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七十七章 湘东剿匪记(3)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七十七章 湘东剿匪记(3)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李思文手下的一百人在花小山的大队前一天抵达铜鼓附近,抵达的当天便对可疑的去铜鼓营方向的人员进行了甄别、捕杀,可惜由于周边的山体实在太大,仍有漏网之鱼逃进了石头堡子。

像这种大规模的暗探之间的捕杀只有在战时才有,一般情况下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获取情报那要靠各人的本事。

山地营这种突然发难的举动,姜维只要不是笨蛋就知道意味着什么。

不过西头战事的结果尚未传到堡子,姜维有些举棋不定,他的最精锐的两千手下都去了西头,眼下堡子里除了原本跟着他的一千人,剩下的多是新近收罗的乌合之众,战力暂时不说,各怀鬼胎那是必然的。

如果他现在逃跑还来得及,铜鼓往东,从北到南分别是宁州、奉新、新昌,无论去哪里都行,不过按照吕大器的本意,肯定是让他在铜鼓扎根,以此为根基向西、向南、向北肆扰安**的地盘,自己如果逃到东边,届时在吕大器眼里还值不值钱那就是另说了。

不过此时南京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四月下旬,崇祯帝在北京殉国的消息正式传到了南京,一时江南剧震。

作为朝中元老之一的吕大器(十六年便是右佥都御史兼四省总督,位高权重,按照实际权位,尚在马士英、史可法等人之上)自然不甘心蹉跎于九江,在钱谦益的召唤下,他立即赴南京,与钱谦益等人准备拥立潞王朱常淓,而当时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却阴结江北四镇,准备拥立福王朱由崧。

四省总督一职由原郧阳巡抚袁继咸继任。

吕大器忙着拥立的大事,对于偏隅于大山之中的盗匪自然慢慢地淡忘了,而新任总督对于像姜维这种首鼠两端的人也是嗤之以鼻,还给江西境内的官府、驻军下达了“既防贼又防匪”的严令,“贼”自然指的是流贼,这“匪”嘛,其意不想可知,俨然将姜维之流当成敌人了。

就在前一天,吕大器放在姜维那里的幕僚便抽身而去,临走前也没给个准话,姜维派到宁州、奉新、新昌的人也回来了,都带来了袁大总督的原话。

这下姜维进退两难了,本来以为攀上吕大器这个高枝是自己时来运转,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事情便发生了逆转。

如果吕大器还在江西,他绝对会给铜鼓营派去援军,最少也要勒逼左良玉出兵,不过袁继咸就不同了,两股盗贼火并、两败俱伤才是他想看到的。

如今江西方向即使能过去,想正大光明地筹集粮草已经不行了,而东边、北边的安**正虎视眈眈,南边的武功山一带倒是可以去,不过现在自己的西边、南边两条主要道路都被安**封锁着,想穿越大山去武功山谈何容易?

没有粮草支应,他这三千人马瞬间便会作鸟兽散,占山为王说来容易,那是针对小股盗匪的,像姜维这种大股盗匪没有一定的根基,完全靠抢劫根本就活不下去。

最后他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带着剩余三千人马在花小山的两千人抵达之前连夜东去,向东走了一夜之后,便继续北行,他的目标是宁州。

与铜鼓相比,宁州更是处在大山的腹地,他想的很简单,铜鼓西有浏阳,南有万载,实在不是能久驻之地,宁州附近虽也有通城、平江,不过与万载县、平江县相比还是远一些,更何况想从通城、平江来到宁州只有通过修水一条水路可走。

宁州城便处在修水从大山之中刚刚出来的一小块平地上,届时只要封锁峡口,安**想要攻打宁州便只能翻山越岭了。

更何况宁州城三面环水、一面紧靠大山,易守难攻,地理条件条件比铜鼓营可好多了,铜鼓则夹在两山的谷地,敌人只要两头一堵便插翅难飞。

花小山一肚子的锦囊妙计乘兴而来,回报他的却是一座空城,不过先前抵达的探子已经跟上去了,听说姜维跑向宁州了,花小山便气不打一处来,留下一百人将姜维掳来的女人以及其他无辜的百姓送回浏阳,也不装什么李三黑了,带着大军一路追了上去。

半日之后,李思文追了上来,听说他设计几乎全歼两千山匪后,花小山也很高兴,不过一想到李思文立了大功,自己作为一营主将却寸功未立,他面上虽没说什么,这内心始终感觉不得劲。

从铜鼓到宁州,也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沿着修水的支流山漫水进入,这条路近一些,姜维也是走的这条路,由于他有朝廷正式任命的游击将军的文书,以及以前吕大器亲口答应的让山中各州县供应粮草的话,姜维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占了宁州,然后赖着不走。

不过此路山势险峻,道路崎岖难行,特别是即将进入宁州的大山更是险峻无比,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走,走路还要揪着旁边的树木、野草,否则一个不留神就会落入一旁高耸的悬崖下的山漫水。

另一条路则是修水的另一条支流走马河,岸边的道路宽阔一些,不过路途较远,至少要多走一百里路。

宁州便被南边的大山以及修水、山漫水、走马河包在中间。

姜维一行人急急如丧家之犬,身后又是随时可能跟上来的安**,哪儿管得了那许多,三千人直接沿着山漫水北行。

与安**相比,姜维匪众的行军速度就慢了许多,加上没带辎重,一路走一路抢劫沿途的村落,刚出发那天还奔走了五十里,第二天便慢了下来,一天也就是二十里。

最后贺小石与李思文、吴候一商议,决定由李思文仍带着那五百人不疾不徐地跟在姜维的后面,而花小山和吴候则带着两千人以急行军的速度向走马河奔去。

花小山带着大队一天一夜的功夫便抵近宁州,抵近时天还没亮,在宁州附近歇息了一个时辰后,又开始急行军,在宁州城的东城门刚刚开启时突然闯入。

由于安**的服饰除了背后那个斗笠以外,几乎与明军的一模一样,宁州城只有八百团练,根本没有防备,结果被山地营一鼓而下,八百团练略做了一下抵抗便投降了。

也是,左良玉部的几十万大军都被安**打的溃不成军,何况他们这些团练?

花小山占领宁州后,便在城里实行宵禁,城池许进不许出,自己又将探子撒到二十里以外的地方。

就是这样,在第三天的时候,姜维和他的三千匪军才姗姗来迟,考虑到进入宁州的山道太过险峻,他们这次没有抢女人和牛羊牲口——宁州城里多着呢。

饶是如此,出现在宁州城西门附近的姜维部众也是疲惫不堪,一个个东倒西歪的,不过那面“游击将军姜”的大旗倒是迎风招展,煞是威风。

看着城外的敌军那狼狈不堪的模样,花小山一边让投降的练总在城墙上与姜维虚与委蛇,自己赶紧下了城墙,他集合了一千五百人,准备分别从西门、北门、南门突然杀出,将姜维军朝西边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思文的五百人正在西边某处等着,或者李思文直接封住进山的道路,姜维部便只有跳进水流湍急的山漫水一途。

姜维在城门下正有些惴惴不安,自己虽然是吕大器提拔的,不过这下边的人如何配合便不一定了,更何况如今的袁大总督口风变了。

“如果彼等不开城门,那我就强攻城池!”,姜维正想着呢,西门打开了,姜维先是大喜过望,不过瞬间一颗心又跌到了谷地,出来了五百人,都是明军装束,“城里不是只有八百团练吗?怎地还有官军在此?难道袁继咸的命令生效了?”

五百人,与之前李思文在排埠镇一样,清一色的佛朗机铳,姜维正准备开口套近乎,“砰砰砰”的火铳声大作,姜维自己也第一个被击倒了,一时匪军大乱,而花小山的人却依旧一排接一排的向前迈进、射击。

匪军大恐之下纷纷往后及两侧跑,这时南、北两门的各五百山地营的士兵举着雁翎刀出现了,一阵猛冲猛砍之后疲惫的匪军终于支撑不住了,全部奋起余力朝后跑,而花小山的这一千多人则紧追不舍。

半个时辰过后,匪军终于跑不动了,也没法跑了,前面李思文的五百佛朗机铳正对着他们。

考虑到到这帮土匪的危害性,花小山却没放过他们,用火铳、雁翎刀、弓箭将他们朝山漫水赶,不想走的当场杀死,最后残存的一千多土匪全部被赶进了山漫水。

如果土匪还有力气且水性不错的话,尚有一条生路,不过岸边的山地营士兵见到一旦有冒头的便用佛朗机铳和弓箭伺候,最终这一千多人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而沿着修水一路往下漂的尸体也给江西境内的土匪提了个醒——与安**对抗的下场是如何惨烈。

花小山见宁州地势险要,便起了将此地占下来的心思,他一边派人去长沙通知李安国,一边在宁州与吴候两人打土豪分田地,忙得不亦乐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