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四十六章 西北风云之十七:决战

大雪开始下起来了,雪花在狂风中乱舞着,渐渐地,天色便暗了下来,远远望去,天空似乎垂下来无数条白色的、不断扭动着棉绳。

风雪中,济尔哈朗的三万精骑正在向马营镇方向突进,自从得知马营镇被占之后彼等便再也没有“决战”的心思了,如今向西是壕沟、山体阻挡着,想要拿下来也不是一日之功,只有拼死向东突击尚有一线希望。

济尔哈朗亲自带着三万精骑突进,将吴三桂、孟乔芳以及李率泰的两万乌真超哈营都留在了原来的阵地上。

此时的吴三桂、孟乔芳却是有苦难言。

得知木桥被烧毁,辎重大营被占后,两人身边的重兵都在渭水以北,如今身边只剩下几百骑亲卫。

在前几日两边火炮对轰中,终究是质量过关、更为先进的安**火炮占了上风,几日下来,李率泰的火炮被毁掉了六成,大营也被安**的火炮轰了个稀巴烂,最终彼等只得将大营退后了一里地。

济尔哈朗的三万精骑撤退后,这两万人想要遮护宽达十五里的壕沟一线完全力有未逮,不过李率泰、孟乔芳都是在辽东就投靠了鞑子的明人,全副身家已经完全与鞑子连在了一起,此时也没有投降对面的心思。

两人商议之后便抽出了一半的人马去接替济尔哈朗的防线。

不过此时安**已经出动了。

只见壕沟西侧的安**士兵以四人为一组,抬着一丈五尺长的木板搭上了壕沟,木板中间的壕沟下还有木桩顶着,完成这一切以后,白文选、黄惟明的一万多骑兵像潮水一般通过了壕沟,直接向李率泰的大营扑过来。

由于根本没有想到己方有败退的时候,济尔哈朗的大营周围并没有设置壕沟,在安**最后一次炮火轰击后,骑兵冒着乌真超哈营的炮火铺天盖地冲了过来。

接着便是陈友龙、贺小石两部的四万步军,不到半日,李率泰的两万人大半被歼,少部分人投降了,李率泰、孟乔芳两人也战死当场,不过吴三桂却不知所踪。

骑军接近李率泰的阵地后便没管阵地上的汉军旗,将他们留给了后面的步军,白文选、黄惟明两人继续领着一万三千骑冲向马营镇。

济尔哈朗带领大军抵达马营镇附近时倒是松了一口气,敌军并没有在此地挖掘壕沟,否则彼等就被困在马营镇到石鼓镇这狭小的地带了。

不过安**虽然没有挖掘壕沟,却在马营镇一直到秦岭北麓建立了长达五里的阵地,阵地上火炮交错布置,静静地等着济尔哈朗大军的到来,阵地上垒起一道高约三尺、宽约五尺、用草袋子装填土石的土墙。

这道矮墙,敌人若是拼命的话,部分马匹还是可以跳过去,不过矮墙前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拒马桩,敌军想要顺利通过此地也不容易。

眼下的情形是,岳乐、陈泰带着万骑冲在最前面,济尔哈朗、济度、索海居中,勒克德浑、谭泰万骑殿后,岳乐一见到这道矮墙倒也没有犹豫,立即派出三千骑前出去清理拒马桩。

拒马桩铺了约莫十丈宽,等这三千骑抵达时矮墙上的火炮轰响了,长达五里的矮墙上总共有两百们火炮,由于是从褒斜道艰难赶过来的,不可能携带千斤以上的大炮,多是三百斤、五百斤的小炮。

饶是如此,火炮喷射的散弹还是将这三千骑杀伤大半,剩下的倒是悍不畏死,奋不顾身地下了马,猫着身子在地上爬着前行,不过这也徒劳无功,散弹从炮口轰出后形成的扇面几乎是无差别覆盖,趴在地上也无用,只不过在后脑勺、北上形成大量创口而已。

这两百门火炮全部是佛朗机炮,一百门轰响,另一百门准备,等一百门发射完毕后,另一百门也装好了,如此反复,很快这三千骑全部死在清理拒马桩的现场上。

这时济尔哈朗给岳乐先达了死命令,“还在犹豫什么,大清国的生死都系在我等这几万骑兵上,全部扑上去,集中兵力朝一个方向扑,不要顾及死伤,贼军的火炮也也只能杀伤处在前面的兵卒”

岳乐同意了,眼下这形势,若是能将三万骑带回北京一万骑就不错了,加上北京、辽东的两万骑,满洲人就算退入大漠,也是一股最为强悍的力量,若是自己犹豫不决,这三万骑有可能全部交待在这里。

于是他便让剩下的七千骑兵全体出动,也不管那些拒马桩了,朝着靠近渭水的那一侧猛扑了过去。

岳乐的这一招确实见效了,在马匹、骑士尸体的铺垫下,有近四千多骑冲过了这道矮墙,见敌骑来势汹汹,矮墙附近的步军便放弃了,纷纷向后跑。

在他们的身后,黄得功的两万骑正静静地等着。

于是一场骑兵大战开始了。

完全是混战,黄得功也杀入了敌阵,他身边紧紧跟着十名卫士,都是一手拿着马刀,一手握着短铳。

黄得功三铳便击倒了三骑,这时他将自己的钢鞭抽了出来。

很快,岳乐的骑军便没了一半,安**这种“无耻”的战法让彼等猝不及防,最后在这道矮墙的缺口处他只剩下两千多骑被黄得功的大军紧紧包围着,不过彼等并没有并没有退缩,依旧在酣战不已。

后阵,白文选的三千重甲骑兵、黄惟明的一万骑很快对上了勒克德浑、谭泰殿后的万骑,黑甲骑兵惊人的冲击力将勒克德浑的万骑切成了两半,这时黄惟明的万骑也冲过来了,还是熟悉的战法,一手马刀,一手短铳,马匹全靠双腿操控。

处在最中间的济尔哈朗很快便意识到眼下是千钧一发之际,便命令索海带着万骑继续冲向那道矮墙,不过此时黄得功部已经将岳乐部击杀殆尽,矮墙后面的大部分火炮又恢复起来了。

这时安**倒是没有鲁莽地分成两拨轰击,而是分成了三拨,每一拨大约五十门火炮,三次轰击之后,索海的大队除了在矮墙面前垒起了大片的尸体,甚至没有进入到拒马桩里面。

不过索海没有停下脚步,这次一次性将所有剩下的骑兵铺了上来,骑兵被拒马桩绊倒后后续的马匹便踏着前面马匹的尸体继续超前冲,安**在做了最后一次轰击后赶紧撤出了阵地。

这时的黄得功部由于要对付岳乐的部队,已经打光了手里的铅弹,如今只能靠手中的马刀对敌了,不过此时索海部也只剩下五千多骑。

黄得功在刚才的骑战中也损失了两千多骑,如今还剩下一万七千多骑,兵力依旧大为占优,双方都是疲兵,就看谁能提着那口气!

在渭水南岸进行几万骑兵的大战时,北边的张啸虎也没闲着,在击破孔有德、孙龙的大营并全歼了这股敌军后,张啸虎留下五千骑监视陇安镇的沈志祥部,五千骑兵监视凤翔府城的赵光瑞部。

剩余骑兵来到了千阳县城,此时贺云龙的一万步军已经将千阳县城紧紧围了起来,镇守此地的徐得功尚不知晓渭水南岸的战事,依旧牢牢地护卫着城池,不过随着张啸虎将孔有德、孙龙两人推到城下时,徐得功知晓大势已去,最后还是开城投降了。

大军继续南下围住了凤翔府城,赵光瑞原本是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亲侄子,投降清军后虽然一直努力作战,不过叔父的事情他可是记得很清楚,见到孔有德等人后立即开城投降了。

贺云龙部立即南下陇安镇,在火炮轰击了半日后,坚固的陇安寨一面寨墙轰然倒地,沈志祥倒是大清的死忠,拒不投降,不过在安**火铳的不断打击之下其兵力越来越薄弱,最后寨里只剩下不到千人全部聚在大寨中央的帅府。

贺云龙此战也牺牲了三千多士兵,一怒之下便在帅府周围布满了火炮,十多轮轰击之后,整座帅府成了一大堆瓦砾。

这时南边的骑兵大战也结束了,在付出了近万骑的伤亡后,安**终于全歼了济尔哈朗的三万精骑,骑兵对战也是李安国要求的,否则以他的精密筹划,两头一堵死,济尔哈朗等人只有饿死一途。

不过想到自己的骑兵最终还是要北上,他还是选择了正面接战。

济尔哈朗、孔有德、孟乔芳、吴三桂的近十万精锐在凤翔府被安**歼灭之后,陕西镇、宁夏镇、西安府、延安府、平凉府、庆阳府的绿营纷纷转投安**,最后连河南诸州府也纷纷“反正”(其实随着沈志祥部的覆灭,这里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

安**完全控制了陕西、河南!

宝鸡之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此时,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知晓鞑子的大势已去,连控制河湟一带的固始汗也退出了西宁卫,将整个河湟谷地让了出来,并派人联络李安国,自己去掉汗位,声称青藏地接受中华帝国的管辖。

巴图尔也退出了瓜沙二州,紧守哈密、吐鲁番一线。

黄得功、张啸虎的几万骑兵继续狂飙突进,清军防守薄弱的山东、淮北纷纷反正到安**旗下,这时,南边的尚可喜、耿忠明胆寒了,纷纷向江南的马武、李振国联络。

这时远在大同的姜镶也将满清任命的文武官员斩杀,声称回到中华帝国的怀抱,贺云龙趁机率领两万大军渡过黄河来到晋南。

到龙兴三年(1652年)三月份时,中华帝国已经取得了山西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如今的鞑子只剩下京畿以及河南在黄河以北的三个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