沧州,各地粮商蜂拥而至,想着高价卖粮呢,结果最后不得不平价卖了。想必大官人就是用这些新粮食救命的吧。”

柴林笑道:“道长神机妙算,正是如此。调运了数百万斤的土豆,救活了七八万难民。没有一个饿死的,不得不说这土豆真是功德无量。”

“不是土豆功德无量,是柴大官人功德无量,不过行大善容易遭大祸,朝廷容不下民间有人声望如此之高的人,大官人大祸在眼前啊。”公孙胜又开始装神弄鬼了。

柴林笑笑,不接茬,说:“正南,备马,咱们去海边新兵营。”

柴林带着公孙胜一路骑马,到了海边又换乘蜈蚣船。一上蜈蚣船公孙胜就出丑了,不扬帆,不摇橹,船居然在走。

“大官人,这船有古怪,为何能自己行走。”公孙胜问。

海龙岛北面的一个小岛,面积很小也就是三百亩大小,现在是驻扎的是柴林亲兵营。

这里训练着六千士兵,其中骨干都是柴家庄及其周边村子的。这些人都是牵了牛,牵了马,牵了驴的,戏称千牛卫。

这些士兵用的并非是传统的大刀长矛,而是公孙胜从没见过的武器,长木柄带着短刀。

“道长随我来。”柴林拉着公孙胜登上了高台。

柴林喊了一嗓子,集合。

六千士兵快速集结,以百人为基础,站的笔直。

“立正,向右看齐。”随着口号,整个队伍整齐的出人意料。

士兵上枪下枪的动作,六千人如一人一般,动作整齐划一,这得练多久啊。

柴强扯着嗓子喊:“集结完毕,请指示。”

“即日起做好登岸演习,随时准备登岸作战。”柴林道。

“是。”

士兵们各自去训练了,柴林说:“公孙道长是不是以为这就是一把短矛,没有什么杀伤力呢。”“这是一把看起来很奇怪的短矛。”公孙胜补充说。

柴林摇摇头,说:“这可不是矛,这是火铳。”

柴林说着瞄准了百米处的一个人形靶子,砰的一声巨响,人形靶子发出当的一声,倒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