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十章 聚会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三十章 聚会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除了两万多士卒,家属们也动员起来,除了照顾这两万多士卒的人,其他人都帮着当地的老百姓下地劳作,李安国是不指望秋收了,不过为了将来的打算,多活动活动也好。

五月份,已经训练两个月的士兵又拿下了近在咫尺的黄安和黄陂,又多收了二十万石粮食和相关物资。

训练开始前,李安国又在这两万多人中抽调了身体素质特别好的一千人,组成了山地特别营,亲自带着这些人训练,这些人都装备雁翎刀、弓箭、雨具以及专用的爬山设施,就在麻城东侧的大山上训练,训练量是普通士卒的两倍,为将来在湖南山地作战做好准备。

后世的李安国是宅男一枚,自然没有相关的山地训练的知识,这世的张安国跟着西营爬山涉水若等闲,不过也没有系统的训练法子。

最后李安国一想,在山地作战,无非是攀爬、辨别路径、辨别各类植物和动物、如何有效隐藏行踪、如何协同作战、如何快速穿越山地等。

攀爬一途,西营中的好手大有人在,花小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辨别路径,西营也有一些经验,当地的猎人也有一些经验,李安国结合自己后世一些通过太阳、月亮以及树木花草的朝向的有限的知识对相关经验、知识进行了总结,编成小册子后在全营推广。

如何有效隐藏行踪、协同作战就需要群策群力了,商议之后也制订了一些便于推广的法子。

如何快速穿越山体,就需要大量的体力锻炼了。

如何辨别动植物,营里有精通本草纲目的万氏兄妹在,加上猎人的帮助,自然也不在话下。

李安国有心将山地营打造成他的侦查部队,晚上休息时还让周文江、汤志轮番给他们上课识字,每人每天必须至少掌握十个字,两个月下来后,这些人基本上达到了认识五百个汉字的能力。

西营本来就有完整的传递情报的规制,李安国结合自己后世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东西,加入了一些内容。

两个月内,两万多人的训练完全按照英山模式进行,期间也杀了不少人,有些人畏惧之下便提出离开大营,李安国也同意了,两个月后,以前的两万三千五百人减少到两万整。

贺小石等人建议将离开大营的人当做逃兵处理,李安国拒绝了,他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由他去吧,队伍精简之后更好”

五月底的时候,李安国又将大营进行了重现整编。

火铳兵调整为四千人,分为两部,由李振国统领一千五百人进入前营,以前田雄的一名火铳兵叫马武的统领另外一千五百人加入后营。

刀盾兵调整为三千人,分为两部,由汤志统领一千五百人进入前营,以前西营的一名老兵,山西明军出身的凌风统领另外一千五百人加入后营。

九千长枪兵分为两部,由杨天星统领三千人进入前营,由何万强统领三千人人加入后营,调善使长枪的贺云龙统领剩下三千人进入中营。

四千骑兵一分为三,最精锐的一千三百骑由王二喜、张六虎统领进入前营,由张啸虎统领一千人加入后营,李三才统领剩下一千七百人进入中营。

三十门佛朗机炮也让略通操炮技巧的梅义统领,每门炮拨入二十青壮,平日里也时常操练。

调花小山专司山地营,统领一千人,并作为李安国的直属部队。

另外在中营成立医护营、膳食营、匠作营,分别拨入青壮男女入之,万机自然成了医护营的首领。

这样一来,李安国亲自统领的前营就有7300人马,贺小石统领的后营有7000人,李汉堂统领的中营只有4700人,不过前营、后营都是纯作战部队,家属都在中营,可以随时抽调一到两万青壮,另外也有五千青壮隔三差五地跟着贺云龙练习,只要指挥得当,号令及时,中营也有几万人马护卫。

另外,喜梅也在妇女中抽掉了上千年轻力壮的加入新组建的娘子军,以前的婆子军李安国觉得太难听了,便改成了娘子军,在她的带领也时时操练不辍。

贺云龙作为以前的领头子被调入中营统领长枪兵,心里十分不乐意,李安国知道他的心思,专门找他做工作,“云龙,我们的家属都在中营,三才那一千七百骑兵是什么样子你也知道,实际上护卫家属的重任都落在你身上啊”

“那为何不让何万强进入中营?”

“说实话我不太放心,你是一直跟着我的,我自然放心”

“那好吧,将来营头大了,你还是让我去做骑兵吧”

“行”

西营席卷鄂东一带后,目睹了其它营头的作为后,李春江、顾景星二人最后还是加入了李安国的营头,李安国自是欢喜不迭。

考虑一番后,李安国让周文江作为前营的监军,并总管全营的军卒、家属的花名册、考功等事项。

顾景星作为中营的监军,并总管全营的辎重事宜。

李春江作为后营的监军,并总管全营的对外交往、生意往来事宜。

三人各自带着一些投靠李安国的读书人在营里办事。

李安国自然知晓西营在鄂东待不了多久,便劝说周文江、汤志、李春江、顾景星等人尽量把自己的直系家属都放入大营,以免等西营走后当地的部分势力“反攻倒算”——虽然时间不长,不过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

整编后,各营继续在营主的带领下操练不辍,李安国也在以前英山整训的九百多人中抽调部分人员监督、纠正各营的训练。

五月份,李安国则带着三百骑去了一趟武昌。

沿途所见,老百姓都在刚分的田地里劳作,一派热火朝天、欢欣鼓舞的模样,李安国见了心里却有些不安,再过一个月张献忠就要舍弃武昌南下了,左良玉很快就会占领这些地区,这些田地届时最终落到何人手里还是一个未知数。

由于西营已经占了整个武昌府、黄州府,李安国决定先折向由李定国镇守的武昌县(今鄂州市),去那里和李定国一起去武昌。

武昌县就在黄州府的对面,黄州渡口有西营的水军把守,三百人很快便渡过了长江。

时值正午,武昌县城沐浴在烈日里,东门口也簇拥着几百骑,中间一位白衣白甲,身材健硕,没有戴帽子,头上扎了一根蓝色的头巾,肃立于马上,不是李定国是谁?

“二娃,你可算来了,赶紧跟我走吧,义父都等急了!”

“哦?大典不是在明日吗?为何如此急迫?”

“义父说了,大典前一日,要和从陕北来的几个老兄弟聚一聚”

“那也无须着急,聚也是在晚上吧,此去武昌府不到两百里路,快的话应该能在晚饭前赶到”

李安国的话说过头了,当天下起了大雨,武昌县到武昌府之间河沟纵横,湖泊众多,等一行人抵达武昌城池下时已经是亥时左右了。

楚王府里,张献忠背着手在大厅里走来走去,脸上的焦躁之色表露无遗,大厅两侧坐的全部是在陕西就跟着张献忠起义造反的人,包括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张四虎、王尚礼、冯双礼、白文选、王自奇、王自羽、王复臣、马元利、张化龙,包括尚未赶到的李定国、李安国,一共十四人,一边七人。

大厅外面雷鸣电闪,张献忠不停地望着门外,众人也是神色复杂,孙可望更是双眼冒火。

“哒哒哒……”,远处终于传来了马蹄声,张献忠一听赶紧来到门口,孙可望站在一边,其他人坐在地上未动。

李安国两人终于赶到了,见到张献忠亲至站在大门口,两人赶紧下马,正要单膝跪下行礼,张献忠却如释重负地说道:“还啰嗦个甚,赶紧进去换一身干净衣服!”

两人内心感动,赶紧遵命进去了。

“开席!”,随着张献忠一声大吼,原楚王府的太监捧着食盒络绎而出,原楚王府的乐班也奏响了各种乐器。

李安国兄弟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下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李安国挑了一件镶蓝袍,李定国挑的是白袍,将头发擦拭包扎后后赶紧来到大厅。

李安国进到大厅一看,只见左侧孙可望下手空着,无疑是留给李定国的,李定国的下首是艾能奇,接下来依次是刘文秀、张四虎、张化龙、马元利,而右侧的首位却空着,接下来依次是冯双礼、白文选、王尚礼、王复臣、王自奇、王自羽。

两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张献忠却指着右侧首位对李安国说:“二娃坐这里,定国在那边”

兄弟俩依然坐下后,张献忠举起一个金杯站了起来,众人赶紧也举着杯子站了起来,李安国一看,也是一个金杯,不过却比张献忠的那樽略小了一号,酒杯里已经盛满了酒。

“孩儿们!”,张献忠大声说道,在座的诸人中,除了王尚礼与冯双礼年纪略大,略比张献忠小一些外,其他人都比他小很多,这“孩儿们”的称呼倒也不算过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