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零二章 九芝堂与精武门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三百零二章 九芝堂与精武门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马来半岛南部,有一条小河,从半岛中部的山脉蜿蜒流下,小河的东边有一座小山,当地人叫它三保山,山下有一座庙宇,当地的华人称之为三宝庙,山下还有一座小城堡,以前是马六甲苏丹王国所在,不过被葡萄牙人攻占后,苏丹便逃亡他处。

后来其子孙一个在霹雳建立了新的苏丹王国,另一个在半岛最南边的柔佛建立了另一个苏丹王国。

此河自然是马六甲河,如今荷兰人成为了马六甲城的新主人,将马六甲苏丹赶走后,荷兰人在城里建设了自己的商馆,商馆其实是一处西式的城堡,当地人称之为“红屋”,也算是城中之城了。

荷兰人如今雄霸南洋一带,葡萄牙人如今除了在帝汶岛还勉强能宣示他的存在外,在偌大的南洋群岛已经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了。

马六甲城,说是城池,以当地人的文明,一开始也就是在人群聚集地的外围建了一圈石头围墙,后来还是在当地华人的帮助下又在外围加了一圈石头围墙,中间用小石头、泥土夯实,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城池。

马来半岛,从南宋末年开始便有大量的华人迁居到此处,时下整个半岛的人口不到五十万,不过华人却在里面至少占据了三成,当地土人占一半,剩余则是一海之隔的亚齐人、占城人、暹罗人,甚至印度人、阿拉伯人也不在少数。

半岛上,最好的农田是华人的,最大的商家也是华人,最好的工坊也是华人的。

赶走马六甲苏丹后,为了对抗不断骚扰的霹雳州、柔佛州苏丹,荷兰人大量启用华人,这不,前文说到的南洋会馆的馆长陈庆邦便被荷兰人任命为马六甲的天猛公——一个以前苏丹麾下实际上的行政领导称号,在如今的马六甲城,则相当于常务副市长抑或秘书长的角色。

荷兰人在马六甲设有火枪兵三百,武装商船五艘,常驻的便有两艘,当然了,还有五百由当地人组成的士兵,就是靠着这三百人、五条船,荷兰人将当地的苏丹赶跑了,还稳稳地占住了马六甲城。

当然了,作为如今南洋的霸主,荷兰人自然也不会只靠这三百人,纵横跋扈之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驾轻就熟,以往在赶走葡萄牙人时彼等便与当地的苏丹联合,赶走苏丹后又大力提升华人的地位。

另外一方面,他们这五条船也不是白给的,马六甲苏丹以前名义上还要受一海之隔的亚齐王国的管辖,当荷兰人进来时亚齐人自然不同意,不过在目睹了自己上百艘船只不敌荷兰人一条船之后,时任的亚齐女王便知晓自己不是这些“蛮夷”的对手,最后荷兰人又在亚齐内部纵横跋扈,搞得女王自顾不暇,最后便听任荷兰人在半岛做大。

城中靠近以前王城的地方,又一座典型的中式大院,以前是陈庆邦的府邸,不过一开始大院的规模只有现在的一半,自从他当上天猛公后便又扩建了一倍,如今的王城被荷兰人赏给了陈庆邦居住,陈庆邦便将自己的大院让给了南下开医馆、武馆的蔡九仪、席鹊夫妇。

话说安**旗下有鄂东两大名医李时珍、万密斋的传承,加上万密斋的孙子、孙女都是安**的人,按照李安国的性子,自然是对两位大师的绝学重新进行了整理、编撰。

时下的安**境内,安**的医生都按照编撰的医典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培训,安**出产的医生比名医还有所不如,不过比起一般的医生就强太多了,渐渐地,境内的人们逐渐习惯了到安**开设的医馆看病,一时弄得以前的医生很有些意见,不过广大乡下还是这些医生的天下。

一时便形成了以前的医生主管乡下,安**的医生主管城市的局面,乡下的人碰到大的病也会到城里来看。

跟着蔡九仪南下的有八名医生,不多久便以精湛的医术占据了马六甲城的医务市场,前不久远在霹雳州的苏丹的长子病了,还是偷偷运到马六甲看的。

看的地方自然是九芝堂,如今里面有两名医生坐镇,是如今半岛生意最好的地方。

以医馆起家,以武馆保命,这时蔡九仪临行前李安国对他的叮嘱,蔡九仪也没忘了这些,九芝堂打响名堂后,便在后院增设了武馆——精武门,打的旗号是配合医馆做一些康复锻炼,就如同华佗的五禽戏,实则是收徒传艺。

蔡九仪来到马六甲已经几年了,他与席鹊也添了一对儿女,医馆打响后夫妇便开始收徒,如今挂在精武门旗下的男女弟子已经有五十人之多,大多数都是华人子弟,不过也有一小部分是当地土人和占城人。

想要修习蔡九仪夫妇的武艺,那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蔡九仪对品格格外看重,收徒之前,肯定要委托当地的华人调查清楚,不过如今南洋的华人都奔波于生计,能将家中的子女送到精武门练习武艺,不是家中优渥的,便是一贫如洗的,两级分化明显的很。

蔡九仪来到马六甲后,除了在本城开设九芝堂和精武门,如今已经在亚齐、巨港、巴达维亚、文莱、马尼拉五处开设了分馆,自然都是以医馆为先导,武馆继之,每处都有一名医生行医,两到三名武艺高强的徒弟坐镇,收徒二十到五十不等。

加上陈庆邦设在各处的商铺,于是一个安**下辖的情报网络便遍布南洋的重要据点。

蔡九仪是广东人,自然对南洋的气候比较适应,不过对于陕西人席鹊来讲就有些不习惯了。

前几日,蔡九仪拗不过席鹊的念叨,带着她及一对儿女坐上了林春的商船北上了,此时东南风正紧,船只不多久便抵达了广州,一路上由于席鹊是李安国义妹的身份,林春的商船自然也是照顾有加。

前不久,李安国的三位夫人各自诞下了儿女,可巧了,这次三位都生的是儿子,前后相差两三个月而已,三夫人葛嫩娘先生的,说起来也是李安国的长子,李安国取名李兴华,是今年一月份生的。

万宁在二月份生的取名李建华,喜梅在三月份,也就是最近生的取名李振华。

说来也奇怪,自从三位夫人诞下三子之后,好像约好了似的,这几个月都没有继续怀上的迹象,三人都松了一口气,李安国自己也松了一口气,一下子便有了五位孩儿,够多了,再来一波他实在是受不了了。

葛嫩娘自嫁给李安国后,两广、南洋按察司的事情便由她来打理,西南的事情如今是燕厥中亲自在打理,其它地方则是由李丰在打理。

如此一来,按察司名义上是燕厥中在管理,不过明眼人早就看出来这按察司迟早要交到葛嫩娘手里,一时屈尊“三夫人”的葛嫩娘在安**诸将、官的眼里一下炙手可热起来。

其实李安国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无非是让葛嫩娘不要闲着而已。

回到广州后,蔡九仪一家人自然住在李安国的府邸,此时李安国刚刚从江左省回来,席鹊先去看望喜梅去了,而蔡九仪拜访完喜梅后赶紧来到葛嫩娘的院子,这可是他的顶头上司,又是李安国长子的母亲,将来贵不可言,于情于理都得第一时间前来拜访。

生完孩子后的葛嫩娘身量丰腴了一些,加上她本来就有些高大,有了孩子也愈发沉稳起来,在蔡九仪的眼里简直有些不敢直视。

蔡九仪汇报一番后,葛嫩娘说话了。

“蔡总管辛苦了”

“不辛苦,都是职部应该做的”

“遇到什么难处没有?”

“嗯,还是有一些,武馆还好说,就是医馆的医生少了一些,如果还能派一些去就太好了,别的不说,满喇甲岛的霹雳、柔佛,亚齐岛的占碑、楠榜,勃泥岛的三发、马辰,帝汶岛、望加锡岛都可以设置据点,那里都是华人众多的地方”

“可以,我与宁儿商议过后再给你派一些吧,不过你等在南洋也不要全靠大陆,去到当地的医生也可以收徒弟嘛,在华人子弟中拣拔聪明灵秀的即可”

“是,夫人,这次派人过后,在下便与万医师商议收徒一事”

他口中的万医师则是万宁的堂兄,上次也跟着蔡九仪去了南洋。

“嗯,医馆收徒一事在满喇甲就行了,那里华人最多,收上个一二十人,男女皆要,出师之后便可撒向各处”

武馆葛嫩娘没问,这武馆的徒弟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被吸收进了按察司,都是今后安**布置在南洋一带的精锐力量,她手里还有一本详细的名册。

“还有其他事吗?”

“夫人,在下……”

“蔡总管,你是大都督的妹夫,我应该称你为妹夫才是,你今后就不要太客气了”

蔡九仪闻言心中一喜,赶紧客套一番。

“夫人,我打听到一件大事,这事如果运作好的话,对我安**有天大的好处”

“哦?”

“夫人可听说过巴拉望岛”

“听夫君说过,好像是吕宋岛西边的一处大岛”

“正是,我所说的正与这巴拉望岛有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