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北风云之十二:真真假假

进入十一月份以后,李安国突然答应了陈永福的请降。

取得凉州大捷后,安**并没有趁势进军甘州、瓜州等地,只是继续让刚阿泰镇守凉州,又将凉州与宁夏镇之间原本属于蒙古部落的地区,前明一开始设置了松山堡附近,也就是后世的白银地区占了下来,这样一来就将河西与宁夏完全隔开了。

凉州与关中相距千里,中间又隔着陇右,安**占据陇右后清丈田亩、编户齐民,已经牢牢地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凉州的战事肯定有不少漏网的,不过想要将消息传到关中、宁夏一带却力有未逮。

彼等想要从陇右穿过不可能一路骑着马按照“八百里加急”的方式行进,只能步行,去往宁夏、河套倒是可以,从沙漠南缘先到贺兰山,再过黄河便可。

不过安**占据了松山堡附近后,彼等这一路线也断绝了,只能从凉州北边的白亭海绕道到河套。

而在甘州的僧格余部得知凉州战事的消息后,哪儿还理会满清的,赶紧回瓜沙二州,将消息传递给巴图尔大汗才是正经,以准格尔部的惨状,巴图尔也不可能在天山南北全部动员,为他最得意的儿子报仇,紧守哈密、高昌以及达坂城天险,护卫住自己的基本盘才是上策。

好在此次巴图尔只派出了自己绰罗斯部的一万骑,其余的多半是卫拉特四部中的另外三部以及依附于自己的其它部落,自己的根本虽然死伤惨重,不过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此时他在北面、西面还有防卫咄咄逼人的罗斯人,已经没有余力东顾了。

李安国带着剩余的一万骑、三千重甲骑兵、三千亲卫骑兵、贺小石的两万近卫军、陈友龙的两万山地营出发了。

按说以这样的兵力想要在关中地带与鞑子决战似乎不妥,不过此时他已经得知吴三桂的两员大将王屏藩、高得杰各领万人到了平凉与巩昌府的交界处,他也只能见招拆招,安排贺云龙部前去会宁、通渭、清水一线防卫。

左光先部已经调到了新占据的凉州地区,剩下的堵正明部还有遮护偌大的临洮府、洮州、巩昌府,实在是不能再抽调兵力了。

当然了,他不是没有后手,此处暂时不说。

就这四万六千人,战力也颇为不俗,想要一口气将它吞掉,放眼天下,能做到的势力并不多。

李安国答应陈永福的请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敌人隐藏的实力此时已经已经露了出来。

其一,鞑子这次几乎是倾巢而出,彼等从京畿一带抽调了三万精锐骑兵南下,全部是真鞑子,由郑亲王济尔哈朗指挥,同时汇集了如今满清王室最“知兵”的两位大将——代表正红旗代善系的勒克德浑,以及代表正蓝旗的阿巴泰系的岳乐。

勒克德浑是代善的孙子,今年三十出头,岳乐今年才二十六岁,是阿巴泰的第四子,几次与安**大战之后,满清善战之将大为凋零,加上多铎又“英年早逝”,剩下来能拿出手的也就是济尔哈朗、勒克德浑、博洛、岳乐了。

博洛如今要镇守辽阳-旅顺一线,轻易不能抽调,于是就将岳乐派了出来。

同时济尔哈朗还让自己的老二,最为知兵的济度也带上了。

济度,今年才十八岁。

另外,开国名将的后代,尚有谭泰、陈泰、索海三人,都是四十左右、久历行伍的老将,分别实际掌管这三万精骑,其中陈泰跟着岳乐,谭泰跟着勒克德浑,索海跟着济尔哈朗。

谭泰,正黄旗,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扬古利的幼弟;陈泰,镶黄旗,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之孙;索海,镶黄旗,是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的第六子。

加上目前宗室中最有威望和实力的济尔哈朗,可以说满清宗室、勋贵中能打仗的大部分人都来到了西安。

跟着济尔哈朗过来的还有李率泰带领的汉军旗两万人,也是最精锐的两万人,配置了从荷兰人那里买来的西式火铳和火炮,还有大量的散弹,是满清这几年花费巨资打就的精锐。

这两万人分别由李率泰、佟图赖、石廷柱三人统领,也算是汉军旗最精锐的力量。

李率泰的弟弟刚阿泰投降安**的事清廷自然也知晓了,不过查清楚原委以及为了笼络李率泰(李率泰是清廷的驸马爷,),福临决定继续信任李率泰,让他统领这两万乌真超哈营,当然了,以佟图赖、石廷柱分其兵力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了,清廷也知道,仅靠这三万骑兵,两万步军,还不一定是安**的对手,彼等得知李安国在陇右之后,又在江北三王麾下秘密抽调了三万精锐,分别由孙龙、徐尔显、徐得功指挥,此三人都是在东江军时就跟着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的大将,由秘密北上的孔有德统一指挥。

加上从河南过来的续顺公沈志祥部一万人,加上吴三桂的五千骑,济尔哈朗能动用的机动兵力高达近十万,如此实力,连以前多铎、阿济格分领两路大军南下时也比不上,何况还有吴三桂布置在平凉、宁夏一线的两万精锐。

此时,在京畿附近的真满洲骑兵只有一万了,汉军旗精锐也只有万余,其它的全部是投降明军组成的绿营,这两万人,加上博洛统领的一万五千在辽东的军队,便是鞑子最后的精锐了。

故此,鞑子此时也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而来的,若是胜了自然好说,若是败了,也做好了退入东北的准备。

他们心里也清楚,只要能顺利退入东北,外东北达斡尔、达虎尔、赫哲、鄂伦春、索伦、野女真等部族还有许多人丁,都是讲东胡语的部族,慢慢聚拢起来也有几万之众,努尔哈赤开国也只有万骑,先祖能做到,彼等只要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不见得也做不到。

得知李安国带领五万多人出发后,以济尔哈朗、吴三桂、孟乔芳为首的三人大喜,彼等先前便让孔有德麾下的孙龙、徐得功两万人围住了宝鸡县,得知李安国的消息后,三万精骑秘密进抵到宝鸡以南的大散关、和尚原、五丈原一带隐藏起来——沿着渭水的官道在南岸,而宝鸡县城却在北岸。

沈志祥的一万精锐的汉军旗则布置在渭水北岸的陇安镇附近,陇安镇西侧靠着陇山,南侧是渭水,大营便依山临水而设,营寨还全部是土石垒成的,安**即使想从北边突袭,也要顾及陇安镇大营的威胁。

陇安镇的北面、东面是大平原,利于骑兵作战,不过在凤翔府的西北角,六盘山、陇山之间狭长的出口安戎关、陇川县则布置着徐尔显的万余精锐,凤翔府则有孟乔芳手下另一员大将赵光瑞带领八千人驻守。

济尔哈朗如此难布置,是因为孟乔芳在李安国进军凤翔之前已经将渭河上所有的浮桥全部拆掉了,只留下宝鸡以东约十里的地方一处浮桥作为他们南北两路大军联络往来之用。

李率泰的两万汉军旗则布置在宝鸡西南约二里关-大散关一线,都是高墙深垒,不过眼下表面上还是打着当地驻军的旗号。

彼等没有在渭水以南的大山上设置伏兵的意图,一来知晓安**有山地营,二来若是伏兵惊动了彼等,将他们吓回去就不好了。

济尔哈朗如此布置,还是考虑到安**本来在陇右应该有三万多骑兵,如今有一半的骑兵不知所踪,故此,对于六盘山、陇山那狭长的通道也不敢大意,也派了重兵驻守,而渭水南岸五万最精锐的人马是对付安**的主力。

当然了,吴三桂手下还有五千关宁骑兵,也布置在南岸,由吴应麒指挥,算是吸引安**继续东进的一股力量。

在没有得知凉州战事的前提下,济尔哈朗这样布置无可厚非,陇右身后还有准格尔部、阿济格的几万骑兵,若是彼等趁着李安国主力东进,横扫陇右一带,济尔哈朗又能抵挡住安**的正面攻击,到时候前后夹击之下没有失败的道理。

此时,宝鸡城中的陈永福却有苦说不出。

其实从一开始他从孟乔芳哪里得知自己将成为“诱饵”吸引安**东进后,表面上自是一切遵从总督大人的安排,不过这内心里却起了偌大的波澜。

自从在太原突围后不久又被清兵抓获了,无奈之下只得投靠了满清,清廷倒是没有为难他,继续让他坐上了总兵,并继续统领太原城投降的闯营士兵,不过一开始是在延安府当总兵,后来又调到凤翔。

作为满清总兵一级的大员,陈永福自然也知晓当前的局势,不过纵使他愿意投靠安**,周围孟乔芳、吴三桂的大军也让他不敢动弹。

得知自己将作为“棋子”时,自己还真是哭笑不得。

不过他现在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城里有孟乔芳派来的一千汉军旗步军,名义上是来“支援”他的,实际上他内心也明白得很,这是来监视他的。

一开始他决定一切顺其自然,不过在得知河州之战,安**以两万多步军在雪地里大破固始汗的两万精骑,还迫降了马宝的五千关宁精锐后,这内心的惊骇顿时无以言表。

两万精骑啊,放到前明,九边之人也经常出边墙袭击蒙古诸部,不过最多是杀死杀伤几十人,掳走一些牧民而已,能有几百的斩获便可获得朝廷的重奖,也能获得“名将”的赞誉。

两万骑啊,真是不敢想象。

又联想到在池州、四川安**的赫赫战绩,他顿时不淡定了。

可如今又能怎么样,城外有两万大军“围困”,城里还有一千精锐的汉军旗步军,自己在宝鸡原本还有五千人,不过被孟乔芳借口西安空虚被调走了两千,如今只剩下三千人,若是城外的孔有德当真攻城,没准三日便攻下了。

就算他有心投靠安**,这区区三千人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扑扑”,院子外面有扫地的声音,陈永福定睛一看,只见是自己不久前收留的老刘头,此人是自己在延安府收留的,那人自称是河南人,逃难到了延安府,陈永福见他又会做菜,又会养马,还是你自己的老乡,二话没说便将他一家三口收留了。

此人倒是勤快,除了做菜、养马,还主动做一些洒扫、浇花浇水的活计,陈永福也很看重他,自己这后院除了家人以及亲兵,就是老刘头这一家三口能随意走动了。

心情烦闷,便想找人说说话,此时周围也没人,陈永福便将老刘头叫了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