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东汉好姐夫 > 第384章 孙刘结盟

东汉好姐夫 第384章 孙刘结盟

作者:相辞江湖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9:14 来源:笔趣阁

吕蒙军渡江之后,张绣和黄忠已经完成了长沙外围的防御。

西路曹纯的兵马剿匪进度迅速,八山六十七寨都被拿下,归顺者甚众,缴获战马粮草物资不计其数。

曹纯严格遵守姜盛的战场纪律,在武陵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收服一地后,他就安排低阶骨干军官担任官员,他们留下来巩固地方政权。

从武陵撤走的朱灵军刚进长沙郡境内就遇到了麻烦:赵云派出的三万兵马在武陵和长沙交界地带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

朱灵的部队死的、伤的、逃的,七零八落,能战者不足四成。

赵云的三万兵马进退迅疾,直接把朱灵打蒙了,朱灵军总是被动挨打,却一直没摸清对手到底有多少兵力。

吕蒙的首次进攻受挫,精明的他准确判断出长沙目前守军十二万多点,如果硬攻长沙,肯定得不偿失,于是从部队中挑选强壮、敏捷、武艺高强的精英,组成一支部队进行点穴式打法。

这支部队皆穿白衣,号曰“白衣军”,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历史上的吕蒙打江陵的时候有个典故“白衣渡江”,这次在这里吕蒙就这么做了,先放出风说吕蒙重病,示敌以弱,然后派白衣军准备偷袭长沙防线。

吕蒙大军压境,确实给长沙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黄忠也有意打算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但被张绣劝住。

张绣跟随姜盛也已多年,特别是来之前,姜盛千叮万嘱不要主动出击,只要凭借武器之利把长沙守住三个月,就算大功。

黄忠不太熟悉姜盛的风格,对张绣的劝阻不以为然,决定先行试探一下。

现在得知吕蒙“重病”,正是进攻的有利时机,张绣苦劝不听,黄忠亲自带队三万偷袭吕蒙前锋大营。

行至半路,白衣军统帅董袭摸清了黄忠的动向,早已设伏完毕。

黄忠随即警觉,令全军停止前进,组成环阵,应对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

董袭不愧是吕蒙亲选的统帅,颇有耐性,在埋伏点呆了三天三夜,硬是没有任何动作。

黄忠等了三天,觉得差不多了,就整队前进,走着走着,听得左右一阵鼓响,万千白衣兵冲了出来。

短兵相接的情况下根本组织不起阵型,论单打独斗,黄忠的兵马就比白衣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刀刀见红,黄忠军人仰马翻,被白衣军杀的毫无还手之力。

黄忠暗暗后悔,但强敌当前,后悔也没用,最主要的是撤出战斗减少损失。

白衣军是准备充分,黄忠军是仓促迎敌,高下立判。

黄忠看到董袭杀得正欢,抄起三石硬弓,对着董袭九珠连发。

董袭感到破空的杀气,下意识的举刀抵挡,却发现这弓箭力道十足,震得他手臂发麻。

其中三支箭命中,董袭左肩、左胸、腹部各中一箭。

亲兵见主将受伤,连忙过来护卫,白衣军再厉害,折了主将也会乱。

战场节奏稍微一乱,黄忠就率军突围,杀开了一条口子。

董袭虽说中箭,但没伤到要害,喝令全军继续战斗,不能让黄忠跑了。

白衣军令行禁止,主将无碍,那就继续战斗。

黄忠军刚刚突出来很快又被围上,死伤越来越多,黄忠不免焦躁。

正在这时候,不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不一会儿就出现在战场,当先一人,一柄长枪出神入化,不是张绣是谁?

张绣劝黄忠不住,把长沙的防御再次检查强化一遍之后,还是不放心黄忠,就带着骑兵去接应。

张绣军是北军,特别擅长陆上作战,黄忠在核心死死撑着,张绣在外围对白衣军进行了反包围。

厮杀更加激烈了,胜利的天平开始向黄忠这边倾斜。

原本占优势的白衣军成了被杀的对象,白衣的尸体遍地都是。

董袭见状不妙,连忙召集部队撤退,好个白衣军,在张绣的优势攻击下顺利撤退,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张绣救了黄忠,也就见好就收,任由白衣军去了。

黄忠率残兵退回长沙之后,清点发现折损近万人,后悔不听张绣的劝告,于是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张绣连忙安慰道:“我们都是为晋王而战,出发点都是好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避免不了犯错误。”

两人关系更加铁了,黄忠也不再寻求主动进攻,而是巩固防线,加紧练兵。

姜盛的初步反击,让孙权深受打击,而姜盛还有二十多万部队没上场呢,如果姜盛趁势发力,孙权没有好果子吃。

周瑜看的明白,照目前的形势,荆州是谁的还不一定呢,最重要的是打败姜盛,保住江东的基业。

孙权召集幕僚们商讨了半天,然后快马加鞭传信给鲁肃。

虽然刘备开出了苛刻的条件,但鲁肃还是答应了,刘备还是不放心,觉得东吴方面竟然能接受自己都觉得苛刻的条件,是不是有什么陷阱。

诸葛亮对刘备解释了东吴为什么接受条件,因为姜盛大军正在对东吴作战,孙权孤掌难鸣,为了保住江东,只能接受刘备的条件。

诸葛亮和鲁肃分别代表蜀吴签订了友好同盟协定,约定从东西两路共同出兵。

孙刘结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襄阳,姜盛笑道:“该来的总会来的,我看吧,南郡和江夏必定是他们首选的战场。”

姜盛调兵遣将,除了西部和北方留有部分部队镇守外,整个长江以北的部队都调动了起来,合计兵力一百万,在汉中建设西大营,有兵三十万,针对益州用兵;建设江北大营,有兵六十万,为主力方向;海军十万大军,对东吴水军作战。

后方那边荀彧动员各州郡发动群众,为南征大战提供强力的支援;田丰作为后勤大总管,调拨物资加快装备军械制造,并投入足量的物资人力加速海军铁甲舰的建设。

北方各项大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南下、北上、西进的三条铁路线已经接近完工,蒸汽机车和车厢已经整装待发。

江北地区空前热闹起来,百姓们天天都能看到南下的部队,浩浩荡荡,连绵不绝,坊间纷纷传颂者晋王的丰功伟绩和经天纬地之才。

很多百姓只知晋王,而不知有朝廷,晋王的威名传遍了大街小巷,皇宫里面也不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