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兽医当国 > 0103章 孟子言

兽医当国 0103章 孟子言

作者:北门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5:51 来源:笔趣阁

入场检查极严,单单是入场搜身一关,便有十几人被那郎将给押了出去。

早就准备妥当的钱恒,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经过搜身一关之后,便被安排进考场内,待考。

考场内,竖起数块肃静牌子。

看到这一幕,钱恒不禁暗笑,真没想到,张叔夜居然会把平日出行的肃静牌,摆放到考场里面来。

不过这也说明这位张叔夜大人,做事还真是不拘小节的。

有了这些肃静牌,倒也让整个考场的气氛,变得严肃了几分,一个个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正襟危坐,谁也不出一丝动静。

所有考试的位置,都是用苇席搭起来的,每个位置之间,都隔出来五尺有余,席子下,摆放一桌一椅,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考生陆续进场,待到所有考生全部坐好之后,一声锣响,考试正式开始。

在众多考生开始研墨准备的时候,有衙役依次将考卷和草稿纸分发到每个考生手上,之后不久,便有有衙役,举着一块写着科考题目的木板,在考场内来回走了两圈。

今日是第一场,所考内容经义。

其中论语义一篇,孟子义一篇,大经义一篇。

孔孟之义,便是直接从‘论语’和‘孟子’中取一句做释义,考的是考生对与经义的熟识程度。

而大经义所考的,虽然也涉及到孔孟文章,但范围却要广很多,内容涉及四书五经和史传文章,其考核的内容,也给了不少让考生阐述自身见地的空间。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这大经义的考核,若是经义的题目太过生僻,甚至会直接难住大多数考生。

不过这次大经义的题句,倒是不难,“不怨天,不尤人”。

这句最早出自论语,也曾在孟子中出现。

三篇经义,出自孔孟的题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没有什么压力,对于钱恒来说,就更不在话下了。

确定了题句之后,钱恒第一时间便将孔孟之义的文章,先行写了出来,最后誊抄到考卷上。

写完孔孟的经义之后,钱恒才把目光落在这‘不怨天,不尤人’的题句上。

‘论语,宪问’中,有记载,“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而在‘孟子,公孙丑’也中有言,“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不怨天,不尤人。

单看字面的意思,钱恒不用多想,也能知道,这是孔老夫子对待事物的态度。简单点解释,便是说,不埋怨天地,不怨恨他人,哪怕他人不能理解,自己也能通过学习最普通的知识,领悟到高深的道理。

若是钱恒不清楚张叔夜此时的心境,直接以这个意思作答,倒也不能算错,至少整个论调和语境,都是不错的。立壮志,多自省,不以俗世眼光看待万事,同样可以学到精深处,这个说辞,放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差错。

可钱恒却知道,张叔夜此时的心态,却是做不到这不怨天,不尤人的程度。

张叔夜对朝廷奸佞当道的现状,十分不满,恨其不争。对当今武将的堕落,更是痛恨之极,恨其无能。

或者说,天道不公,人心不古,才是张叔夜此时对时局的心态和认知。

所以,这句话所指,真正切题的,应该是出自孟子的寓意。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张叔夜真正想要体现的关键,就在这句话上。

想要劝我不怨天,不尤人,那就要知道我因为什么而不悦,因为什么而不高兴。

这个题句的核心意思,便是说,我很不高兴,我就算是怨天尤人也不要劝我。

钱恒忍不住嘴角微挑,这张大人还真有点混不吝,自己不高兴,居然还敢这么正儿八经的当成考题出出来。

恐怕这样一来,有不少考生都会掉进张叔夜这道题的坑里。

不过钱恒破题的角度,却也没有顺着张叔夜的意图来,而是直接写了一句。

“怨天尤人,不若曲中求直,心若不豫,不如易地以处”。

整个文章的意思,概括下来,便是说,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还不让转个弯,在曲中求直,若是心里觉得不爽,不妨换个角度看看。

整个大经义的考卷,被钱恒直接写成了劝张叔夜的一封信。

心中有了草稿,写起来便快了很多。

等钱恒将卷子写完的时候,时间刚过午时。

见到钱恒站起身,马上有衙役过来,帮着钱恒收起卷子和草稿纸。

钱恒这边的动作,引来不少考生的主意。

午时十分,有不少带了吃食的,正坐在考位上啃食,可是当看到钱恒居然这么早就交卷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一副吃惊的表情。

这卷子交的也太早了吧?

尤其是冯常,距离钱恒的考位,隔着有三名考生,看到钱恒交卷,冯常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如果不是考场里有规矩,不允许出声,恐怕冯常此时早就出言讥讽钱恒了。

即使如此,冯常看着钱恒的背影,嘴角上那丝不屑,都已经快要咧到耳根子上去了。

一般乡试,是要糊名的,就是将卷首的考生名姓糊起来,甚至还要专门找人来,将卷子上的内容,誊抄到一份全新的卷纸上。

而作为本次乡试的主考官,直接选择取消了誊抄的这道程序。

时至北宋末年的时候,作弊成风,所谓的誊抄程序,已经起不到多大的规避作用。所以张叔夜直接选择放弃这道程序,只将考生的名字糊上便可。

作为本次乡试的主考,张叔夜多少还是顾忌一点的,所以张叔夜并没有在考场坐镇,而是让应天府的推官和判官二人,负责初选试卷。

糊名之后的卷子,便直接交由两人审核。

当看到孔孟经义的释义时,两人几乎同时点头,对于这两篇经义十分赞赏。

唯独到了这第三篇大经义的内容时,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神色。

姓徐的推官一阵摇头,“常大人,您瞧,这位考生的大经义文章,好好一份抒怀明志的文章,居然写成了一篇评议文章,这~”

那位常大人却是一笑,“这考生的文章本身不俗,只是有点偏题,且留下,交由张大人定夺便是!”

徐推官犹豫了下,才点头,“也好,张大人这考题的题目,本就有些怪异,也只好由张大人自己审核之后,再做判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