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四方商家汇蒙山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二十一章 四方商家汇蒙山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什么时候白彦也有了大型养猪场了,这倒是奇怪了。平常放羊的羊群最多见过三五百只黑羊群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大养猪场。

“说到底还是粮食问题,粮食产量低,猪光吃青草,只长骨头不长肉,瘦骨嶙峋的,皮包骨头,那肉柴,卖不掉。如果真有一亩山地产几千粮食的作物就好了,人吃一部分,喂猪一部分。也不用养多,一年养两头猪,到十一月份就出栏,一头卖了换钱,一头留下自己吃,做些腊肉,炼些猪油,那小日子才是神仙般的日子。”另外一个五十多的老汉感叹说。

正聊着,竟然从西面来了一个巨大的商队,这商队可怪了,距离老远就听见悠扬的铃铛声。驮着货物的不是骡子,而是一种巨大的怪物。

“快看,骆驼队又来了。”十几个没事干的小孩子拖着大鼻涕远远的跟着看。

领头的骆驼还戴着大红花,商队讲究这个。

这骆驼队太庞大了,竟然有一二百头壮骆驼,每头骆驼背上都驮着大包大包的货物,骆驼脚大,走路稳当。

商队的伙计四五十人,引领着骆驼缓缓前行。

这路一半一半修的,并没有完全封闭,正常通行不耽误。

柴林一看打头有一面旗帜,竟然是扈家庄的旗帜。

“解宝,去招呼一下。”柴林说。

“是。”

解宝过去,一看竟然李兴带队。

“李掌柜,怎么是你。”解宝说。

李兴吃惊说:“解都头,你在这,那柴庄主肯定在这。”

“对,就在那边。”

李兴过来,给柴林施礼。

柴林说:“这是什么运的什么,这么多货。”

“工地上用的咸菜、海带、小鱼干、虾皮、海带等等,都是柴庄主的商队运输到济州府,我们扈家庄的商队,接棒用骆驼运过来的。这是到白彦,统一下发各工地的。”李兴说。

“我记得原来不都是骡子吗,怎么换骆驼了。”柴林问。

李兴说:“没换,只是骡子不够用了,马灵兄弟从京兆府那边联系的客商,有商队送来训好的骆驼上千头,这群骆驼全是扇骆驼,力量极大,驮三百斤货一天行走百十里地没问题,再则就省草,随便找个荒地、找个河沟就解决了饲料问题,等回家休息的时候再喂精料。”

“好,那你们赶紧去吧,大商队不好停。”柴林说。

“好的,柴庄主,那我们先回商行了。”李兴带队走了。

商队,那是村民羡慕行业,这年月经商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官私两面的关系,关系不到位跟本干不了。

几万人一起修路、修桥的大工地一下把整个沂州北部的经济都给带动起来了。虽然大部分的壮丁都属于官府征用的,不用支付工钱。但是官府要管饭啊,要购买馒头、高粱米、大白菜、豆腐等等,仅此一项就让镇上的许多店铺活跃起来了。

山区多河流,小桥修的就多,采购石材这些也都是钱,让当地的石材场一下多了很多的生意,山区石材场最多,许多开采花岗岩、青石的石材场。另外铁匠铺、木匠铺等等都一下子火爆了起来。

在柴林发展蒙山山区建设的时候,跟柴林要好的扈家庄、李家庄、祝家庄、登州顾家商队等各家商队也都来了,几家商队各负责一个镇店,物资运输,山货收购等等。

发展的项目都是些很务实的,柴家庄重点推广粮食新品种,红薯、玉米、土豆、棉花等。其他商行推广养猪、养羊、野兽皮收购、农副产品。

预计在半年的时间内将会向山区农户发放小猪三万头左右,农户养肥后再还猪仔钱。

黄草坡村的黄二家是个中等家庭,家里七口人,老爹老娘六十多了。黄二和媳妇都快四十岁了,最发愁的莫过于家里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十,二儿子十八,三儿子十六,每个儿子都要娶媳妇建房子,愁的黄二睡不着吃不下的。

修路黄二家出工两个,大儿子黄车,二子黄套,都是壮小伙,去挖土修路。

这天中午,黄二从山上挖了一筐子丹参根回来,晾晒干了准备卖钱。

大儿子黄车急冲冲回来了,黄二说:“你怎么跑回来了,赶紧回去,一旦发现你翘工了,晚饭就别想吃了。”

黄车说:“工地有规矩,我肯定不敢私自跑回来。这是工头让跑回来的,爹你和娘赶紧的去领猪去,白彦集上商行的人正在发放。四十斤的小母猪,现钱五百文,等到明年秋天再给钱是七百文一头。”

“这也不合算啊,我还以为白给呢。”黄二说。

“天下哪有掉馅饼的,不过还是赊销合算,小猪拉回来,六个月内,养殖中发生意外、疾病猪突然死亡,导致养殖失败,损失商行承担,商行会再补小猪,不过爹一定要弄两头母猪回来,咱家以前养过,多少有点经验。”黄车说。

黄二道:“养猪那点门道我比谁都清楚,不过有一点啊,没粮食,咱家七口人,十亩地,勉强够吃饭的,哪里有多余的粮食。一头母猪一年生十几个,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就放心吧,商行的人赌咒发誓,已经说了,明年开春就给咱们耕地、给咱们红薯苗,保证亩产三千斤以上,如果不够三千斤,他们耕地的钱,红薯种苗钱分文不取,契约上有县太爷的大红印,绝对错不了,商行都不怕,咱们怕啥,赶紧去领两头。”黄车说。

黄二一咬牙,一跺脚,干了,和媳妇推上车就走。

媳妇说:“老黄,你可想好了,这是有风险的,万一新作物没那产量,到时候咱们的小猪吃什么喝什么?”

黄二说:“不冒险不行啊,大儿子二十了,二儿子十八了,三儿子十六了。一个娃娶媳妇就得二十两银子,三个儿子就是六十两银子,咱们不冒险,三个孩子就只能打光棍了。”

夫妻两个赶到镇店商行,拿出来户籍薄,商行的伙计详细的讲解了两遍,讲清楚契约的内容,黄二听了非常高兴,原来好处居然这么多,赊两头猪虽然多出二百文前来,但是一头猪,一次性补助十斤食盐,还给送猪上门,检查猪舍,技术培训。

当天,一头骡子拖着两头小猪就给送来黄二家里了。技术员一看黄二家的猪舍和茅厕连着,说:“老黄,这猪舍不行,立刻改进。茅厕和猪舍连着,猪容易生病,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再说,你这猪舍也太小了些,我建议重新安置个猪舍,想赚钱就得好好干才行。”

黄二当即选了后院的一个空院子作为猪舍,打扫干净了,让两头小猪仔里面呆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