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兽医当国 > 0101章 暗示

兽医当国 0101章 暗示

作者:北门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5:51 来源:笔趣阁

见钱恒咬死就是不说,张叔夜却没有一点放过钱恒的意思,继续追问道,“那我问你,你让我手下郎将,捎去海上的烈酒,可还有份额?”

面对张叔夜如此热情的态度,这会儿钱恒都有点后悔来张叔夜府上。

“张大人,乡试之前,学生不宜与考官接触,学生这就告退!”

张叔夜一瞪眼,“你敢,钱恒,你信不信,你若是现在就走,我就敢保证你这次乡试绝对不会过关!”

钱恒哪里会料到,张叔夜居然如此不讲理。

钱恒也是服了,只能败退,“张大人,您说,学生听着便是!”

钱恒可知道,得罪了这位未来的叔夜相公,可是没好果子吃的,索性直接抢先一步进了客堂,找了把椅子坐下,拿出洗耳恭听的架势。

看钱恒这副做派,张叔夜摇了摇头,“恒远啊,我并不是想打听你和汝霖之间的约定,我只是想,看你能不能也帮我一把!”

钱恒苦笑了下,“张大人,我弄出来的二锅头,您应该尝过了,也应该在各路军仓见到了吧?更何况,您手上掌控的那些军士,哪个都可以从我们的酒生意中,赚取大笔的利润,这些还不叫帮您?”

张叔夜摇摇头,“那些钱财上的事情,自有下面的人去操劳,我想听你帮我分析下,如今的大势!”

得!

钱恒算是明白了,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获取张叔夜的信服,钱恒没少抖落那些关于天下大势的门道,如今却被张叔夜当成了自家师爷来看待。

不过话是这么说,一个真能听得进自己这种言辞的主儿,钱恒从心底还是很钦佩的,毕竟不是哪个官员,都有这么一颗为大宋安危操劳的心。

张叔夜又道,“我知道你手上掌握了不少关于金辽之间的消息,而且你还专门培养了一批潜入金辽的细作,对不对?”

钱恒脸色一黑,“张大人,我派去的行商掌柜,打探金辽的政局动向,只是经商之道的必要一环,我总不能看着辽国不行了,还往辽国运送货物吧?那岂不是要赔到破产?”

对于钱恒赔不赔,张叔夜倒不在意,不过钱恒提到辽国快要不行的问题,张叔夜却很重视,“恒远,你说辽国快支撑不住了?可是真的?”

钱恒点了一笑,“我大宋与金国的盟约都已经签下,而且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攻破辽国上京的消息,您应该也有所耳闻吧?”

张叔夜点点头,“辽国与我大宋军士眼中,便已经是强军劲旅,只是没想到,却经不起金国的铁骑冲击,如此短的时间里,便被金国侵占了大片疆土,这金国,未来也是我大宋的巨大威胁!”

“辽人国运颓败已经能够看到,而我大宋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所以,恒远,你一定要答应我,帮我想法办法,看什么生意能够让我治下的百姓不再挨饿,至于你那些种粮食的技术,也可以给我提供些,这几年,整个京东东西两路,连年灾荒,百姓百姓流离失所,很多都已成了离开故土的逃难流民!”

张叔夜没提关于战马的事儿,钱恒心里多少松了口气。

不过张叔夜现在面临的难题,几乎就是整个大宋境内的现状缩影,加上那些官员肆意搜刮,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百姓无法生存,选择逃离家园。

张叔夜这个请求,让钱恒一阵苦笑。

“张大人,您实在是太看得起学生了,不是学生不愿意帮您,只是学生的能力有限,若是想做点什么生意,我还能帮您想些方法,可要让学生出谋划策解决百姓生计问题,学生实在是无能为力!”

毕竟张叔夜治下的州府,可不是李若水治下的一县之地,十几万人口和上百万人口,绝非不是一个概念,凭现在钱恒的手段和实力,真心无法胜任。

所以钱恒才会干脆的拒绝张叔夜的请求。

张叔夜心里也明白,凭钱恒的能力,还不足以解决这么大的难题。

最后只能点点头,“让恒远为难了,若是以后有什么好生意,多想着我这里!”

“张大人放心吧,学生一定帮大人留意的!”

钱恒高辞,离开张叔夜府上,找了一处距离府衙比较近些的客栈住下。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钱恒在安心备考之余,也在思索张叔夜的那些话。

如今的大宋,就像一艘负载过重的大船,船身更是千疮百孔,想要治愈,既不能用猛药,以防直接崩溃,又不能徐徐图之。

对于大宋此时的困境,钱恒也有点头疼,政令不畅,军士士气低迷,甚至大部分的厢军和皇城的禁军,都毫无一战之力。

如果是一般的事情,不用钱恒多想,都会帮张叔夜把事情办好,可每当回忆起张叔夜的请求时,钱恒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张叔夜对自己太了解了,可为什么要提出那么多的要求,要自己帮着筹谋划策?

这事儿有点不对劲啊!

钱恒心里琢磨着,找出来李若水和邓肃、陈东他们提供的历年举人考试的题目。

当翻起这些考题题目的时候,钱恒忽然猛地回过神来。

考题,只有考题,才会让张叔夜冒着考生与考官之间的大忌,给自己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想要提醒钱恒一句,让他做好考试的准备。

乡试,又叫解试,所以钱恒从程望那里得到的举荐信,有时也被叫做解额。

而这乡试,要连考三天,每一天所考的内容也不一样。

这第一天,也是乡试考试的第一场,名叫经义。这第二场,考诗赋,或填词。

这第三天的第三场,也是乡试中比较重要的一场,一篇子史论,一篇时务策。而这时务策,便是以实务难点为起由,引经据典,阐述考生解决难题的策略和手段。

张叔夜几次三番的叮嘱钱恒,钱恒到这会儿才反应过来,不禁暗笑,张叔夜,这位儒将为帮自己,也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心思。

看来还真要好好考虑一下这大宋顽疾的解决之道,哪怕无法实施下去,钱恒决定,在临考前,不再去见任何人,专心待在客栈温书备考。

可越是这么想,事情往往就有点事与愿违,就在乡试正式考试的前一天,客栈的伙计告知钱恒,“有故友来访!”

一开始钱恒还有些纳闷,等出门一看,钱恒也愣了下,怎么都不会想到,杨慎居然会找上门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