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十七章 会攻麻城(4)

明末美僮传奇 第二十七章 会攻麻城(4)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说完就向帐外走去,留下李长庚一张老脸红一阵,白一阵。

“等等”,李长庚颤颤巍巍站起来了,李安国听了便站住了,刚才他也是故作姿态,就等着李长庚服软。

他转过身来冷冷地说道:“尚书大人就留在大营吧,破城之后我倒要看看城里到底有多少钱粮!”

李长庚怔了一下,随即便想到眼前这人可是大名鼎鼎献贼手下的骁将,能做到一营的总管,杀人放火的事岂会少干?自己差点被他的年纪和长相迷惑了。

“总管,你想要多少?”

“哼,那就要看城里有多少”

“你想全要?这可不行,这一城大小六万多人也要吃饭啊”

“到底有多少?李大人我可是忙得很,没有很多闲暇与你扯轱辘”

李长庚心里也在紧急盘算着,如果惹恼了眼前这人,最后一场血战之后谁胜谁败还是一个未知数,关键是献贼的大军转瞬即至,届时肯定逃不脱一个屠城的下场,如果开门投降了,等此人进城了,各家有多少钱粮他最后还是能知晓,唉,算了,钱粮乃身外之物,眼下先保全了各家的性命再说。

想到这里,他用右手比划一个“八”字,李安国一看,这是八万还是八十万?嗯,多半是八十万,不过他还是说道:“李大人就明说了吧,盍城上下,是死是活,就看你了”

李长庚一跺脚,“总管大人,粮食八十万石,白银八十万两,这下行了吧,何必苦苦相逼!”

李安国一听大喜,想不到区区一个麻城竟是不亚于一座王府的存在!又想到历史上崇祯皇帝过的紧巴巴的日子,他不禁冷笑道:“有这许多?我总算是明白这大明朝为何日薄西山,大势已去了”

李长庚反问道:“大明如何,与本县的钱粮有何关系?”

李安国让李长庚坐下来,自己也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他的对面,“以李公来看,大明现今为何外不能抵御满奴,任其出入疆域纵横驰骋,内不能安民,哦,在你等的眼里,就是那什么盗贼蜂起,已成不可收拾之态?”

李长庚长叹一声,“还不是朝廷任用奸佞,偏听偏信,导致民不聊生,外奴入寇,加上流年不利,国家接连几年都是大旱,致使雪上加霜……”

“错!”,李安国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皇帝登位前说是阉竖祸国,海内晦暗,皇帝登位后驱逐阉党,大力启用清流人士,可谓众正盈朝,河清海晏,如今登位已经一十六年了,为何却还是左支右绌,每况愈下?”

“期间虽然大旱,不过以国家偌大的身躯,还称不上灭顶之灾,为何变成如此模样?”

“以我看来,如此颓势,关键在一个钱字,李大人巡抚过山东,办过辽东的差事,自然知晓其中的厉害”

“我记得,大明朝最盛之时,每年的税赋加起来有几千万两,现在还不到一千万,何也?土地大多都在士绅、宗室手里,这些人缴纳的钱粮有限却占了多数的土地,升斗小民占有的土地有限却承担了大量的钱粮、徭役”

“辽东一年耗饷两百万,九边一百万,多吗?不多!”

“国家难道没有钱吗?非也!钱多的是,麻城便是明例,江南一带估计更多,就算北京、南京两地加起来恐怕就不下几千万两,不过皇帝想让这些人散尽家财、以纾国难恐怕是办不到的”

“何也?当然是私心作祟,穷国家可以,穷自己当然不行”

“于是乎,赈灾没钱,少许银两也落入了贪官污吏的腰包,灾民徒唤奈何,只得揭竿而起”

“发兵没钱,少许银两也大多落入了军官的腰包,军卒饥寒交迫,如何能有战力?军官们只想升官发财,如何有决死之心?”

“文官们有钱,有很多钱,我可以大胆估计,全国七品以上文官有多少?至少一万人吧,每人纾国难,上缴国库三千两办得到吧,这就是三千万两,这个数字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三千万两,加上每年的税收,足够灭掉满奴好几次了”

“不过能做到吗,当然不行,自己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呢,就是有余财也要拿出去放贷、做生意,国家的事与我何干?”

“这就是表面上忠君爱国、铁骨铮铮的大明文官”

“所以,大明如此困顿,归根结底在一个钱字,在于赋税,而赋税的根本又在于土地,李大人,你是麻城人,又做过户部尚书,土地的状况你是最清楚的,已经无解了,大明朝啊,现在已是病入膏肓,沉疴难起了,就是张居正复生,戚继光在世也无力回天了”

李长庚听了此言,半晌没有说一句话,最后只见他的脸上老泪纵横,浑身都在抽搐着。

又过了一会儿,李长庚恢复了平静,他又盯着李安国看了好一阵,这次李安国没有生气,他知道他盯着自己看的原因,就是不相信这些话出自一位不到二十岁的流寇嘴里而已。

“这也是那位异人传授的?”

“不完全是,我打小就跟着八大王转战南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仔细一琢磨便是了”

李长庚站起来,恭恭敬敬给李安国行了一礼,“可有解救的法子?”

李安国笑道:“法子自然有,还不止一个,不过现如今我是贼,自然不会说出来,巴不得大明朝早日完蛋,我相信我西营得了天下之后一定会牢记大明的教训,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李大人,不与你瞎扯了,你回去之后跟各大家族说明:八十万的钱粮我前营取一半,另外城里的布匹、食盐、药材、车辆、牲口也取一半,剩余的四十万,发一半给麻城的老百姓,剩下的你们留着”

“另外,城里的所有军械包括火药、铅子、战马要交出来,一旦发现有私藏的杀无赦!”

李长庚点点头,“这些没问题,不过如今闯营势大,你等西营人马远不如人家,谈何夺取天下?”

李安国笑道:“云起云灭,世事无常,明年会有大变,我等不妨拭目以待!”

“.…..”

李长庚回城之后,没有立即召集各大家族议事,而是先将李家几位年轻俊杰召集在一起,对他们将他在城外的事说了之后,众人皆是惊异不已。

“这些话真是那小贼说的?”,李春江第一个不相信。

李长庚将拐杖在地上顿了顿,“老夫年近七十,死了便死了,何苦替那小贼说话?!”

“春江,你是我李家后辈中的翘楚,你…今后就跟着这小…总管吧,我观此子今后前途不可限量,估计还在那献贼之上”

“叔父!”,李春江自然不乐意,若是李自成、张献忠亲至还有可能,自己怎么可能投靠一个年纪还不如他大的小贼?

“信不信由你,你等好自为之,这样吧,你等分头行动,将张总管的话说给几大家族听,特别是刘、周两家,不妨让他们多出一些,就说我拼了老命才给他们讨来了保证不杀一人的军命”

“好吧,我有些倦了,你等赶紧去办吧”

……

大明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二日,文人荟萃、富绅云集的麻城落入李安国手里。

按照之前的约定,李安国秋毫无犯,将六十万两白银、六十万石粮食收入囊中后,又开始了新一轮扩军运动,扩完军后将二十万石粮食、二十万两白银又发给了没有加入义军、跟随来打麻城的那些人。

考虑到李汉堂的中营两千人战力堪忧,前营、后营能战的也就是三千五百人,加上在梅家大屋新招募的五千人,总共八千五百人,于是李安国此次一共招募了一万五千人,抛开规定的两万人,还有两千多人,作为后备的人选。

此次攻占麻城,又收获上好的火铳两千余杆,加上在梅家大屋缴获的一千五百多杆,以及捅破天的五百多杆,一共有四千多杆,李安国决定组成一支五千人规模的火铳队,三千人作为常备军,两千人及剩下的火铳作为备用。

能骑马的招募了一千人,凑成了四千人的骑兵队伍,其中有战斗力的也就是两千人。

在城中又缴获了一千多把雁翎刀和盾牌,加上在梅家大屋缴获的,一共接近三千把,李安国决定组成一支三千人规模的刀盾兵,两千人作为常备军,一千人及剩下的雁翎刀备用。

剩下的人只能练习长枪了,幸好无论梅家堡,还是麻城,长枪多得是。

两万多人马,再用以前的规制就不行了。

李安国任命李振国为火铳营的首领,暂时按了一个总管的名号,马上就要与张献忠的大军会师了,这官职也不能乱取。

由杨天星统一训练一万一千五百长枪兵,训练完成后组成九千人的常备军,剩余的作为后备军,训练完成后一分为三,分别进驻前、中、后三营。

编制完成后前营由一千骑兵、三千火铳兵、三千长枪兵、一千刀盾兵组成,一共九千人,由李安国亲自统领。

后营由一千骑兵、三千长枪兵、一千刀盾兵组成,一共六千人,由贺小石统领。

中营只有一千骑兵、三千长枪兵常驻,不过各兵种多出来的备用军战时归前营、后营,平时则在中营,人马加起来也相当可观,由李汉堂统领。

按照四月上旬张献忠的大军抵达麻城的记载,李安国一看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一声令下,轰轰烈烈的练兵运动便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