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二十九章 西北风云之一:秘密基地

成都府,灌县,映秀镇以西约莫一百余里,有一处终年不化的大雪山。

大雪山当地人称为四姑娘山,积雪终年不化,海拔超过五千米,四姑娘山对面也是一大片雪地,不过坡势较缓,从发源于四姑娘山之间的冰河一直往南,约莫二十里路便是从成都府去往藏地的一条茶马驿道,冰河与驿道交差的地方便是一个小镇子——四姑娘镇。

说是小镇子,不过也是沿着驿道两侧略微有五六处房舍而已,勉强为驿道上奔波的商人提供最简单的补给。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份,四姑娘山山上山下都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以往从九月份开始驿道便封闭了,旅人、商人不是不想做生意,而是大雪封山,千里冰封,完全无法通行而已。

不过此时的四姑娘镇却是十分热闹,原本靠近大山南坡的小镇子竟然变成了一个偌大的军堡,堡子全部由石头、木材搭建而成,堡子里的房舍屋顶却是黑瓦,与普通民房用毡毛钉在木头遮风挡雨上颇有不同。

驿道从军堡中间穿过,军堡设置了东南西北四座堡门,约莫有两丈高,方园也有四五里。

定潘堡——四座堡门上的大字龙飞凤舞,若是安**境内的高级军官或者文官,看到堡门上的大字,一定会知晓这些字出自何人手里。

定潘堡往北约莫十多里便是四姑娘山以及对面的缓坡,山脚下有一处冰湖,冰湖旁边却是大片的营帐,营帐紧挨着缓坡,周围打了一圈木栅栏。

定潘营——营帐中间有一面大旗,经过连续不断的风雪吹蚀过后,大旗已经冻得僵硬,不过定潘营三个金色的大字还是依稀可辨——还是熟悉的字体。

定潘堡里最大的一间房舍里,有一人正在屋里焦急不安地走动着。

只见那人身材瘦小,不过露出来的双手骨节却很粗大,腰畔挂着的一柄阔面大刀也与此人的身形有些不搭,此人双手一边搓着,一边哈气——虽然屋子里有火堆,不过在此时、此山、此堡,屋子里即使有火堆也不大管用,依旧寒冷无比。

这人在屋子里转了一阵子,最后拿出一副用羊毛编制的手套戴上,又戴了一顶羊皮帽子,在帽子上加上铜盔,又从屋子角落里拿出一副奇怪的东西便出去了。

门口站着一名卫兵,见到此人是要出去的模样,赶紧问道:“都督,您这是要去哪儿?”

那人没好气地应了一声:“还能去哪儿,去定潘营!”

卫兵听了,嘴巴动了几下,不过并没有发出声来,只见他从怀里掏出一枚木制的口哨,随着口哨声响起,屋子前面的院子里很快便出现了约莫二十人,手里都提溜着那奇形怪状的东西。

一行人一路无话,穿过军堡北门后,纷纷弯下腰来,将手里提溜的东西套在脚上,若是后世中国东北地区的人见了,一定会认得此物——雪橇!

只见那雪橇约莫三尺长,一端正常,一端向上弯起,眼见得使用上好的柞木烤制过,众人套上雪橇后便向北进发,都是厚厚的大胖袄,帽子两侧的护耳此时也放下来了,在颌下紧紧系住,嘴巴上也带上了用双层棉布制成的口罩。

从军堡往四姑娘山,海拔逐渐升高,不过道路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弯弯曲曲,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又向下,此时大山上的积雪厚达三尺,无论是步行还是骑马都行不通,此时,就算习惯了苦寒的藏人、蒙古人也是在帐篷里、毡房里猫着,这些明显是汉人的军将竟然还能出去!

只见这些人滑雪的技艺竟然十分娴熟,虽然辛苦,半个时辰过后还是来到了定潘营。

此时的缓坡上,像刚才这些人一样装束的非常多,都在坡上利用雪橇滑来滑去,有些技艺高超的还从一些明显很陡峭的山坡上一跃而下,最后安然无恙地落到缓坡上。

见此情形,那人不禁点点头,嘴里还自言自语:“还好,这帮兔崽子没有偷懒”

山上的气温比山下还低,猫在帐篷里虽然有火堆,不过在外面活动者终究是比静静地待着强。

一见这一行人赶到,定潘营里出来了一名将领,只见此人约莫三十多岁,生的矮矮胖胖,脸颊冻得通红,不过他也是在营门口候着,并没有出门去迎接——原因很简单,营帐附近的雪都铲得干干净净,一出营帐便是厚厚的积雪。

“都督,您来了”

行文到此处,有必要将这些人物一一介绍了。

那瘦小的汉子便是中华帝国设在成都,拥兵两万多,诨名“陈阎王”的川西都督陈友龙,出来迎接那人便是以前在川西抵抗吴三桂大军的两员明将之一的曹勋。

自从拿下整个四川之后,李安国便起了在川西的大雪山上建立一个滑雪基地,本来是为了今后进军东北做准备,没想到在川西也大有用处。

定潘堡、定潘营,便是李安国设在川西的滑雪基地,当然了,除了滑雪,还有其它的战术训练,此处就不一一细说了。

陈友龙部合并川西的杨展部、曹勋部、原四川总督麾下的甘良臣部后,经过拣拔,麾下的军卒已经达到两万四千人。

两万四千人中,陈友龙亲自统领万人,杨展麾下有五千人,目前驻扎在龙安府,也就是紧邻甘肃、松潘,后世平武县的地方。

甘良臣统领五千人驻扎在雅州,对付便是山上的彝人土司。

而曹勋原本带着四千人镇守成都,在陈友龙接到李安国的命令以及送过来的雪橇后便在四姑娘山下建立了这处滑雪基地,两年过去之后,他麾下这两万四千人都从以前的山地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雪山营。

不过在这高海拔地区训练,陈友龙的部队可吃了不少苦头,一开始由于高山反应、寒冷伤亡的士卒可不少,最后在李安国给他写了一个条子,加上当地居民传授经验,终于还是熬过来了。

定潘堡,长驻三千人,定潘营,也长驻三千人,目前这六千人是陈友龙麾下最后一批即将完成训练的士卒,还有半个月彼等就出师了,不过出师之后也不是撤销此处营地,按照李安国的说法,陈友龙部训练完成之后,还要将川西的李思文部两万人拉过来训练,李思文部也是山地营出身,加上陈友龙部的经验,该部训练速度应该快得多。

头先陈友龙面露焦虑之色,是因为驻扎在龙安府的杨展已经多次派人过来向他请示下一步的行止,根据最新消息,被困在河州的李自成部还是被四面八方的敌军围着,如今敌军已经占据了洮州,将河州的闯营主力以及身在岷州的家属部队分隔开来,如不是刚好碰上大雪封山,无论是主力还是家属都难逃一劫。

作为以前的明军将领,又是赫赫有名的“陈阎王”,李自成等人的死活他自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皇上时常念叨的“骑兵”却是他不得不上心的。

想要大规模的骑兵,安**除了自己练之外,还有两大来源,一处便是闯营,另一处则是西营了,西营暂且不说,这如今身处绝境的闯营如实再放过了岂不是要遭天谴?

不过陈友龙也明白,虽然大雪封山阻挡了敌军对闯营的进一步攻势,不过如今无论是闯营主力,还是家属,粮秣都快断了,听说彼等已经开始杀马了!

这如何使得!这可是皇上的马匹!

他陈友龙也知晓,若是要北伐顺利,没有战马和大量的骑兵,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可是送出讯息已经两个多月了,还是没有皇上的消息,眼看皇上的骑兵和战马快没了,他陈友龙如何能不焦急万分?

陈友龙跟着曹勋进到营地,“训练得如何了?”

“禀都督,差不多了,已经训练了三个月,滑行已经没有问题了,就是这雪山作战还要多打磨打磨”

“嗯,还是要抓紧一些,如果皇上带着大军过来了,而我等尚未准备妥当就不好了”

“都督勿忧,这定潘营的三千人是最后一批,按照操典不出半个月便可成军了”

陈友龙来到川西后,几乎没有在成都待过几天——一开始也没法待,张献忠离开时一把火将成都烧了,最后安**花了一年时间才陆陆续续修复。

陈友龙进驻川西后,立即带领山地营对雅州、建昌的彝人、藏人土司展开了攻击,这些地方土地不值钱,清丈田地什么的也不是那么急迫,不过邛崃山上的大小土司却不好惹。

彼等大多分布在河谷以及进藏的茶马驿道上,除了麾下的农奴勉强种一些青稞、黍米聊以度日以外,主要以牛羊为主食,加上驿道上商人的进贡,这便是大小土司全部的生活来源。

不过这些土司都是在当地传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土豪,最小的土司家里也是很丰厚的,彼等利用这些钱财、粮食招募土兵,不时到山下抓走汉人“娃子”,用“娃子”来开垦荒地,砍伐树木,放牧牛羊,虽是苦寒之地,不过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不过随着陈阎王的到来,彼等的好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最终陈友龙的山地营花了一年时间才铲平雅州、建昌、成都、龙安境内的大小土司,收获的财富也是惊人的,不过李安国却没有将这些钱财粮食纳入国库,而是全部发放给了受苦的奴人,加上分配的牲畜,如今几地的夷人、藏人、汉人农奴都将李安国当成菩萨一样供着。

不过陈友龙并没有深入松潘地,那里地势平展,没有骑兵的话很难有效打击敌军。

听到曹勋的话,陈友龙正想勉励几句,帐篷外面挂着的厚厚的帘子门一下被打开了,从外面卷入一阵冷风,刮得帐篷里的火堆差点熄灭。

曹勋见是自己的亲卫,正想喝骂几句。

“都督,总管,皇上来了!”

“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